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5卷总目次

2023-02-03 20:03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与产学合作融合的学生培养模式

杨喜军 吴 双 侯孝涵 常中科 (1-01)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张 辉 李智勇 钟 杭 王耀南 (1-04)

“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 伟 李 明 谢海斌 (1-07)

国际化助推OBE理念下的一流专业建设

郭空明 马 娟 (1-11)

理想仿真模型同天线课程教学的融合

陈凯亚 李相强 程友峰 (1-15)

“光电信息物理基础”混合式教学

李旸晖 周亚东 王 乐 郝 翔 郎婷婷 康 娟 沈为民 姚 琼 (1-19)

装备和思政融合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赵冬梅 周国军 崔海峰 宋 阳 (1-23)

基于同伴学习法的模电教学改革实践

周晓彦 李春彪 赵益波 张 闯 (1-28)

“信号与系统”绪论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陆文骏 (1-34)

深层学习策略在“电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易 婷 (2-01)

新工科背景下“检测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肖 霞 李红斌 陈 庆 杨州军 夏冬辉 (2-04)

“电路”课程个性化教学辅助系统设计与应用

龚光红 闫 蓓 黎可为 王丽婷 杨 波 (2-08)

基于Matlab课程的科教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金 龙 马得秀 刘 梅 李 帅 (2-13)

疫情常态下“信号与系统”双线融合教学实践

吴宪祥 朱娟娟 闫允一 孟繁杰 郭宝龙 (2-18)

产出导向的研究生选题改进策略初探

李 振 康亚瑜 杨俊刚 李沛秦 (2-21)

“电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何 芳 嵇 斗 王晓蓓 (2-25)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李 玲 曹一家 黎福海 王耀南 (2-29)

“电子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周 慧 杨丹丹 陈军波 曹汇敏 李正义 (2-32)

“虚拟仪器设计”教学改革和实验平台建设

葛双超 (2-37)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赵 洋 (2-43)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绝缘导论”教学探讨

高 宇 李忠磊 韩 涛 刘 勇 肖 萌 杜伯学 (3-01)

基于BOPPPS 和 PBL的嵌入式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孙冬梅 李之尧 王晓荣 母虎群 孙 卓 (3-05)

工程教育背景下“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改革

马 晶 马永强 黄 玲 王 平 (3-10)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伍瑾斐 秦东兴 严寒冰 蔚泽峰 胡茶根 (3-15)

基于信号链的P-PMCP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杨 梅 (3-18)

电气类专业群双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周燕茹 郑靖怡 张 强 高海燕 郑雪钦 (3-22)

“测控与信息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王永川 (3-26)

独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徐 文 田巧玉 雷毅龙 廖均梅 (3-3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薛 波 高 倩 崔 渊 刘晓杰 (3-35)

基于PBL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李小燕 余运龙 (3-39)

“集成电路可靠性分析技术”课程教改探索

黄姣英 万 博 王香芬 李 凯 (4-01)

基于工业传感器示教平台的课堂教学改革

何赟泽 丁美有 王洪金 胡祥超 黄鹏翔 (4-07)

“信号与系统”混合式双语课程教学改革

孙媛媛 赵书慷 贾春娟 朱 珂 白树忠 (4-12)

新工科背景下“EDA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周 越 (4-1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融合式教学改革

翁 玲 李永建 陈盛华 孙 英 (4-20)

电子信息类专业“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李 姚 王 曦 张 超 胡继超 (4-24)

信号处理课程中的数据可视化

任 蕾 邱哲贤 薄 华 金欣磊 (4-28)

专创融合驱动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

戴燕鹏 林 彬 吕 玲 梁梓仪 赵立宏 (4-33)

“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教学改革

庄慧敏 张绍全 张江林 (4-37)

面向新工科的嵌入式实践课程改革与实践

李德兴 王玉松 邢东洋 (4-41)

“EDA技术”课程案例化教学改革探索

朱 栋 冯成涛 (4-45)

基于五位一体的科研反哺教学模式探究

王小芳 邹倩颖 (4-49)

串行演示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教学改革

李 化 刘 毅 李柳霞 李红斌 杨 勇 (5-01)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理实结合教学设计

王昭昊 王 碧 胡远奇 (5-05)

