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3-01-24 06:21白鹤珍
读写算(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白鹤珍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相对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殊性较高,该课程与学生的学业、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社交关系。为了在今后的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成绩,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把握好教育的规范和准则,减少教育的矛盾。在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全新的方法进行变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一、核心素养的培育意义

初中阶段的教育理念、方法正不断地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要进一步培育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旨在帮助学生朝着更高的方向进步,深入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核心素养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进一步结合社会上的时事热点进行分析,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自己是学生就可以为所欲为,国家法律对于学生同样适用。并且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地优化,学生不再是唯一的保护伞,社会的谴责、法律的惩罚、道德的批判,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核心素养的培育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现实情况的分析,减少了片面理论分析造成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长期进步给出了较多的保障,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探究。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素材较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的重要学习科目,对学生的“三观”塑造和个人学业规划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针对素材的收集并不多,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完全是采用固定的思路实施,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具体诉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初期阶段,对于学生周边的案例没有仔细地收集,看起来与学生密切相关,实际上没有与学生产生较多的共鸣,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并不能达到完美的衔接效果。教学素材较少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部分教师完全着眼于课内素材,针对课外素材的关注度并不高,长此以往,并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出现了倒退的现象。针对教学素材的收集、应用,教师要站在多个角度研讨,加强素材的针对性,坚持对各类知识点的充分展现,由此才能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

(二)缺少情境辅助

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选择特定的情境进行辅助。以往很多教师完全按照“灌输式”方法教学,看起来具有较多的依据,实际上没有在学生的内心加深印象。而且在情境辅助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对于道德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觉得这样的知识点非常简单,并没有认真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境设计,缺少多元化的情境打造,很多教师对于情境的关注度并不高,整体上的情境融合手段也比较单一,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不断下降,学生学得也不够认真。由此可见,情境辅助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规范、标准,站在不同的角度研讨,尽量利用多元化的情境进行辅助,减少教育的矛盾。

(三)生活联系不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在今后的教育中不断优化,需要在生活联系方面不断增加。可惜事与愿违,大部分教师依然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进行指导,对学生的生活没有高度关注。当前的时代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类科技投放也不断增加,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模式,如果没有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很容易造成教育脱节的情况,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思考、进步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生活联系不足的条件下,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学习、思考,始终没有投入较多的精力,无论是课堂上的学习,还是课下的复习,都没有按照精细化的理念去探究。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并不突出,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应用,没有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优化,产生的教育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四)教师指导方法单一

教师的指导方法问题已经成为常见问题,在未来的教育发展、创新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效果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育质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完全按照单一的方法指导,没有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应用、能力发挥各有差异,在教师长期单一指导下,学生不能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最终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向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教师指导的时候往往是采用强硬的态度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内心感受没有积极关注,很多学生虽然是表面顺从,但实际上并不认可教师的方法、行为,由此导致师生矛盾不断增加。教师指导方法的问题,是日后着重解决的对象,要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坚持在指导方面不断优化,减少隐藏的问题,提高指导的质量。

(五)课堂沟通不健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缺少课堂沟通,很多教师针对课堂沟通的认知并不完善,没有按照先进的理念、方法进行思考,整体上的沟通也比较单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沟通方法,完全是教师对学生沟通,学生基本上没有和教师沟通,在单向沟通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没有科学地拉近,整体上的教育质量也不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沟通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对于沟通的方法,往往是采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沟通,没有与学生深入探讨,长此以往,不仅没有办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题也会不断增加,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实现很有可能造成新的挑战。所以,针对课堂沟通不健全的问题,教师应站在多个角度思考,把握好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诉求,采取新的思路进行思考,减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不准确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该科目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成长水平。由于教学评价不够准确,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思考当中始终没有得到质的突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评价模式,仅仅是按照单一的鼓励评价完成,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系统化地指出来,整体上的教学评价方法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出现,必定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向出现严重的偏差。在教学评价不准确的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始终没有得到完美的效果。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全面的方法实施,大部分情况下是从学生的不足角度出发,这样的教学评价,没有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导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后续的教育和引导并不能得到较多的保障。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素材,提高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模式需要系统化调整,尽量采用多元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整合教学素材,减少教学漏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素材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价值,教师要站在多个层面思考,加强课内资源、课外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应用得到更多的参考。

