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人物考辨

2023-01-26 06:53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记杂记板桥

严 光

(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2.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000)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现存最早刻本为清乾隆壬子(1792年)酉酉山房刊巾箱本[1],由《续板桥杂记》三卷附《雪鸿小记》一卷组成,天头分别有丁柳溪和宫霜桥眉批。作为余怀《板桥杂记》的续书和清代狭邪笔记之一种,十余年来,以其妓女书写题材、香艳狭邪性质和城市史料价值,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所见,从文献学角度对其进行基础性研究的,有李慧群[2]和宋世瑞[3]二人,前者对书中与作者关联不多的人物进行了考证;后者考索出若干关键人物,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前提。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考证与作者关系密切的题词者沮溪潘秋水等人的真实姓名、籍贯、生平,确定珠泉居士的姓氏、籍贯,进而考实,珠泉居士原名非吴霖世。有关珠泉居士的原名和生平,有待进一步挖掘考证。

1 序跋题词者考补

《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中出现的男性人物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为与作者有直接关系者,即序、跋、题词、小引等文字的作者及与作者共同出入于青楼妓馆的友朋和作者的幕主,这是主体。其二为捎带提及,但与作者没有直接交往者,从文本来看,这类人物虽然与作者没有交涉,但其中不乏闻人,如随园主人袁枚、湖州东林陈兰谷、湖州徐溥等。第三类为行文中提及的狎客,这一类人物多匿名隐晦,既无关紧要,也几乎无法考索。

上述三类人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一类人物,他们是考索的主要对象,也是我们进而把握作者及其作品的重要线索和依据。对于第一类人物,学界已考证出海陵默堂主人等8人。为避免重复,本文集中考证与作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人物,同时补充现有的研究成果。

1.1 沮溪潘秋水、津门赵梦倩

潘秋水为《续板桥杂记》题词2首,无题目;《雪鸿小记》题词2首,亦无题。赵梦倩题诗2首。诗歌内容都没有揭示任何生平信息。

上海图书馆藏《吴兴纯孝里潘氏世谱》十卷首一卷,据版心、卷首又名《汇沮潘氏世谱》《潘氏重修世谱》等,存卷首、卷一、卷二和卷五至卷九。该谱为清湖州府乌程县(今湖州市吴兴区)汇沮潘氏世谱,汇沮之名见于历代乌程志书。据卷首潘氏十四世孙潘槐《沮溪潘氏世谱重修序》,知汇沮别名沮溪。汇沮又名沮溪,似由来已久。明末,时任赣州知府的沮溪潘昭度“帅师勤王”,激发著名小说出版家凌濛初“慨然有出楫澄清之志”[4]。昭度,原名曾紘,生平见《(崇祯)乌程县志》卷六《科甲》、《(乾隆)乌程县志》卷六《人物》、《(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十二《人物传政绩二》等,又见于《吴兴纯孝里潘氏世谱》卷七《小传一》第十二世[5]卷七小传一叶:45b-46a,可证潘昭度为明湖州府乌程县汇沮人,汇沮名沮溪。此外,顾应祥为汇洲府君潘铣所作的像赞中,说潘铣“沮溪世泽”[5]卷二像赞叶:25b,也为汇沮又名沮溪的明证。汇沮,后改名外溪[6],今属湖州市吴兴区环渚街道常溪村。

《汇沮潘氏世谱》卷九《小传三》中载录潘浚小传如下:

浚(经邃,秋水)。娶(新安)程氏(霍州司马怀轩公女)。子三,本、楣、机。葬汇沮东村浅漾。太学生。生乾隆庚午(1750)八月十一日未时,卒嘉庆丁丑(1817)八月初十日[5]卷九小传三叶:33b。

此处记载的潘浚号秋水者,里籍、名号与题词者沮溪潘秋水相同,可以推断为同一人。且秋水为太学生,而没有更高的功名,当属实录。

潘浚似乎常年寄迹扬州。1793年冬至1794年春,潘浚先后手写了清代著名书法家蒋衡、子蒋骥和孙蒋和一门三代书画文字论著九种,合刻为《蒋氏游艺秘录》。潘浚作于癸丑(1793年)冬日的后《记》,交代了校录《蒋氏游艺秘录》的缘起:

癸丑(1793)夏,赵梦倩明府以公入都,得交醉峰于书画舫……余侨居江南,醉峰客冀北,神交已旧。梦倩复道,予主其幕,为嗜古之士,兼攻六书。乃不远数千里以什袭者嘱梦倩致校雠而手录焉……癸丑(1793)冬日吴兴潘浚经邃甫记[7]496。