“电磁场与波”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实践

谭阳红 高 兵 (5-10)

协同创新理念下物理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弓巧侠 钟英辉 苏金瑞 宋平新 段智勇 (5-16)

基于ZYNQ开发板的ED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叶 勇 程 鸿 李 坤 (5-19)

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荣 军 童耀南 陈 松 万军华 袁 帅 (5-24)

“数字信号处理”一流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成效

乔建华 张 雄 李素月 文新宇 武晓嘉 (5-28)

学习者视角下1+X技能证书创新价值研究

刘晓艳 (5-33)

“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与教改的探索

张国强 王 斌 赵 静 周 菲 (5-36)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开放式人才培养

江 昊 陈小桥 徐 新 杨光义 (6-01)

“英语+信息工程”双学位本科专业改革与实践

赵安明 郭 坤 余 超 胡永辉 张在琛 (6-05)

“传感器实验”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张永华 肖新华 张 健 吴 幸 (6-10)

适合“计算方法”课程的考查课实验评估探索

冯国虎 李兴玮 王茂松 (6-13)

面向留学生的“无线通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刘 彬 王 珺 (6-16)

基于海洋技术专业的“电磁学”教学改革探讨

谭 伟 李 娟 杨紫茜 (6-20)

项目导向法在“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王晓宇 李立新 于瑞红 (6-24)

·专业改革·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探析

王玲桃 薛太林 (3-43)

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房立金 王 帅 (4-55)

·课程改革·

“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

秦海鸿 陈文明 卜飞飞 徐华娟 (1-38)

多维度评价驱动的电气类电路课程改进探索

季振亚 胡秦然 (1-42)

“数字信号处理”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黄琼丹 卢光跃 杨 辉 单 洁 (1-46)

基于口袋实验箱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

高焕兵 张运楚 侯振华 (1-50)

基于LabVIEW和Arduino的高职传感器课程改革

李 晴 余文荣 吴以岭 许明瑶 (1-54)

以能力达成为导向的模电课程改革

徐 萍 唐 瑶 王秋生 (2-48)

“电磁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李 琳 (2-51)

OBE理念下“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芮贤义 陈小平 (2-55)

基于阶段目标达成度的“电机学”课程评价

高 洁 张长勇 董慧芬 郑爱红 (2-59)

知识融合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赵四洪 毕贵红 陈仕龙 (2-63)

“电力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施

刘 燕 杨浩东 吕 庭 鲁明丽 胡 松 (2-68)

面向卓越工科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探索

刘 浩 陈根龙 邓开连 (2-73)

双碳背景下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吴青峰 于少娟 王健安 (2-77)

“电工学”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的实施

聂 晶 任 玲 晁雪薇 李 阳 王洪坤 (2-82)

过(-1,j0)点的奈氏判据

王燕舞 刘骁康 张 悦 肖江文 (3-49)

“模式识别”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陈 浩 李沛秦 熊 伟 杜 春 (3-56)

新工科环境下“EDA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

彭 琛 (3-60)

民航特色飞控类课程群建设研究

钟伦珑 张 鹏 石庆研 张 旗 (3-64)

基于OBE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探索

王 聃 朱丽莉 梁 佳 罗 迎 (3-70)

注重参与,全方位创改课程教学

陈江艳 余浩睿 (3-73)

集成电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的建设探索

李大为 廖立奇 陈 锟 朱翠涛 (3-7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张商州 刘爱军 刘 菘 刘 萌 (3-80)

“通信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

陈炯峄 何 淼 李瑞林 (4-59)

人工智能时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探讨

马义德 张红娟 张在峰 陆福相 汤书森 (4-63)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孟庆松 管 宇 殷玉恒 马俊达 袁丽英 李 巍 (4-68)

“微机电与微制造”课程多元化教学探索

刘 梅 王志明 (4-7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混合教学探索与实践

徐晓宁 付 强 尹金良 李 超 问虎龙 赵 磊 (4-77)

“运动控制系统”金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包广清 张 萍 王树东 杜赫轩 (4-82)

基于OBE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陈乐珠 陈丽雅 陈昌文 (4-88)

“电力市场概论”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王蓓蓓 (5-39)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混合教学新探索

