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情境教育艺术

2023-01-24 06:21
读写算(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班主任情境教育

胡 玲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甘肃 兰州 730300)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涉及教学和教育两大模块,平日的工作也是相当繁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清楚把握,对学生的生活也要摸底了解,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更要了如指掌。可以说为了一个班级的管理,教师殚精竭虑;为了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呕心沥血;为了每一次思想教育能够触及学生内心,教师苦口婆心。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思想、身心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因为只有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改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与学生和平共处,平等、民主地交流,学生才能把教师当作朋友,才能将心里的真实想法说给教师听。只有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才能树立威信,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道尊严”,而是一种焕然一新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视角下,情境教育的实行也就顺理成章。有新课程理念作为“天时”,有学校作为“地利”,又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人和”,情境教育能够针对现下实际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积累更多的教育实践经验,以期填补班主任教育工作的不足,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情境教育策略。对教育情境知识的研究将会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不断充实。同时,深入研究教育情境知识,也会不断拓宽教师专业研究的视野,并为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开启崭新的研究思路。

一、情境教育意义

“情境”最早起源于《文心雕龙》,由此衍生了情境教育。“情境”一词在不同环境下蕴含的意思不同。在教育领域中,情境指的是教育者展开教学活动,给学习者创设学习行为的环境和背景,从而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拥有某种情感的体验。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情境教育,有利于班主任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班主任改变传统的“训导式”的教育模式,梳理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整合了本校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案例,总结了近些年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在原来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积极实践,终于尝试了有效的教育模式——融情入境,养心树人。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能够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状态发生改变,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在情境教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情境教育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对教育情境的全面深入探究,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探究教育情境的内涵与特征,丰富教育情境。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情境教育艺术,具体解读如下:

(一)有利于小学生情感体系更好地完善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剖析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突破口,然后结合教育心理学、多年教育教学经验、课堂实录等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情境教育分类,促进学生在各种情境下受到感触。情境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在进情境教育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心理基础,最后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丰富学习生活,主动参与学习,不断进步,从而为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教学体验。

(三)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班主任工作中留意当前学生存在的思想偏差,对其思想的现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困惑的教学材料,依据情境教育原则,对学生语重心长地开导,达到共情,成为倾听学生内心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工作中实行情境教育,能够促进师生交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进步。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情境教育艺术的现状

(一)班主任缺乏对情境教育的能力

对于情境教育艺术,很多教师还不甚了解,缺乏将情境和教育相联系的能力。教育中,情境和教育“各自为政”,没有达到在教育前合理铺垫,在教育中巧妙过渡和有效联系,在教育后意味深长、余音绕梁。如果情境和教育互不相干,就会割裂了教育过程各环节实施的连续性,导致教育中断,功亏一篑。教育中时间节点非常重要,必须做到教育时抓住契机,创设情境时一气呵成,使教育过程势如破竹,使学生意犹未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育停留在问题解决层面,表象问题一旦得到解决,教育过程就戛然而止。并没有找到学生思想问题的根源,也没有延伸探索,错失了教育学生的良机,从而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样会在培养学生自省能力上有所缺失,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班主任忽略情境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个别教师还没有将情境教育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所以情境教育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加上思想教育耗时较长,需要不断渗透,反复教育,因而相当多的教师会认为费时费力,失去耐心,从而不给学生充足的内化时间,只停留在问题表面,蜻蜓点水而已,也没有深入地进行探究心理成因,学生的自省能力培养受到了阻碍。

(三)班主任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还有一部分班主任教育理念还是停滞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上,教师高高在上,在对学生教育时居高临下,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自由。教师没有从学生角度进行引导,也没有多种教育备案,根本没有领会情境教育的精髓,使情境教育的过程低效。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情境教育策略

(一)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渲染氛围,促进情境教育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过程,小学生思想的广度还不够全面,思考问题的深度也受认知的限制。所以教育过程中不能单单依靠说教,而要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去体会。尤其一些知识离生活较远,更要让学生入情入境。比如爱国情怀,学生只是从概念上知道,一知半解,至于爱国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小学生的哪些行为是爱国行为等,学生并不清楚。如果只是让学生背诵《小学生行为规范》,那么必然使学习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对爱国情怀的深度体会。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建构起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教育。例如,在“入队”仪式中,教师指导学生将班级布置得有仪式感些,符合严肃、活泼、热烈的氛围。在升国旗时教师要求学生们统一服装,佩戴红领巾,面向国旗,全神贯注。在向国旗敬礼时,姿势标准、庄严肃穆。在唱国歌时,聚精会神,声音洪亮。在联欢会上引导学生唱一唱红色经典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而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必须人人会唱。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背诵红色经典诗词,定期举行朗诵比赛。教育要从点滴做起,要做到见缝插针,要三令五申。爱国教育要达到融入情境,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无痕教育。

