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究

2023-01-25 00:50张哲
成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一站式育人社区

张哲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省肇庆市 526040)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改革和优化中,学生社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构建出更好的教育阵地,高校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拓展学生社区的各项功能,创新育人机制,发挥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同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最大程度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1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的价值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大类招生、学分制、大类培养等都在稳步推行中,大学生的各项需求也在与之俱增,如社区学习、社区生活、社区交流等,学生社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人才培养的层面来说,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价值和时代价值。

1.1 党建引领的重要载体

在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习惯、养成人格等方面,学生社区拥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这种影响能伴随大学生的一生。但学生社区同样也是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的空间,需要高校能认真维持安全与稳定,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在2021 年,我国出台了与高校基层组织相关的工作条例,并指出高校应在学生社区中设置师生党支部。因此,高校必须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工作条例,在学生社区中加入党的建设与领导,将党建工作能真正落实到位,逐步拓展和延伸党的覆盖面,能够保证所有学生的成长、学生社区的发展都能始终跟随党的步伐。“一站式”学生社区同样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认真维持学校的稳定与安全,积极开展政治建设工作,为学生打造出拥有良好意识形态、思想防线的重要阵地。

1.2 立德树人的关键平台

无论是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来看,还是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区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组织、生活、交往、实践等多种功能完美融合起来,具有多种属性,即群体属性、集体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在第二课堂中,学生住宿空间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在培养大学生情感认同、政治认同以及文化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促使更多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成长,拥有助推器、孵化器等多种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学生社区是提高其社会能力的初始平台,也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习惯的第二家庭,同时也是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课堂。“一站式”学生社区能够有效弘扬大学精神,能够将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逐步落实到位,能遵从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围绕着学生群体开展综合改革活动。

1.3 “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

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会与其他方面的问题重叠起来,如身心健康、人际交往、日常生活、家庭关系、生涯发展、社会关系等。从这一点来看,学生的思想问题具有复杂性特点。因此,要想满足学生多样的成长需求,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动态,那么就需要高校打造出“三全育人”格局,能组织学校内的学工队伍、后勤服务人员、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专业队伍等,同时还需加入各种社会资源,逐渐渗透到学生社区中,真正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以及社区内的综合管理有效融合起来。“一站式”学生社区能够始终遵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各种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打造出全新的师生共同体,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将“三全育人”真正落实到位。

2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2.1 制定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

要想打造出更适合学生成长、满足学生需求的学生社区,那么就需要高校能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机制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和支持。

第一,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效果提升的关键在于社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1]。高校必须要全方位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专兼结合的模式,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融入到学生社区中。

第二,优化各种规章制度。在提高学生社区教育管理质量和效果时,机制制度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一站式”学生管理教育模式时,高校必须要打造出更加系统、完善的机制制度,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全方位提高教育队伍的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使其能在学生社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2 拓展学生社区的功能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是一项具有较强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在深入调查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目标,从战略思想的角度入手,将学生社区向着教育、文化等多个方向进行升级和拓展。

第一,增加社区的空间功能。在学生社区中,高校应从公共空间的角度入手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2]。高校可以将楼栋、社区作为基本单位,逐渐开辟出健身健心、学生生活、师生交流等多种空间。高校必要采用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方式,逐步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能在学生社区中能参与到各种文体活动、自我学习以及互动交流中,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掌握更加健康的生活模式,打造出理想的人际关系。

第二,增加社区的育人功能。在确定好学生社区的各个功能后,高校就需进一步细化学生社区的空间功能,将学生社区的学生管理作用、育人作用等充分发挥出来[3]。首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高校可在学生社区中设置书院制,可根据学生社区的特色设置专门的文化体系,逐步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社团进入学生社区中;其次,发挥德育实践功能。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社区的情况,构建楼委会、自管会等,这些组织都是由学生组成。利用这样的方式可让学生都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实践、劳动以及服务项目,而这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将学生社区打造成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单位,能够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能以楼栋、社区为单位,实行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为学生打造出更加优质的成长和生活环境,还能实现学生诸多能力的良好发展。

2.3 优化学生社区的育人机制

在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模式时,高校应当强调和重视社区的教育功能,深入探究育人内涵,能从系统思想的角度出发,创新和优化学生社区的育人机制。