马义德 张红娟 汤书森 陆福相 张在峰 (5-43)

“直流配电系统分析与控制”课程建设

陈鹏伟 阮新波 陈 新 陈 杰 吴红飞 (5-50)

“数字电路”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蔡 苗 蔡红娟 周 斌 高弘扬 (5-53)

核心素养导向的FPGA创新课堂建设

刘 强 (6-29)

新工科背景下“电磁场理论”课程研究与建设

寇志伟 李永亭 刘利强 王 刚 (6-33)

面向应用型人才的“电机及拖动”教学改革

文 丽 (6-38)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李 红 闵永智 王秀华 (6-42)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闫保双 严太山 邓惟滔 伍建辉 陈 松 杨宣兵 (6-47)

实物设计为依托的单片机课程体系改革

赵 鹏 钱 美 李帅波 (6-50)

“电路基础”课程实时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

汪 源 黄丽萍 王良成 王喜鸿 (6-54)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

姜春玲 封百涛 (6-59)

·课程思政·

“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思政建设体会

王 慧 张科灯 (1-58)

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

程文青 邓天平 曾喻江 关晓方 许 炜 (1-62)

有限元电磁计算方法中的哲学思想

张洪欣 (1-67)

思政贯穿式“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初探

霍 炎 刘 颖 白 双 荆 涛 王晓轩 (1-71)

电子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朱江淼 窦慧晶 姜 燕 (1-76)

融合课程思政的“自动化综合实验”教学探索

杨 扬 张清勇 李云路 (1-80)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董 霞 俞晓冬 郝玲艳 张 玥 (1-84)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蔡 洋 曹玉凡 张宝玲 吴 涛 (1-88)

面向新工科的“随机过程”课程思政建设

刘 澍 郎 量 (2-87)

检测技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白永强 (2-92)

“人工智能编程语言”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金 枝 肖 尧 黄 敏 韩 瑜 (2-96)

“信息论与编码”思政教学的探索

郭里婷 (2-100)

突出军政素养的“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研究

杨 帆 程 伟 李晓柏 黄美荣 崔晓梦 (2-104)

“光电技术”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

郝玉良 周著学 刘 伟 林二妹 (2-108)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红玉 (2-112)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新思路

李新德 李星霖 李和清 余 乐 (3-83)

“信号与系统”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王 晴 郑传涛 吴 戈 (3-87)

“电路”课程思政素材的点线面

董维杰 齐 琛 王 振 李冠林 王 宁 (3-90)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毕 胜 包丹地 符 策 金国华 (3-94)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刘淑波 张 园 邓加川 (3-97)

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曹新亮 杨红霞 李建新 (3-101)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案例探索

戚晨皓 (4-94)

“电磁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李 莉 赵永滨 赵同刚 尹霄丽 (4-98)

课程思政视域下电类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竺 琼 王龙军 黄晓晴 (4-102)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韩雁飞 吴仁彪 卢晓光 (4-105)

“雷达数据处理与终端”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解 辉 马俊涛 史 林 韩壮志 吕 萌 (4-11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与实践

赵书玲 罗 潇 陈德海 (4-114)

对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讨

贾海蓉 张雪英 李鸿燕 王 峰 武 杰 (4-118)

“航空航天概论”通识教育和课程思政协同

陈龙胜 (4-122)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任晓芳 郭志成 李双科 (4-129)

测绘类专业“导航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赵桂玲 徐辛超 祝会忠 高 猛 (4-134)

军校“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安成锦 陈 军 范崇祎 (5-56)

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电子技术”的方法与案例

冯 双 雷家兴 李 周 汤 奕 (5-60)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郑 磊 胡仁杰 黄慧春 堵国樑 (5-64)

研究生“信息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郑传涛 王 晴 刘 洋 宋 芳 (5-69)

“模拟电子技术”的思政元素思考与教学研究

鞠鲁峰 李国丽 张道信 王秀芹 张德祥 (5-73)

“线性系统”课程思政设计

王辛刚 张冬梅 (5-77)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思政探讨与实践

胡 堃 邓先明 徐瑞东 (5-81)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思政元素探究

于燕婷 李龙梅 欧阳华 王 腾 (5-86)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刘晓明 冯大伟 陈 海 赵智忠 贾冠龙 (5-90)

