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24 06:21陶雄伟
读写算(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梯形数学知识生活化

陶雄伟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马集镇马集中心小学,甘肃 临夏 731800)

在生活化教学环节,教师构建“生活情境——问题研究——知识应用——社会实践”的生活化数学课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法也是新时代特点下常用的教学法,在运用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年龄特点和学习潜能考虑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可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优秀人才和创新实践人才,因此,生活化教学方法应运而生。生活化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人兴趣制定教学计划。这样的教案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创新意识会得到更好地释放。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数学思维方法,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发现和体验这种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存在困难。生活化教学能够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数学思维方法,能够清晰地界定抽象性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兴趣

小学生年纪尚小,认识和培养新事物的关键要靠兴趣爱好的正确引导。所以,如果想让小学生主观上接受新事物,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就体现了生活化教学法的优势,根据数学思维方法与日常生活的具体联系,让小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课堂气氛会越来越轻松,学生也会从主观上更愿意接受和学习,愿意在生活中思考数学知识和提升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策略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以生活为导向的生活化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有利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开展新教育实践。在基础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偏向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满足小学生的学习诉求。所以,在学校里,怎样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是每位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生活”的数学教育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观察日常生活,将数学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为了更好地推行课堂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所传授的思想与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加深对其运用的意义。怎样使教材和数学的内容相结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例如,在研究“平面图的面积”时,最常用的算术问题是解决房子的维护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的具体状况,测量家里的客厅、餐厅、厨房长、宽、高,并计算墙面面积;测量桌椅和长凳尺寸,了解地板的面积。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精确地丈量自己的大客厅或者卧室了,并算出了地板的面积要消耗多少原料?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牢固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情景”连接社会经验,从而引出数学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社会体验规律,把握学生活动的高潮,根据“最佳发展区”,给予学生大量日常生活环境的数学知识。以学生的认知能力或原材料,如讲故事、游戏、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等,为学生构建栩栩如生、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和自主探索的冲动,然后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第一节《圆的认识》中,首先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圆形物体的例子,比如“桶底”等等。然后正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这种物体设计成圆环?”小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社会经历和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说做成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来,有的学生觉得汽车的轮子可以转一圈,速度很快。借助圆形学习的课后联系,学生会更明白其中的道理,使学生深化圆的本质特征。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导入生活化内容

多媒体系统的吸引力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为数学课堂增添了美丽动人的色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解决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问题,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媒体辅助课件能够充分营造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教学环境,使抽象而死板的数学思维方式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经典形象,直观的界面有助于抽象知识的展示,使数学教学越来越生动、鲜活。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年”“月”和“日”是什么?有何规则?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思考,经过查找阅读书籍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感受时间单位年、月、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体验了生活化情境的加入后,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日常生活材料和讨论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处理数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教学的自然主要任务。新课改下的学前教育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展现学生自身的学习价值。

又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中,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将梯子进行整合、改造、裁剪,形成他们之前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展开面积公式的推导,最终得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发现了很多实用的求梯形面积的方法,有合作学习小组试图将2 个完整的平行四边形组合成一个梯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总面积除以2 就是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合作学习小组采用剪刀法,先把梯形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计算梯形面积;有的小组把梯形剪成2 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总结梯形面积公式……在研究主题活动中,学生都在剪,教师发现虽然剪的图案不一样,但结果却都一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梯形面积公式,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小组合作加深学习和理解

初等教育中的数学知识并不困难,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能引起孩子们好奇的生活技巧。比如,教师可以用“比例”这一节,把它和日常的生活相结合,让他们了解每天的“比例”,并让他们注意到每天的“比例”。再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去看校园里的绿化面积,看看校园里盆栽的花卉、灌木和草坪占多大比重?通过这种比率的运算,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建立一个特定的实践技巧,让他们越来越形象化抽象地学习内容。在学习和新数学思维进阶后,立即让学生梳理所教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协助学生将这个原本非常分散的数学知识组织起来,条理清晰、系统地组织起来,确立重点和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将这种数学思维方法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路,正确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研究相关的数学课题。这样做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确立数学思维的真实作用,加强学生对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这课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数学题供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玻璃罐、美白牙膏盒等物体的面积能测量吗?再比如,学习完“面积单位”后,要求小学生回家准确测量自家餐厅厨房的总面积。在教授“统计图表”数学知识后,学生可以收集全班学生总数数据和性别数据,自行制作数据图表;学习“几何图形”的数学知识后,可安排学生在教学楼大厅内准确测量和计算圆柱头的直径。又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四分之一的意义。课堂教学一下子活了起来,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听到不同的声音后,恰如其分地正确引导:“谁才是‘整体’呢?你怎么分?有多少可以分呢?”使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加深入。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更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对本课教授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学课堂中穿插一些令人难忘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也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并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也愿意倾听同学的想法,这样,合作学习小组作业才真正“活”起来,数学课“活”起来了,课程目标就可以轻松地得以完成。

(四)基于多媒体构建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互动质量

在新的教学环节,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将课程内容偏向生活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竞争优势,将相关课程内容整合到多媒体系统的视频和频率中,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媒体这种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日常生活内容带入课堂教学,可以合理激发学生对课堂信息教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不断思考和探索教育内容。而且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将显得更加高效,促进课堂数学思维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

比如,当教师讲“面积”这一概念时,小学生们还是头一次见到面积的概念,因此感到有些生疏。因为对总面积、周长的定义不明确,容易与“直径”混淆。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将相关的生活情境带入教学中,让学生对生活情境中的内容增加理解。教师可以按照多媒体系统的方法制作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境:甜甜的生日要到了,蓉蓉和乐乐提前为甜甜准备了一份礼物,他们要在礼物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同时涂上颜色。蓉蓉很快画完了,但乐乐还有很多画,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短视频中的信息,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乐乐的礼物比蓉蓉的礼物要大。接着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面积的定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与学生互动,可以合理地激发小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兴趣,根据课程内容对生活的偏向性,增加学生对内容的思考和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兴趣。

(五)课后作业布置与生活紧密结合,加深学生长久记忆

新课程标准、新意识、新发展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持学生的品格,更要激发学生的发展个性。教师激励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独立创新的逻辑思维的火焰在课堂上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学方式的自主创新必然成为提高智能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正是这种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摆脱了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将抽象与具体紧密结合,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数学中发散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大胆放开课堂教学,给学生正确地引导,及时高效地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自我,让创新思维能力的火焰燃烧起来相互碰撞。那样的数学课一定会丰富多彩,一定会让学生学得开心、乐在其中。

比如,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由于学习了《圆的面积》的课程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回家找一个圆形的物体测量总面积。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准备数学手写报告,根据手写报告的内容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挑战性,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课后布置作业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具有催促反馈作用,而且还加强了小学生对课堂教学数学知识的再现和记忆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因此,课后作业不应仅仅停留在练习的工作上,应让学生有意识地融入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探索和寻找数学思维方法,运用教授的数学知识应对,让学生得到满足、感觉和有成就感。

三、结语

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将小学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数学思维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堂教学文化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鼓励,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的数学偏向生活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梯形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梯形填数
认识梯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梯形达人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