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和对策

2023-02-02 14:51吴飞
现代职业安全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救援应急事故

吴飞

(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35)

1 受限空间的定义特征

1.1 受限空间的定义

GB 30871—2022 《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中对受限空间的定义为:受限空间是指进出口有限制、通风不良的设备、设施和场所,如反应器、塔、釜、槽、罐、炉膛、锅炉、管道,以及地下室、井下、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半封闭的场所。受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全身或部分身体进入受限空间进行操作。

1.2 受限空间的特点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多个行业领域,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受限空间,主要出现在化工、制药、食品加工、造纸、污水处理等多个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了中毒窒息、火灾爆炸、机械伤害、坍塌以及淹溺等。通常只能容纳一人进出的受限空间出口狭窄,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难以逃离,救援难度大,若施救不妥,易扩大事故后果,造成多人死伤,损失惨重。

2 辨识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

受限空间由于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性,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危险,如果管理措施未得到有效执行,就有可能引发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造成人身伤亡的事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1 缺氧或富氧

受限空间通风不良,正常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0.9%。当空间内氧气减少至19.5%以下,就会形成缺氧环境。造成氧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氧气消耗或气体替代。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7%时,人的呼吸频率会加快,导致身体快速劳累。当氧含量低于10%时,人在几分钟内就会因窒息而死亡。在受限空间,氧气含量减少是由于生产、作业和细菌分解等消耗了部分氧气,或者产生了其他替代气体占用空间所导致的,导致缺氧窒息的常见物质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和氩气等。高浓度的氧气环境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当氧气浓度超过23.5%时,被称为富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各种物质会变得更加容易燃烧,甚至发生爆炸。特别是在乙炔切割焊作业中,很有可能发生燃爆事故,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受限空间中很少出现富氧环境,通常是由于氧气瓶或输氧管道等容器泄漏导致空气中的氧含量超标。

2.2 有毒气体

如果在受限制的空间内有毒气体存在或积聚,而在进入作业之前没有有效地进行气体置换和浓度检测,作业人员吸入后可能会因为化学性中毒而遭受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有害气体的起源主要是因为相连或相邻的设备和设施以及管道中毒性物质的泄漏;受约束的空间中未经处理的有毒物质未被控制地逸出和散发;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有毒气体和进行割焊、涂漆防腐等作业时会产生的一些气体,对人体有害。此外,还有喷砂抛光金属表面等产生的有毒烟雾。常见的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苯和苯系物以及磷化氢等,通常在受限空间内产生,其中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属于典型的有毒物质。当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且通风不良时,气体会困留在空间内,作业人员进入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2.3 爆燃事故

狭小的空间空气流通困难,尤其是封闭空间中积累了能够挥发的有机化合物、沼气和天然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当这些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或爆炸的极限时,一旦有明火产生,将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在工厂车间中,生产装置的环境相对封闭且通风不畅,如果车间或装置内存在大量可燃性粉尘,比如铝粉、煤粉、面粉等,当粉尘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即粉尘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大多数受限制空间中的明火是由切割焊接、使用非防爆工具或碰撞摩擦产生的火花引起的。

2.4 其他危险

除了受限空间本身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受限空间作业中还可能遭遇噪声、机械伤害、灼伤和电击等危险。带有搅拌器的储罐内作业时,如果搅拌器的电源没有切断,以及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情况,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触电和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未采取有效的防坠落措施的高空作业人员在体积庞大的受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可能会面临高处坠落的风险,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3 受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问题

3.1 责任制度不完善

有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涵盖到所有岗位、所有员工和整个工作流程,或者责任制与岗位不相适配,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各级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安全责任缺乏明确认识,导致安全主体责任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3.2 不严格落实特殊作业审批制度

部分企业在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时存在不严谨的情况,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在批准时未亲自到达现场确认各项措施是否完全执行,直接签字同意进行作业,这种行为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3.3 受限空间识别不足

有些企业没有对自己公司内的受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评估,也没有制定适合受限空间作业的方案,对受限空间的了解不够充分,没有按照受限空间作业要求进行管理,导致工作时存在很大的风险。