“电路实验”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姜倩倩 王 灿 (5-94)

融合课程思政和工科教育的教学案例设计

尼俊红 陈智雄 韩东升 (5-99)

研究生学科核心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杨 波 唐荻音 于劲松 闫 蓓 (6-63)

面向新工科“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建设

尹霄丽 尹龙飞 张洪光 侯 宾 吴 迪 (6-67)

电气信息类专业平台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唐 求 何赟泽 曹琳琳 滕召胜 金 晶 (6-71)

“智能电网实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李文立 吴 婷 姜倩倩 谷 宇 (6-75)

“固体物理”思政元素挖掘与课堂融入

贾博文 吴 绿 贺振华 葛 华 徐 宁 (6-78)

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力系统分析”思政建设

鲜 龙 陈 伟 郭 群 魏占宏 裴婷婷 (6-82)

“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张亚周 孙雪丽 钟兆根 (6-86)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周 鑫 白 雪 (6-89)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丑永新 刘继承 杨海萍 谢 启 陈景波 (6-93)

工科院校电气专业思政元素实施方案探讨

陈立征 曹立霞 石嘉川 郑学汉 侯传晶 (6-98)

·教学方法·

基于Matlab的气隙磁场教学实践

卢琴芬 陈克威 郑梦飞 (1-102)

信号处理类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展示平台

任 蕾 李 优 (1-105)

采样理论中的正交变换问题

刘永红 付荣荣 (1-110)

面向复杂数字系统的乘法器教学设计

王建民 郑 悠 (1-114)

基于Zigbee实验的分步教学方法的研究

朱艳生 彭 洪 高 勇 邢阳阳 (1-119)

采用TCAD改善功率开关特性的仿真教学

杨喜军 吴 双 常中科 田书欣 (2-136)

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VHDL案例教学方法

胡正伟 王健健 曹旺斌 谢志远 孔英会 吕安强 (2-141)

“信号与系统”应用导向型教学探索

荣海娜 张葛祥 (2-146)

面向本科生的傅里叶变换拓展教学方法

方 勇 盛志超 金彦亮 朱旭陈 朱文博 (2-149)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动态参数折算分析法

廖素引 李国丽 张道信 娄天玲 鞠鲁峰 (2-155)

“信号与系统”中卷积运算的案例教学法

曾金芳 曾以成 (2-160)

“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方法探索

邵雪卷 赵志诚 张井岗 王健安 陈志梅 (2-164)

雷达对不同起伏类型目标检测性能分析

郭金兴 杨 勇 (2-168)

电力电子磁技术多维度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胡斯登 陈瑞文 白宇宁 俞勇祥 徐超炯 (3-135)

T-П形电路等效变换公式的直接导出方法

田社平 张 峰 (3-139)

功率二极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

管乐诗 王懿杰 杨 明 (3-142)

傅里叶变换差分求和性质的案例教学法

安成锦 许 可 吴 京 万建伟 (3-146)

大点数FFT的工程案例

许 可 辛 勤 李双勋 万建伟 (3-150)

类比教学法在“工程电磁场”教学中的实践

焦超群 (3-153)

基于专业实训的大学生工程思维方法培养

董锋斌 皇金锋 (3-157)

平行板电容器中介质受力问题的讨论

陈德智 李卓凡 (4-172)

嵌入式操作系统教学方法研究

刘佳宜 陈德军 陈 昆 王克浩 郭志强 (4-178)

“铺路式”牵引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现

宋佳音 宋文龙 周宏威 赵 越 朱 莉 (4-182)

基于CDIO 模式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实践

朱安福 许 磊 郭 恒 刘高峰 (4-186)

“信号与系统”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杨 艳 陈 燕 李瑜庆 (4-190)

一类无感蔡氏电路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包 涵 武花干 徐 权 张 希 陈 蓓 包伯成 (4-194)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应用

黎 萍 潘奇明 (4-199)

直流变换器阻抗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胡斯登 杨麒筹 赵伟涛 李武华 (5-131)

基于一阶电路冲激响应的探究性实验设计

窦蓉蓉 刘荪荟 熊博航 陶 涛 (5-135)