如在开展《坚持改革开放》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和人们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相关的摄影作品,通过这些图片资料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一目了然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之后笔者又给学生们展示了改革开放时期留存的人物采访,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然后在讲解《中国腾飞谱新篇》时,笔者还给学生们展示了精准扶贫、物流发展等有关图片,以及《厉害了,我的国》的视频。

(二)实施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革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境模式要以学生为主导,努力加深学生的印象,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保障,在未来的教育和探究模式上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难度并不低,情境教学在于选择特定的环境,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例如,笔者在设计《做更好的自己》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塑造情境,针对当代社会的不同学生类型进行展现,包括学霸、普通学生等等,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未来、不同的状态,学霸除了天赋异禀外,更多的是依靠后天努力。利用学生类型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现有的学习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竞争力,拥有更多的学识,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加强生活联系,改善课程体验

当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已经进入到全新的阶段,生活联系的加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借此改善课程体验。将学生的生活融入以后,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共鸣,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化地转变,让学生在前进的路线上明确自己的方向,持续巩固学习的质量。例如,在设计《共筑生命家园》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们探究和分享了“小河边该不该建造纸厂”的问题,使学生们明白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其次,笔者和学生们探讨了“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又变回‘林海绿洲’?”的问题,由此使学生们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严格遵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这一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们写一份环保倡议书,传播环保理念。

(四)创新教师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

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师的指导方法应按照创新原则进行转变,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工作开展,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仅没有得到较好的成绩,还在自身的成长、进步中遇到了较多的阻碍。关于教师的指导方法创新,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积极状态。例如,在设计《深深浅浅话友谊》的教学时,教师不要一上来就质疑学生之间的友谊,而是要指导学生对身边的朋友关系理性地看待。有些学生喜欢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有些学生则习惯频繁借钱,却没有主动还钱,还说同学小气。初中学生对于友谊的看待并不完善,教师可借助《深深浅浅话友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交朋友的方式、内容进行指导,让学生们对“朋友”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以致用,管理好自己的社交关系。

(五)完善课堂沟通,落实个性化教育

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机制不断优化,整体上的教育工作开展,能够按照科学的思路、方法进行转变,各类教育问题的解决得到了不错的成果。未来,教师应继续完善课堂沟通方式,加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例如,《走进老师》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不错的沟通课程。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状态和标志性的行为,网络上也曾掀起过这样的风潮: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学生走上讲台以后,会发现台下的学生一览无遗,曾经自认为的小动作也是完全暴露出来,教师的指导完全是希望同学们自己纠正,不要总是等待批评。利用互换角色的方式,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沟通更加便利,而且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以后,学生针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和个人的行为改变非常显著,满足了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长期教育工作的开展符合预期设想。今后,教师应继续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沟通不断创新。

(六)加强教学评价调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还应在教学的评价上不断转变,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评价方式,应尽量按照积极的评价完成,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仔细分析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思考中懂得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对知识的学习、应用更加熟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评价,要点明学生问题的原因,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解决,一味地包容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评价,从学生口中得到较多的反馈,激发教师的反思能力,坚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创新。

四、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模式不断优化,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开始按照生本理念进行分析,不仅减少了教学的漏洞,还可以使教学的趣味性不断增强,很大程度上告别了教学的问题和隐患,让学生放松身心,并且对于各类知识的指导给出了新的选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念,要进一步地结合学生的生活,针对不同的教育角度理性地分析,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看法,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更好地衔接,把握好未来教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变革,还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持续提升自己,给学生做出更好的示范,维护好师生关系,减少教学矛盾。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