首先,创新育人的依托机制。从当前实际实行的情况来看,高校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普遍开始运用各种类型的书院开展管理,但在书院的组织结构、功能定位、人员覆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从总体情况来看,各大高校都开始从学生社区入手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并且逐渐开始适应和满足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机制,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其次,创新育人纳入培养模式。在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模式时,高校应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从书院制的角度入手,为学生社区的育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高校在打造现代书院时,需要明确其文化属性、教育属性、交互属性以及组织属性,并为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4]。高校应充分发挥书院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加深学生社区的内涵;发挥书院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将我国传统书院的文化属性充分继承和发扬下来,同时还可借鉴西方国家书院的相关经验,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浸润式空间;发挥书院所具有的组织属性作用,为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提供基础的人员和组织保障,同时还需发挥其交互属性,也就是积极推进跨学科、师生之间的交流。

最后,重视学生社区中隐形教育体系的设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高校应当打造出更具有计划性、系统性的育人机制,将学生社区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构建出内涵型的学生社区。此外,高校还应当全方位了解学生最真实的需求,整合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将文化、知识、实践以及环境育人完美融合起来,在学生社区中逐渐打造出一个隐形的教育体系,采用主题的间接性教育,让学生能在学生社区中接受生活化、隐形化的德育教育工作。

2.4 打造多元主体协同

在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需要从思想驱动的角度入手,逐步提升其服务效能和管理效率,实现治理能力的发展,而这也是打造师生生活、学习以及情感共同体的关键所在。

第一,发挥党建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当在学生社区内部打造出党组织网络,不仅需要在学生社区中亮明党员身份,还要设置专门的党建项目,同时还需加入党员的志愿服务项目,成立学生社区内的党支部等。高校应避免出现学生支部交叉领导、多重建设的情况。从组织方式的角度来说,高校应运用党建平台开展跨院系、学科以及年级的有效融合,同时还需结合实践服务和理论学习,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需发挥学生社区内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第二,打造条块优化网格。在党委的带领下,高校需要将学生社区打造成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或工作校区,采用多元主体共同开展治理的方式。此外,高校必须要明确这些主体的权利和职责,在书院、职能部门以及院系的相互配合、统筹协作中,“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将会更加流畅。例如,后勤部门需要做好学生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保持学生社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逐步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学生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各项与学生相关的事务管理工作,能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建设学生组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导入各种资源,在学生社区中构建出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学校的教务部门则需要重视导师制、通识教育以及学分制的完善,将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构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激活各个主体的活力。在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时,高校必需要发挥育人队伍的作用和价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全方位激活各个主体的育人活力和动力。党员干部必须要真正进入到学生社区中,能真正联系社区群众,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5]。学生社区应当灵活运用辅导员制度,全方位提高辅导员的育人实效和能力。高校需鼓励更多学生也参与到学生社区中,参与到各种公共事务的管理中,由此锻炼其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能力,逐渐构建出更加和谐、良好的学生社区治理格局。

2.5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在常规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较为单一的管理方法,这会影响到管理效果的提升[6]。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也同样需重视信息化建设,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完善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灵活运用学生的数字画像开展精准思政,同时打造第二课堂的智慧平台,也可构建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逐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第一,构建线上的“一网通办”建设。高校不仅需要在线下建设服务大厅,还需在线上打造数字平台,同时保证线上和线下的逐步融合,灵活运用矩阵式的宣传方式,带给学生更优质的服务体验。高校必须要明确服务的标准和内容,积极开展“简政放权”,按照实际情况优化和调整办事流程,尽可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第二,积极打造智慧社区。通过打造出信息平台,需要将过程控制、目标管理以及评估反馈融合起来,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第三,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思政教育。高校必须要充分了解大数据技术,通过运用学生的“数字画像”等,探究当前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分析,以此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能和精准性。

2.6 平台思维服务供需匹配

从当前高校第二课堂的情况来看,结构性供需发展不够平衡。在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时,高校应采用师生互动、平台思维等,搭建出共建、开放以及共享的社区平台。

第一,打造开放式平台。高校应当构建出具有开放性、公共性以及共容性的社区平台,逐步提高各项资源的整合、配置能力。高校需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重视校内外力量的合理整合,重视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将各种资源灵活运用到社区平台上,保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将学生社区打造成集中各类资源的引流平台。

第二,构建服务型平台。高校应养成平台思维,保证学生需求和服务供给能保证匹配,切实提高学生社区的服务作用。高校需灵活运用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将服务真正渗透到学生社区中,构建专门的服务大厅,让原本散点式服务逐渐向着集约式服务的方向进行转变,为学生集中办理各种事务。

第三,构建互动型平台。社区中包括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是跨专业、学科、年纪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高校必须要从平台思维的角度出发,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入手,为不同主题、规模开展师生交流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顶层设计。

3 结语

总而言之,“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构建需要高校能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教育管理需要从更多的角度和方面开展。具体来说,高校需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调整育人机制,采用多元协同配合的模式,积极拓展学生社区的各项功能,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学生社区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一站式育人社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