(二)利用班会或队会进行情境教育

定期举行“爱我中国”的主题班会。班会上教师给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讲述抗战时期爱国英雄的故事,新时代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听了这些爱国人士的故事后有什么触动,也可以在班会活动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情怀相关的人物故事,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

此外,班会之前学生可以排练和爱国有关的课本剧。学生自由分组,由组员自主选择剧本角色。组员一起共同合作,每个“剧组”的表演内容各不相同,最后呈现出来一部部异彩纷呈的个性化爱国大剧。在这种表演中,学生成功塑造了“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形象,在情境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这种以爱国教育目的为导向的扮演中,学生的爱国意识萌发了,情不自禁地激发了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创设了自由、快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演中悟,在做中学。课本剧表演完毕并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教育契机的开始。教师要适时表扬各组学生独树一帜的表演,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回顾扮演角色的行为,谈谈自身的感受等,并将全情投入表演与爱国教育相结合,二者齐头并进。用这种情境化教育方式,使学生领会了在社会主义国度生活的幸福,坚决拥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

(三)运用网络手段,将学生引入教育情境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资源可以为教育所用。教育与网络融合,能够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利用课件、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耳目一新,在这种特有的视听感受下,教育的效果是令人欣喜的。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查阅大量教育资料,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教师还可以针对班级出现的现象,借鉴优秀案例,妥善解决问题。另外,为了让学生在放学后,在社会上不再迷茫,教师开通个人微博,定期更新教育内容,有的是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答,有的是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梳理,有的是一个情境化教育片段,引发学生思考。如此,从全方位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校期间,多媒体的巧妙运用,使学生置身于情境化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根据教育内容,让学生观影片渗透集体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例如针对班级近期的几件事,班主任发现同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集体荣誉感薄弱。班主任没有老生常谈地讲大道理,而是在学生课间休息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女排》的片段。学生在观影中被中国女排的共同拼搏场面感动,为女排勇夺桂冠的意志鼓掌。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真情实感,想对中国女排说的话,以及自己由此引发的对集体主义的思考。教师再由此及彼,将学生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集体生活,说说在集体生活中自己热爱集体的具体表现,并对班级同学在集体中的表现进行评议。大家畅所欲言,谈话氛围被激活,大家在一起为集体建设出谋划策。在这种情境下,逐步深化学生对集体观念的认识,自觉生发出对集体热爱之情。情境教育有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使集体更有凝聚力。

(四)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情境教育时,组织各种课外活动

在理清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情境教育的内涵之后,逐步展开各种课外活动。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与此相对应的,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内化,将意识到的感悟再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思想教育的认识,定期开展课外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课外活动架起了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的桥梁,使学生的所学有了用武之地,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创造了更多可能。在开展课外活动之前,教师针对最近一段时间班级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对个别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所掌握。比如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学习态度可能存在的问题、班级里逐渐抬头的攀比风气等。教师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方法,确定符合当前情况的课外活动开展的相关准备。包括什么时间合适、多久开展一次、具体内容是什么、以何种形式学生更易于接受、活动的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教师可适时开展了孝敬父母的主题活动——“我是父母的开心果”等课外活动。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一说一直以来父母都为自己做了什么、从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自己打算怎么做来回报父母。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被动容了,纷纷讲述父母的伟大和付出。并计划出要在“母亲节”“父亲节”或父母生日送上一份礼物表达感恩。更重要的是,在平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父母增添负担、帮父母分担事情、关心父母等。可以是帮父母接洗脚水,可以是帮父母收拾碗筷,可以是用手机捕捉到亲子活动的一个瞬间等等。然后把自己一段时间所做的事和学生分享。在孝敬父母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孝心,加深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也会学会爱他人、爱社会。情境教育使学生对亲情深有体会,从而提升了学生情感素养。

四、结语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实施情境教育,符合新时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培养理念。情境化教育有利于小学生情感体系更好地完善,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不断改进。对教育情境的全面深入探究,有助于教师们更好地探究教育情境的内涵与特征,丰富教育情境经验。其可行性也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能够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未来还应不断加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情境教育艺术的认识。

猜你喜欢
班主任情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题解教育『三问』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夸夸我的班主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