3.4 安全教育培训不完善

部分企业已对员工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然而员工的安全意识仍然不够强烈,缺乏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无法识别受限空间作业潜在的危险。这表明培训工作不够完善。培训只包含了安全知识,不包括事故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由于缺乏应急处置技能,员工中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佩戴基本的个人防护用品。在事故发生后,他们没有能够及时且科学地进行自救互救,结果经常出现盲目施救导致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3.5 应急准备不足

由于一些单位只关注经济效益,导致生产任务常常很繁重,加之救援演练在受限空间内进行时也相当危险。此外,针对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制定的应急预案通常不够可操作且缺乏针对性,这导致受限空间应急演练往往变成了形式主义。当事故发生时,因为缺乏充分配备的应急设施或器材,也无法满足应急救援的需求。

4 受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对上述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特点和管控问题的分析,提供以下5 个方面的管控措施供参考。

4.1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各个部门和车间根据各自的职能来制定员工的安全职责,以确保企业建立健全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要制定明确的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受限空间的属地安全主体责任,还要明确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1],例如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审批人、部门负责人、作业人等,以确保各自都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GB 30871—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中对监护人的职责提出了更高要求:监护人在通过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后,应全程监护作业过程,不断监测气体浓度并进行机械通风,与作业人员保持实时联络,且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或进入有限空间参与作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监护人员应立刻安排作业人员离开现场。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根据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以阻止未采取安全措施而盲目进行救援。因此,企业需要明确指定专门的监护人员负责监督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4.2 严格执行受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根据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大小,企业应明确划分不同级别的审批要求。严格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对于受限空间清理清淤、检维修等工作中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中毒风险的情况,必须得到企业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的批准。受限空间内的作业必须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要求进行。各级审批人员需要逐项确认通风、检测和工具等风险管控措施,并核实无误后才能批准作业。在作业开始前,监护人员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在特殊时期,如法定节假日、周末和夜间等,应尽量避免在受限空间进行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作业。如果必须进行该作业,就必须进行升级管理,提高审批权限,并加强现场监管以确保有效地控制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4.3 对受限空间进行全面风险辨识评估

企业应该对本单位受限空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以确定受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和有害的因素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级别,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来应对。各个受限空间旁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牌,标志牌上应该清楚写明辨识结果、风险级别、个体防护要求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同时要定期安排专人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标志牌清晰整洁。

4.4 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

企业需要定期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增强安全意识的培训、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培训以及应急救援的培训。学员需要完成培训后的考核,考核结果与他们的绩效挂钩,以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是作业人员学习到最新的法律法规、管理规范、风险辨识以及预防措施,并且观看案例视频,举一反三,以警示作用。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熟练使用应急装备,作业安全培训包括学习受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方案以及如何使用应急救援装备,包括检测设备、救援设备、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在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让作业人员进行实操,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应急装备。救援培训的重点在于通过情景构建、实物培训和救援演练来提高参训人员的救援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情景构建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以确保演练效果。

4.5 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匹配足够的应急设备

企业应根据其受限空间的特点撰写应急预案,确保其针对性强、可操作并科学合理,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通过进行实际模拟,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其进行改进,提升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事故应对能力,员工应具备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从而为受限空间事故的科学施救做好充分准备。应急救援器材需与受限空间环境相符,以满足突发情况下应急救援人员的需求,避免救援任务加重和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要确保器材充足配置,防止由于缺乏器材而造成救援不力。应急器材的种类主要包括通风设备、侦检器材、呼吸防护装备、三脚架、易燃易爆环境所需的防爆设施器材、通信照明装置。而夜间的救援工作需要配备声光警示器、反光衣服,并且还要准备能够固定和搬运伤员的单架装备。

5 小结

受限空间作业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种高危险性特殊作业,需要警惕。与其他特殊作业不同,受限空间作业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并且作业环境条件复杂。由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受限空间管理水平较低,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参差不齐,缺乏自救和互救能力,导致受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各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基础管理,并且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参与人员、监护人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促使企业更好地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救援应急事故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紧急救援
学中文
3D打印大救援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