级联信道的案例式教学方法

孙 兵 周以恒 李景文 陈 杰 (5-139)

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探索

董 敏 马 力 朱政宇 蒋 力 (5-144)

多导体电容系统多端口表示方法

卢斌先 卞星明 皮 伟 (5-147)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木合亚提·尼亚孜别克 古力沙吾利·塔里甫 (5-150)

开关电源闭环反馈控制的教学与实验方法

林维明 林慧聪 (5-154)

求解传输线方程定解的一般边界条件

王身云 (5-158)

图像采样定理和几何变换教学内容探析

巢海远 肖青云 (5-161)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数电混合教学实践

张 峰 (5-165)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混合式教学研究

罗 芳 张伟雄 张志亮 王小红 (5-170)

“现代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分析

高飞飞 (6-140)

基于SPOC的“走进电世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樊亚东 唐 飞 王建国 李 蕊 孙元章 专祥涛 (6-143)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式案例教学的设计

冷 文 (6-146)

突出空天特色的“通信网络”案例式教学

宋晓勤 雷 磊 杨 阳 张莉涓 宋茂忠 (6-151)

基于自主综合项目的“光纤光学”课程探索

肖悦娱 (6-155)

电力电子教学中桥式逆变电路的讲解方法

陆道荣 蒋鑫源 李星硕 (6-159)

擂台赛对PBL项目设计成果完备性的促进

孙淑光 (6-163)

“信号与系统”混合式对分教学设计

陆文骏 (6-169)

基于对分课堂的“信号与系统”教学探索

赵 倩 尹武良 (6-173)

·电子信息·

基于NI myDAQ的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综合设计研究

王 佐,李世华,郝 立等 (1-89)

用耦合模原理分析RLC串联电路

陈希有,齐 琛,李冠林等 (1-92)

用COMSOL实现圆波导中电磁波的可视化

卫 延,郑晶晶,申 艳 (1-99)

晶体管放大电路温漂特性智慧教室仿真探讨

杨 丹,徐 彬 (1-103)

UC电气专业的“Electronics”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探索

熊 兰 黄 聪 杨子康 张志清 陈 洁 汪金刚 (2-173)

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应用与发展

刘宇娜 田小平 (3-161)

·实践教学·

水下短距离微波无线通信实验探索

史丽云 吴林晟 (1-137)

“电磁场基础”课程演示实验设计实例

陈兴乐 肖春燕 (1-142)

“电路”课程教学交互方法实践

闫 蓓 龚光红 杨 波 赖李媛君 唐荻音 (1-146)

设计与测试:实践教学中的两条主线

李 刚 林 凌 (1-152)

面向“电气测量技术”实验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曹建安 孔 忻 白 洁 汤晓君 杨 爽 (1-157)

基于项目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案例

孙 敏 金印彬 (1-162)

基于移动平台的模拟电子实验教学

刘春生 常发亮 李 爽 (1-166)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天线阵方向图测量

张烨铭 冯俊朗 梅中磊 (1-171)

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综合实践的探索

郭 鑫 焦尚彬 刘 军 (1-175)

项目驱动式“通信电路”教学模式探索

王 平 张志勇 马 征 郝 莉 易安林 (1-179)

基于STM32-MAT的“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教学

徐建明 南余荣 (1-184)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实验改革

滕君华 梁丽芳 李婵娟 金 莹 闫秋娜 林 彬 (1-187)

基于FACTORY I/O的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唐玉玲 张世荣 (1-191)

单片机课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探索

肖丽平 田紫君 (1-196)

基于OBE-CDIO理念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设计

陈 曦 于金鹏 (1-200)

基于OBE的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梅 永 庄建军 徐 伟 (1-204)

传统文化融入“数字逻辑电路”课程实践探索

宋 辉 宋希艳 李 允 (1-208)

单片机课程的开拓型实验探索——电子琴

张 蓓 朱昕昀 强 生 卢 懿 苏雨馨 张 静 (2-182)

新工科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

王玉斌 于 静 王 璠 (2-186)

电磁场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与开发

马西奎 沈 瑶 (2-191)

“DSP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评价体系构建

何炜琨 韩 萍 汪万维 韩宾宾 杨 俊 (2-196)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挑战式综合实验设计