此处所云,与书前天津赵梦倩作于乾隆甲寅(1794年)春日的《蒋氏游艺秘录序》可互证,且更为详细。又可知,潘浚为赵梦倩的幕僚。

《蒋氏游艺秘录》第八种为蒋和著《学书杂论》,后有蒋和壬寅(1782年)秋日的识语,末题“甲寅(1794)花朝苕上髯潘浚录于广陵东淘之绿天山馆”[7]492。广陵为扬州旧称,东淘为东台县安丰场别名[8]401,安丰盐场为明清著名的淮南中十场之一。潘浚既是赵琳的幕僚,而其衙署又位于安丰场,则《(嘉庆)东台县志》卷四《职官表》记载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至嘉庆二年(1797年)任安丰场大使的赵琳[8]362,与《蒋氏游艺秘录序》的作者赵琳当为同一人。赵梦倩,《(嘉庆)东台县志》卷二十《职官》有传,据传记知其原名赵琳,字冰匏,直隶天津县(今天津)人,监生,嘉庆二年(1797年)卒于任[8]520。赵梦倩似善书法,故震钧《国朝书人辑略》著录,唯云赵琳字梦倩[9],与《(嘉庆)东台县志》不同。赵琳与潘秋水既为幕主与幕僚关系,与《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的题词者津门赵梦倩里籍、姓名相同,赵梦倩的题词又位于《题后》的首位,暗示其身份较高,因此,可以推断,题词者赵梦倩与《蒋氏游艺秘录序》的作者赵琳为同一人。

赵琳去世后,潘浚继续寓居扬州。1812年春,年逾六旬的潘浚,从扬州回到乌程,适值潘炯完成《潘氏重修世谱》的前四卷,请潘浚校对谱文,以示对于潘浚的尊重。潘浚在作于1814年正月的《重修家谱跋(十六世景塘公修)》中说:

壬申(1812)小春,余自广陵还,弟以诰敕、像赞、行状、传志嘱予校对。惜乎鸠工不济,就简删繁,然考核大略,亦犁然备矣。此后更有以敦睦为怀者,复加采择,增订全书,则祖功宗德,旧籍借以不湮,是不克无望于将来云。嘉庆甲戌(1814)新正十六世孙浚百拜跋后并书[5]卷首潘浚跋。

跋文后有印章二,一阴文“臣浚之印”,一阳文“经邃”。至此,关于潘秋水,我们可知其原名潘浚,字经邃,号秋水,别号秋水道人[7]456,465,478、苕上髯,太学生,曾为赵梦倩幕僚,能诗文,善书法,诗作存4首,文2篇。

1.2 苕溪潘柳堂

潘柳堂为《续板桥杂记》题诗2首,《雪鸿小记》题诗2首,诗歌都从珠泉居士的写作本身出发予以论说,没有涉及自己的身世。《国朝湖州诗录补编》收录潘镕诗10首,其中第7首为《题吴珠泉〈雪鸿小记〉》,文字全同于潘柳堂《雪鸿小记》题辞第1首,因此可以断定,此潘镕即为潘柳堂。《国朝湖州诗录补编》潘镕条下,小字注有其身世著作:“字雄飞,号柳堂,乌程人。国学生,著有《寄闲草堂诗集》。”[10]

《两浙輶轩续录》亦收录有潘镕诗歌1首,小字注作:“字雄飞,号柳堂,乌程人。国学生,著《寄闲草堂诗集》。”[11],诗歌见于《国朝湖州诗录补编》,应是辑录自后者。从清代两种地方诗歌总集同时收录潘镕诗歌来看,说明时人认可潘镕诗歌作品的价值。然而这部《寄闲草堂诗集》已佚,今存潘镕诗歌作品共13首。

1.3 同里丁柳溪

丁柳溪为《续板桥杂记》题诗3首,其中第二首有注;为《雪鸿小记》题《一丛花》词1首。在清代中叶的湖州,至少有二人同名丁柳溪。一为丁翔鸿,其人见于《国朝湖州诗录》,姓名下小字注作:“字抚翼,号柳溪,归安人,诸生,有《南陔堂诗集》。”[12]并收有诗作7题10首。一为《南浔志》中的归安籍人丁殿金,字康侯,号柳溪,以年老好学而钦赐副贡、举人[13]。

两相比较,丁柳溪为丁殿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丁殿金之所以被收入《南浔志》人物传,主要是因为他老而好学,并得到朝廷的封赠,以鼓励向学,而非以文学著录①。更关键的是他原是乌程人,只是隶籍归安,如果丁柳溪为丁殿金,在题署时应不会写“同里”。因此,丁柳溪原名丁翔鸿或更符合实际,然要加强这一论断,有待更多资料的发现。丁翔鸿《南陔堂诗集》今不存,综合《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和《国朝湖州诗录》,丁柳溪今存诗歌13首,词1首。

1.4 海陵霜桥苞(宫霜桥)

