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23 11:42卢阳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4期

卢阳

【摘 要】目的 探究院前急救护理优化流程运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中的实施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大面积烧伤抢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运用护理流程优化形式,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心理SAS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优化流程可提升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率,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问题。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大面积烧伤;优化护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24-0034-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Optimizing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Rescuing Extensive Burn Patients

LU Yang1,2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Anhui, China; 2.Anhu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Hefei 230000, Anhu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value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optimization process in the rescue of extensive bur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6 extensive bur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2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m,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5.71%, which was higher than 46.42%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optimization process can improve the rescue rate of patients extensive burn, and help to alleviate the adver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atients.

【Key words】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Extensive burn; Optimized nursing process

烧伤(burn)为高温气体、火焰等造成的组织损伤,会对患者皮肤黏膜、皮肤产生损害,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患者骨骼、肌肉、内脏、关节、皮下均有可能会出现损伤[1,2]。出现大面烧伤往往为突发性事故导致,病情变化快,且患者危重。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创面感染问题,甚至会休克、死亡。针对患者展开准确、快速急救护理,能够使抢救工作获得较高成功率[3-5]。院前急救护理通过优化流程,對于出现大面积烧伤问题患者的有效抢救,具有一定价值,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实施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大面积烧伤抢救患者5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3.46±2.18)岁。试验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15±2.4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展开院前急救护理时,结合常规护理模式,接到急救电话情况下,转备好吸痰管、烧伤垫、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器等,迅速赶往现场,达到現场以后,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测量患者血压、心率[6-8];并且将患者放置在烧伤垫上,构建静脉通路,如果患者出现呼吸不畅情况,则可以结合简易呼吸器促进其吸氧,通过简单方式处理创面,然后将其送到医院;转运患者时,车速应处于平稳状态,减少颠簸。试验组实施护理时,结合护理流程优化形式:①接诊:收到急救电话后,需全面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即掌握患者位置、明确现场路线、联系方式,并明确患者情况、生命体征、烧伤时间等,明确患者烧伤原因,以及现场医疗设备情况;患者情况比较严重时,可以通过电话对现场人员展开指导,进行简单处理;②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将接诊作为依据,实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准确评估;③做好急救准备:患者病情结束评估以后,应有效实施急救护理准备;准备好急救车、急救设备、急救药品,根据接诊信息,找到最快行车路线;④个性化护理:了解患者致伤原因,结合患者当前情况,制定合理护理计划;⑤监测患者病情:运用动态性方式监测患者当前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存在口鼻分泌物,需将其及时清除,并为患者吸氧,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患者发生呼吸困难问题时,进行气管插管,然后构建静脉通道,有效展开血液、水分补充,尽量降低休克出现的可能性[9,10];同时,针对患者尿量水平、血压水平做好控制,基于患者尿量、血压发生的变化,合理调整具体输液速度;⑥创面护理:护理过程中,患者应处于平车或者是担架,通过碘伏消毒创面,将坏死组织及时清除,创面整体上应处于清洁、干燥状态,然后对创面简单包扎,将创面产生的污染尽量减少;开展清创工作过程中,重视保暖工作实施,尽量做到动作轻柔;⑦合并外伤处理:患者出现大面积烧伤同时,可能会出现血气胸、骨折等问题[11,12],出现骨折的情况下,需展开包扎固定,出现血气胸的情况下,通过无菌敷料填塞,促进患者伤口可以尽快愈合,降低患者致残或者是致死的可能;⑧心理护理:出现大面积烧伤以后,由于疼痛严重,患者不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需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患者不良心理改善,在接受护理时,体现出较高配合度;⑨转运护理:转运时,需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艺术状态,如果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的情况,需协助医生展开救治工作。并且需确保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昏迷患者出现呕吐时,需使其处于侧卧位,旨在防止出现误吸呕吐物的情况下产生窒息问题[1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以及抢救成功率。心理状态时:采用SAS以及SDS量表,两量表均为20个条目,采用1~4四级评分,20个条目分数相加,然后乘以1.25为最终得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试验组SAS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抢救成功13例,试验组抢救成功24例;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85.71%(24/28),高于对照组的46.43%(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87,P=0.0019)。

3 讨论

院前急救具有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灵活性等多种特点,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往往为突发,地点、时间、人员具有明显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院前急救难度会有所增加[14,15]。同时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复杂,需要进行及时抢救,应注重就地抢救以及加强转运抢救。并且患者可能出现多个身体器官、系统受累问题。展开院前急救时,条件往往比较简陋,不具备齐全急救物品,因此需要抢救人员具备丰富医学知识,结合熟练技能、过硬技术将急救任务完成[16-18]。此外,院前急救往往在家庭、道路环境下实施,无论是药品还是器材均比较有限,抢救工作开展时需体现出机动灵活性。

