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放眼长远,美国行为短视

2023-01-31 15:19
环球时报 2023-01-31
关键词:战术大国冲突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月25日文章,原题:中美科技陷阱两个超级大国的科技战或许是21世纪的决定性斗争。然而,中国一直放眼长远,而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战术攻击则是为短期利益。科技是美中冲突的“核爆点”。对美国霸主来说,这关系到地缘战略力量的领先优势和持续繁荣。对中国来说,则是一个崛曲大国所需的本土创新的关键。这两个尊级大国目前的科技战,很可能是21世纯的决定性斗争。

中国首屈一指的科技企业年为,迅速成为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科技冲突的缩影。美国认为该公司是现代“特洛伊木马”。然而,美国对华为的攻击充满虚假的说辞。真正有争议的问题是模糊的科技融合概念一具体地说,就是先进技术所具有的军民双重用途。实际上,美国自己早就在进行科技融合。多年来,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催生出许多重要的技术进步,且具有广泛商业用途,包括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半导体突破、核电、成像技术和许多氐药创新。看起来,一个(陷入困境的)西方国家这样做就是好的,而对于共产党治理的中国来说,这样就是不可接受一的。

“华为威胁”只是美国与中国科技冲突的冰山一角。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外国公司列入黑名单的所谓实体名单不断扩次。然而,美国的强硬政策很可能争会弄巧成拙,因为它与中国的科技战墨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美国运用“武器化网络”的力量,利用关键节点遏制,加上“友岸外包”。但这种方法在控制复杂的跨国研究合作与现代技术供应链方面是否同样奏效,是个问号。

更重要的是,打击对手并不能弥补(美国)国内不足。2020年美国联邦政府对研发的资助降至GDP的0.7%。近年来美国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也足。无疑,中国正在行动。世纪之交,中国的研发支出仅占GDP的0.9%,约是美国2.6%份额的1/3。到2019年(可比数字的最新年份),中国研发支出上升到占GDP的2.2%,或美国3.1%份额的71%。如今,中国培养的理工科博士也远多于美国。

某种程度上,美国在技术领先上所需关键基础的短板,也是导致美国贸易赤字的国内储蓄不足的产物。美国喜欢把自己造成的种种问题归咎于中国,这是一种借口,而非战略。

中国的做法则更具战略性,当然也并非没有弱点,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中国庞大的数据库意味着机器学习应用的巨大优势,但若没有不断增强的'处理能力,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就会受阻;美国对先进芯片的战术性攻击,正是针对中国创新链中的薄弱环节。中国明白这点,且肯定作出回应。中国古代军事哲学家孙子认为,“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大约2500年后的今天,这个建议仍适用。中国继续着眼长远,而美国对中国科技的战术攻击则完全是短视行为。▲(陈俊安译)

猜你喜欢
战术大国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犬用战术头盔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国气象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