宋世瑞揭出《雪鸿小记》的题辞者“海陵霜桥苞”和题诗评点者宫霜桥,为泰州宫国苞,这一论断基本是可信的。在此,略作论证。

宫霜桥为《雪鸿小记》题辞1篇,末署“庚戌(1790)夏五海陵霜桥苞”;题诗2首,署名“海陵宫霜桥”;又作天头眉批,署名“宫霜桥”。海陵为泰州旧称,可以确定霜桥苞和宫霜桥籍贯相同,是同一人,此其一。其二,霜桥苞题辞末尾有印章二,一作阳文“苞印”,一作阴文“霜桥”,检黄易《携琴访友图》,第三位题跋者为霜桥苞,与此处措辞相同,落款后钤有“苞印”“霜桥”两枚印章,虽然字体微有差异,但内容相同,当为同一人[14]。

宫氏为泰州世家,宫霜桥祖上多有功名者,但霜桥却一生沦落,以监生身份而终,“可怜身殁尚书生”[15]第四辑第68册:570,其生平见《淮海英灵续集》庚集卷一、《(民国)续纂泰州志》卷二十五《人物文苑》等②。宫霜桥能诗善画,所著《北游草》一卷、《半红楼唫稿》一卷,选辑《霄峥集》八卷、《四家词选》四卷,皆存。诗为袁枚所赏,与金兆燕、凌廷堪、郑燮、黄易等名士交游。

在宫霜桥的《半红楼唫稿》中,有《送廖茶畦北上》《再送茶畦》诗2首,说明霜桥与廖茶畦有交游。从二人都为《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题词来看,两处廖茶畦当为同一人,然而廖茶畦生平待考。

1.5 武林王鲁石

王鲁石的4首题诗位于《题后》部分,《题后》从字面来看,意为题于书后,即《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都已成书后的题词,因此,可以判定诗作大致作于1788年后。

1792年,宫霜桥在家乡泰州主持芸香诗社,诗社同人中有名王元琨者,“字鲁石,浙江钱塘人,诸生”[15]第四辑第68册:453。可以推断,王元琨即为《雪鸿小记》题诗者武林王鲁石。嘉庆己巳(1809年),诗社同人叶兆兰和邹熊选刻同人诗集《芸香诗钞》,王元琨被放置在卷一《停云集》首位,人物介绍后有小字注:

鲁石,浙中宿学,古朴无时习。久客江淮间,白首归里,行李萧然,箧中惟诗稿百卷而已[15]第四辑第68册:453。

后录王鲁石诗一首,题为《癸丑春仲将归武林留别吴陵同学诸子》。此处癸丑,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此时王鲁石已是白首老者。王鲁石由江淮返里,为诗社中一件大事,同人都有题赠,并绘制了《春江送别图》[15]第四辑第68册:554。王鲁石返回杭州后,似乎和芸香诗社同人失断联络,故邹熊在怀念王鲁石的《怀友诗》中说“十载西湖音问绝,诗坛酒壘近如何?”[15]第四辑第68册:574然而,至道光乙酉丁亥(1825—1827年)间,已经返回杭州30多年的王鲁石又列名芸香诗社新一代同人名单中[15]第四辑第68册:626,可能此时仍在世。然为王鲁石所珍视的百卷诗稿恐已不存,王鲁石诗歌今存《题后》4首。

1.6 颍川明府陈璜

学界已考出珠泉居士的幕主颍川明府为山阴监生陈璜,但关于陈璜生平所知甚少,在此补充若干资料,并初步梳理珠泉居士和陈璜的交往情形。

据《(嘉庆)山阴县志》卷十《选举二》、《(光绪)溧水县志》卷五《官师志》,陈璜曾任溧水知县,但都无任职年月。乾隆癸丑(1793年)《大清搢绅全书》云:“陈璜,浙江山阴人(监生,四十九年五月题)。”[16]第二本叶:27b可见,早在1784年,陈璜已是溧水知县,去职时间虽然缺载,但可考。据《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九)、《刑案汇览》卷十八等记载,陈璜曾因一件民事盗窃案,被乾隆帝视为“贪酷劣员”,以致不同意江苏督抚的革职建议,而施以“发往军台效力赎罪”的处罚;案件发生月日不明,但乾隆对江苏督抚书麟等人奏折的批复时间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十五日[17]。由此可知,陈璜于1793年夏被革职充军,卸任溧水知县。此一时间是可信的,因为从《(光绪)溧水县志》秩官表来看,陈璜在乾隆后期署任,下一任黎濬任职后,即进入嘉庆年间[18]。