烧伤程度在判定时,主要是结合烧伤面积以及烧伤深度,就烧伤深度来讲,可以划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此外,还需结合患者的烧伤面积:对于轻度烧伤来讲,即烧伤面积不超过10%,不存在Ⅲ度烧伤;中度烧伤为面积处于10%~30%之间,或者Ⅲ度烧伤面积不超过10%[19,20];而重度烧伤面积处于30%~50%,Ⅲ度烧伤面积不超过20%,在10%~20%属于重度烧伤;而特重度烧伤则烧伤面积处于50%以上,以及Ⅲ度烧伤达到20%以上。出现大面积烧伤后,血浆往往会基于受损毛细血管向组织间隙渗出,不仅会出现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休克,也会导致内脏出现并发症。例如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并发症:主要有心房纤颤、心动过速等,并在心肌缺氧、缺血影响下,很有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此外,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若出现侵袭性感染,则可能会引发脓毒症、菌血症,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感染中毒休克。另外还可能出现呼吸系统方面的并发症,其主要体现在肺部水肿以及肺部感染;而消化系统方面的并发症来主要体现在肠系膜绞痛、应激性溃疡等。同时大面积烧伤以后出现的缺血、贫血等,可能会引发肾功能不全问题。此外,大面积烧伤比较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脑水肿、应激血糖升高等多种问题[21-23],并出现程度不同骨质疏松以及骨质萎缩。因此大面积烧伤主要为重度烧伤以及特重度烧伤时,及时救治尤为重要。

院前急救属于急救工作开展时的首要环节,患者出现大面积烧伤结合院前急救,能够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因此急救护理工作中能够保证流程有效性、迅速性十分重要。传统院前急救模式流程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力度相对不足、车载设备较为有限上,导致院前急救获得的抢救率并不高,患者发生死亡等问题。需要针对传统护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流程优化使护理工作开展时更为迅速、优质。在此过程中,需形成时间便是生命思想理念,迅速对患者展开急救护理,做好清创工作,降低创面发生感染的概率,推动创面尽快愈合。并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增加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实施时的配合度。

为流程优化有效实施,应注重专业培训工作开展,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具备熟练护理技术,并促进人员应急能力、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在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认识到冷疗的重要作用。在皮肤表皮受到损伤时,真皮表层当中神经末梢无法获得表皮保护。冷疗方式能够使神经末梢短暂失去知觉,减少患者痛觉,并且创面通过冷疗处理,能够使预后效果获得优化,减少恢复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心理状态以及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在大面积烧伤时,院前抢救运用护理流程优化方式,能够获得较高抢救率,并且使患者尽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应注重护理流程的优化,进而院前急救工作获得更为明显效果,尽量减少大面积烧伤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为患者尽快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吴巍巍,郭放,李聪,等.严重烧伤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4):278-279.

[2]毕瑞华.浅析护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急救患者中的重要性[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4):157-158.

[3]王志霞,李玄,张柳涵,等.“五根管道”模式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5(2):125-127.

[4]宋二凤.五根管道集束化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多管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1):85-87.

[5]尹宁.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实施价值[J].鄂州大学学报,2016,23(6):36.

[6]罗莲珍.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871-2872.

[7]代许华.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46-247.

[8]梁丽萍,黄云飞,邹继彬.成批大面积烧伤的急救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166-167.

[9]王佳楠.32例燒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5):145-146.

[10]罗莲珍.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871-2872.

[11]肖榕婵.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J].医疗装备,2015,28(6):121-122.

[12]张菊,凌敏兰,董群雁.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0,23(2):129.

[13]黄艳群,马巧样,李佩珊.基层医院小儿大面积烧伤急救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13,41(3):467-468.

[14]Sánchez-Almagro CP,Romero-Sánchez JM,White-Ríos M,et al.NANDA International nursing diagnoses in the coping/stress tolerance domain and their linkages to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outcome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Classification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J].J Adv Nurs,2022,78(10):3273-3289.

[15]翁艳秋,张玲娟,郝建玲,等.联合急救护理模式在成批烧(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3):59-61,64.

[16]邓德柱,朱宇红,罗惠珍.院前急救在12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7-8.

[17]江雪洁.成批烧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51):216-217.

[18]谢淑君.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3):1202-1203.

[19]Greenhalgh DG,Saffle JR,Holmes JH 4th,et al.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consensus conference to define sepsis and infection in burns[J].J Burn Care Res,2007,28(6):776-790.

[20]Kelly C,Wallace D,Moulin V,et al.Surviving an Extensive Burn Injury Using Advanced Skin Replacement Technologies[J].J Burn Care Res,2021,42(6):1288-1291.

[21]严晓鸥.早期全程护理联合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在大面积深度烧伤Meek植皮术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22,31(5):163-165.

[22]王淑珍,郑平,李清,等.大面积烧伤休克的超前意识抢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4-55.

[23]解琳,张寅,王佳玉,等.烧伤科低年资护士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情景模拟教学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21,37(8):78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