于 飞 乔鸣忠 黄雅鑫 (2-204)

新型直线伺服驱动加载实验教学平台

凌志健 赵文祥 吉敬华 陶 涛 (2-208)

发挥纽带作用提高本科生系统能力

田谦益 (2-212)

基于3D打印的“微波技术与天线”实践教学

叶 鸣 杨 放 谢拥军 (2-215)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多维度教学模式实践

刘 冲 李军红 陈 琛 刘 华 张逸帆 杨 梅 (2-219)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交叉型实验教学实践

林玉洁 石政远 代贤乐 (3-176)

递进式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研究

邓丰强 王智东 杨 玲 乡乐津 李龙霄 吴锐冰 (3-180)

“电子测量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万云霞 千承辉 孙慧慧 易晓峰 田宝凤 (3-184)

“锚点”探究教学法的创新实践

户盼鹤 潘嘉蒙 刘 振 李德鑫 (3-189)

面向政产学研的大数据产业学院创新模式

丁卫平 程学云 鞠小林 陈森博 (3-193)

光纤损耗谱工程全场景再现教学实验系统

赵丽娟 卜 洋 徐志钮 杨 志 (3-197)

基于远程云端FPGA平台的EDA在线实验研究

杜世民 艾群磊 殷金曙 (3-202)

基于互联网+的多维度电类实验教学改革

曹芸茜 王 博 霍丽华 黄建宇 吴恩铭 (3-207)

“虚实结合”的EDA课程设计教学案例

林连冬 蓝润泽 陈 滨 (3-210)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工电子实验辅助教学研究

欧阳宏志 董招辉 杨文军 肖金凤 尹相辉 (3-215)

军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探究与实践

杨东东 徐 宁 (3-219)

协同任务规划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 佳 辛 斌 杜 鑫 曹志强 (4-202)

仿真实验在“高频电子电路”课程中的作用

赵彦平 王 波 王 勇 陈玫玫 王 刚 (4-208)

面向新工科的“电工电子学”多模态实验探索

张英敏 雷 勇 杜佳耘 王 鹏 王小昔 (4-212)

控制理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开发

郑 勇 赵婷婷 胡长斌 瞿 浩 (4-217)

模拟电子综合实验教学探索

杨风健 霍旭阳 王彦丽 (4-222)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王子辉 康 敏 费正顺 (4-227)

模块化电力电子实验装置研发

陈文明 秦海鸿 卜飞飞 (5-182)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传感器实验的探索

黎莲花 王月娥 黄 新 殷贤华 曾昭南 王 光 (5-188)

阵地温湿度控制原理实验装置设计及实现

李 敏 申 森 李海燕 董海迪 (5-193)

“导航原理与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万 棣 崔 铭 黄熙麟 (5-197)

蓄电池电路火焰检测实验平台设计

曹玉苹 吕良伟 邓晓刚 张冬至 (5-201)

基于科教融合的PLC应用课程设计实例

李 冰 张 妍 苑 朝 白 康 (5-205)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郭凯凯 姜媛媛 (5-211)

基于FPGA的脉搏信号采集实践教学项目

杨富龙 林冬梅 陈晓雷 黄 玲 马永强 马 晶 (5-215)

基于OBE理念的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王春杰 尹金良 付 强 (5-219)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双音多频信号识别实验设计

夏玉杰 崔建华 高 雅 (5-223)

非均匀光照图像双分量增强Retinex算法

周凯汀 郑力新 (5-227)

基于树莓派和Python的数字均衡器实验设计

孙 晖 彭里卓 张建良 (6-182)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实验课程群建设

张 婷 (6-186)

“互联网+”时代基础实验教学体系新形态研究

原晓楠 刘 晔 李瑞程 孙晓华 (6-189)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在SRTP中的探索

李新德 闫冬文 李和清 余 乐 (6-195)

产教研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吴 俊 谭艳华 江雪华 (6-199)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在线教学设计

付卫红 刘乃安 韦 娟 黑永强 (6-203)

半导体器件测试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设计

钟英辉 董馨源 马刘红 李梦珂 段智勇 (6-208)

师范院校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禹旺兵 刘万新 欧阳钢 (6-211)