然而,在1784至1793年之间,陈璜又曾任甘泉知县,任期一年,起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一月,到第二年(1788年)十一月由缪廷芬接任[19]。正是这一年,他延揽珠泉居士为幕僚,使珠泉在公余得以优游花丛,根据经历见闻写下录载扬州妓女小传的《雪鸿小记》[20]珠泉居士小引叶:6a。然而,据陈维濬1791年《总跋》:“苕南珠泉先生,怀才未试,寄迹江扬……今夏,旧雨兰坡来至吴陵,得假半面缘,从先生游”[20]陈维濬总跋叶:5b,可知珠泉居士并未一直追随陈璜,而以客居江扬为主。

2 珠泉居士考辨

关于珠泉居士的姓氏,从文中称吴梅村为“家梅村”的称谓来看,完全可以确定作者姓吴。“吴珠泉”之名见于题词者乌程潘柳堂笔下,已见前述。题词者宫霜桥有《题吴珠泉〈渔色读骚图〉》[21],伏虎道场行者(费南煇)《野语》有“吾乡吴珠泉著《续板桥杂记》”的记载[22],另外,《续板桥杂记》乾隆壬子(1792年)刻本也有“吴珠泉”印章。可见,珠泉居士原名吴珠泉,与丁柳溪同里,为湖州归安人。

宋世瑞通过考证题词者之一同里沈平子原名沈权衡,属归安菱湖人,故而判断吴珠泉亦为菱湖人,并考以《(光绪)菱湖镇志》,作出吴珠泉为归安菱湖吴霖世的推论[3]。此一论断,疑问有二。首先,《(光绪)菱湖镇志》确有沈权衡号平子的记载,但此沈平子是否为《续板桥杂记》的题词者沈平子,缺乏有力的证据。其次,《(光绪)菱湖镇志》关于吴霖世的记载十分简略,似乎并不能贸然将吴霖世和吴珠泉划上等号。细究之,此吴霖世并非吴珠泉。

《(光绪)菱湖镇志》在记载吴霖世时,注明其信息来源为“吴氏刻谱”[23]。显然,“吴氏刻谱”非谱牒的规范称呼,但由此出发,笔者查找到吴衍麟纂修的同治四年(1865年)抄本《菱湖吴氏族谱》,关于吴霖世的记载如下:

霖世,榜名人龙,字阆文,号药房。娶同里李又六女……邑廪生,优行,咨部三次。乾隆壬午岁(1762)以《诗经》贡成均,中乾隆庚寅(1770)本省乡试五十八名举人,拣选知县。乾隆辛丑(1781)年选授严州府学,覃恩加一级,庚戌(1790)覃恩加二级。生康熙辛丑(1721)年十月廿三日[24]。

此处关于吴霖世科考功名的记载,同于《(光绪)菱湖镇志》卷二十二《士族》[23],而以谱文为详。选授严州(今浙江建德)府学训导事,《(光绪)菱湖镇志》和《(光绪)归安县志》都没有记载时间,而乾隆癸丑(1793年)《大清搢绅全书》记载吴霖世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月选为严州府学训导[16]第二本叶:87b,与族谱有所出入。不管吴霖世于1781年还是1783年选为严州府学训导,都与吴珠泉1781至1784年“就聘崇川”的自述冲突[20]珠泉居士缘起叶:1a-1b,且字号也不同,可以断定,吴珠泉原名并非吴霖世。

吴珠泉虽为湖州归安人,但未见记载,其《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也不见于府县和乡镇志书。遍检现存数种湖州归安吴氏谱录,也未见名为吴珠泉者。因此,关于吴珠泉的真实姓名字号和身世生平,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考证。

3 结语

吴珠泉在刊刻《续板桥杂记附雪鸿小记》前,遍请友朋撰写序、跋,或题诗、题词。这些序跋、诗词的作者,大多籍籍无名,然而又都留下了蛛丝马迹,使得能对其进行考索。通过考证,初步断定沮溪潘秋水、津门赵梦倩、苕溪潘柳堂、同里丁柳溪、武林王鲁石5人的真实姓名,提供了一些生平事迹;同时,补充了海陵宫霜桥、颍川明府陈璜2人的生平资料。最主要的是,以珠泉居士在书中的活动轨迹为内证,结合吴霖世的生平履历,作出了吴珠泉原名非吴霖世的结论。

注释:

① 《(咸丰)南浔镇志》卷十三《人物二》中即无丁殿金传记,而仅在卷十七《选举》“举人”下面载录,可以说明。见〔清〕王曰桢纂《(咸丰)南浔镇志》,《中国地方志丛书》乡镇志专辑22(下),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77页。

② 宫霜桥的霜桥为字还是号,在不同著作中记载不同,初步考察,笔者倾向于认为霜桥为宫国苞号,且主要以号行。因未见《泰州宫氏族谱》,此一判断还有待证实。

猜你喜欢
小记杂记板桥
陆海之纵
板桥情(外一首)
凿壁偷光
欧拉秀玛杂记
泰安杂记
入川小记
改诗小记(外一则)
“松竹”图里话板桥
郭桦小记
板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