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在预防骶管阻滞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中的应用

2023-01-23 21:14路文广
婚育与健康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丙泊酚

路文广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在预防骶管阻滞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中的应用。方法:纳入本单位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66例确诊疾病并接受骶管阻滞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33例归入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丙泊酚,33例归入研究组,于骶管阻滞前5min静脉注射丙泊酚0.6mg/kg,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稳定性、清醒时间、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段的HR、MAP、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的HR、MAP水平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的SpO2水平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清醒时间为(6.02±3.5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07±5.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骶管阻滞麻醉的质量,提升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丙泊酚;骶管阻滞;局麻药;毒性反应

Application of propofol in the prevention of local anesthetic toxicity induced by caudal block

LU Wenguang

Xingyi Peoples Hospital, Xingyi, Guizhou 562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propofol in the prevention of local anesthetic toxicity induced by caudal block.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66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iseases and receiv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udal block were enrolled in this uni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3) without propofol during operation and study group (n=33) with propofol 0.6 mg/kg intravenously 5 minutes before caudal block.The stability of vital signs,awake time and the occurrence of toxic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R,MAP and SPO2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periods(P>0.05).The HR and MAP levels at T1 were lower than those at T0(P<0.05),while the SPO2 level at T1, T2 and T3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0(P<0.05),the incidence of toxic re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awake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02 ± 3.52)min vs (40.07 ± 5.50)min(P<0.05) . Conclusion: Propofol intravenous injection before anesthes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udal block anesthesia and enhance the safety of operation.

【Key?Words】Propofol; Caudal block; Local anesthetics; Toxic reaction

骶管阻滯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之一,多见于肛门、直肠、膀胱等会阴部手术中,但由于骶管的局部血管丰富,需要大量阻滞药物,易发生局麻药中毒的现象,对麻醉乃至整个手术均造成不利影响[1]。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骶管组织麻醉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可达58.3%。因此,如何选择镇静镇痛理想、安全性佳的麻醉方案,就成为本文所要讨论的重心。丙泊酚在临床中的应用均已普及[3],但有关其在预防骶管阻滞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临床报道并不多。本文纳66例确诊疾病并接受骶管阻滞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践研究,详情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单位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66例确诊疾病并接受骶管阻滞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3.93±7.82)岁,ASA分级Ⅱ级20例,Ⅲ级13例,手术种类:普外科18例,泌尿外科5例,妇产科6例,门诊手术及其他4例;研究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4.61±8.27)岁,ASA分级Ⅱ级19例,Ⅲ级14例,手术种类:普外科15例,泌尿外科7例,妇产科6例,门诊手术及其他5例。研究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上述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4]:①心肺功能良好;②明确手术指征,同意接受骶管阻滞麻醉;③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被纳入组,签署同意书;④可耐受相应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①麻醉药物过敏;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③严重全身性感染;④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⑤妊娠、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 研究组:麻醉医师指导患者取俯卧位,于患者骶裂孔穿刺后注射0.6mg/kg的丙泊酚(生产企业:B.Braun Melsungen AG;批准文号:H20110388;规格:100mL:1000mg)静脉注射麻醉,注射完成后帮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以促进感觉阻滞平面,5min后由麻醉医师定位感觉阻滞平面,待麻醉起效后行手术治疗。

1.3.2 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丙泊酚,按照常规麻醉流程进行。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观察两组诱导前(T0)、插管前(T1)、建立气腹后(T2)、拔管后3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2)毒性反应: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注意意识、呼吸等变化,记录轻度毒性反应症状(耳鸣、头晕、烦躁)和严重毒性反应症状(肌颤、抽搐、深睡、意识消失和呼吸抑制或停止)[5]。(3)比较两组清醒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R、MAP、SpO2水平比较

两组各时段的HR、MAP、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的HR、MAP水平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的SpO2水平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毒性反应比较

研究組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清醒时间比较

研究组清醒时间为(6.02±3.52)min,对照组为(40.07±5.5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6,P=0.001)。

3 讨论

骶管阻滞麻醉易引发局麻药毒性反应,通常是由于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耐受能力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中以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较为严重[6]。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7],我国骶管阻滞麻醉的毒性反应发病率约为33.2%,而欧美国家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约为万分之三,周围神经阻滞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约为万分之十一,因此,如何预防骶管阻滞中毒性反应的问题值得重视[8]。

为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与麻醉安全性,探讨科学的麻醉方案至关重要。丙泊酚作为一种静脉全身麻醉药物,其镇静作用及抗惊厥作用已受到临床认可,广泛应用。循证医学发现[9],丙泊酚给药下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影响,表现为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等。本文基于循证医学指导,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提出采用丙泊酚于骶管阻滞前5min静脉注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各时段的HR、MAP、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的HR、MAP水平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的SpO2水平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但本组患者的SpO2、HR、MAP动态变化情况均在合理范畴,且与对照组方案基本一致,因此,认为该麻醉方案对患者的影响是可控的。但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拉开差距,研究组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该麻醉方案的安全性更佳。周彪等学者[10]在其研究中提出,丙泊酚麻醉给药具备理想的止吐优势。分析原因,或与丙泊酚给药后,与人体多巴胺系统、边缘系统、5-羟色胺相互作用有关。该药还能够易化γ-氨基丁酸介导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起到理想的镇静效果;同时停药后转醒快,不会对患者术后活动功能造成明显抑制,可规避患者术后躁动问题。加之静脉给药对患者气道刺激小,因此,整体而言,该麻醉方案的安全性更加理想。另外本研究,研究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药不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显著抑制,拔管不会引起咳呛,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清醒。

综上所述,麻醉前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骶管阻滞麻醉的质量,提升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朱丽娟,岳利民,李晓芳.超声引导椎旁联合骶管阻滞在预防体外碎石术肾绞痛中的应用[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0,40(3):437-440.

[2] 潘永英,陈柳妹,田航,等.右美托咪定对预防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3,34(4):623-525.

[3] 余念恩,李平,李安学.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5):692-694,698.

[4] 叶林阳,聂洋洋,王庆祥,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1):1325-1330.

[5] 陈睿,黄毅然,李文红,等.丙泊酚治疗骶管阻滞引起局麻药中毒的临床经验[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33(1):34-35,42.

[6] 房德芳,江山,李小雷,等.丙泊酚抗N-甲基-D-天冬氨酸毒性作用及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8,47(29):3752-3754,3758.

[7] 梁超,仓静,薛张纲.丙泊酚通过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引起神经毒性损伤[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1):67-70.

[8] 王根生,卢锡华,李廷坤,等.丙泊酚对小鼠小脑神经细胞及Jagged1、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22):2715-2718,2724.

[9] 朱晓勤,林春水,郭培培,等.丙泊酚对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少突胶质细胞鞘磷脂蛋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37(12):1615-1619.

[10] 周彪,娄彦,赵义辉,等.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17):109-111.

猜你喜欢
丙泊酚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预注丙泊酚抑制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的量效关系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NI和BIS监测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