大数据审计实践课程体系探索

韩志耕 杨 鹏 杨国为 (6-215)

基于项目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石 昊 王 栋 余 剑 古卫芳 刘 琼 (6-218)

多节λ/4阻抗变换器的频率特性与变换比

贺昌辉 张 迪 陈一畅 肖 慧 (6-224)

·教学研究·

二端口传输参数测量及互易性对称性导出

田社平 赵艾萍 张 峰 (1-9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教学探讨与设计

王 丰 (1-94)

“电工学”课程混合式“金课”的探索与实践

李小燕 江 萍 张晨彧 蒋 琳 毕 锐 (1-98)

二端口元件的电阻替代方法及其应用

柴静怡 田社平 张 峰 (2-116)

关于信号tu(t)的傅里叶变换的探讨

宋 琪 陆三兰 (2-120)

电磁波极化形式的频域判据

胡 冰 李世勇 董李静 (2-124)

电磁学中媒质介电性的分析与探讨

冯天树 汪毓铎 (2-127)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周锦荣 (2-132)

电路等效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

田社平 张 峰 (4-138)

一种通用的电路基本割集直接确定方法

曹 磊 甘志龙 贾姗姗 (4-142)

由算例理解电磁场等效定理

张 明 汤一铭 包 扬 (4-148)

民机自动飞行控制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钟伦珑 石庆研 张 鹏 张 旗 (4-154)

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度评估及分析

赵佰亭 贾晓芬 (4-160)

参数化分析法在电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贾好来 黄永红 (4-166)

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线上学习行为分析

左冬红 (5-103)

基于工程案例的系列课程团队教学新模式

李兴玮 曹聚亮 白圣建 何晓峰 冯国虎 (5-108)

一阶动态电路零状态响应公式的通用拓展

周 波 赵子瑜 谢天壤 (5-113)

“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混合教学设计

任 蕾 古海云 (5-116)

“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策略研究

曹小龙 车永莉 张金峰 (5-120)

“信号与系统”中的复信号概念诠释

王 成 张 莉 叶金来 (5-123)

“虚实相长”法在电工实训教学中的研究初探

张大伟 谢 彬 牟淑杰 (5-127)

Σ-Δ型A/D转换器基本原理解析

张 林 邓天平 秦 臻 罗 杰 (6-102)

基于数据有效性评估的高校学生评教分析优化

卞 慧 王 茜 汤勇明 (6-106)

基于默认值的教学评价信息增益分析

王 茜 卞 慧 赵松立 汤勇明 (6-111)

模电教学中BJT与MOS的近似性分析

周 波 郝 蕴 (6-116)

有载二端口网络几何分析法及其应用

陈希有 齐 琛 李冠林 牟宪民 陈建辉 (6-120)

用矩阵形式的电路方程分析多层特斯拉线圈

陈希有 金 鑫 李冠林 齐 琛 (6-125)

从唯一性定理到场计算

张 明 汤一铭 包 扬 (6-130)

控制类课程群视角下案例教学初探

高学辉 刘瑞国 (6-134)

·电气工程·

一种高增益电压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验

曹 磊 胡志鹏 (2-177)

农林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与思政探索

刘一琦 张佳薇 朱浩楠 李振杰 班明飞 (3-167)

地方高校电气类专业产教多维融合改革

李 军 郝思鹏 张玉琼 刘克天 (3-172)

基于模拟电感的蔡氏电路硬件实验

闵富红 胡 飞 许彦武 陈成杰 (5-176)

·在线教育·

一种基于在线学习笔记的学情分析方法

黄桂雯 张 征 秦肖臻 王燕舞 陈 虹 (1-123)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OOC设计与应用

李月乔 (1-128)

基于慕课的“信号与系统”教学实践

金 林 万丽娟 江胜利 卫 宁 刘畅咏 (6-177)

·机辅教学·

一种能储互补多端口电源变换器实验平台

冯兴田 李紫岩 (3-222)

Cortex-M0嵌入式系统模块化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瞿 敏 陈伟元 汪义旺 陆春妹 李 成 (3-227)

·教材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新形态竞赛教材建设

张家亮 郭志强 王永圣 (6-227)

猜你喜欢
思政实验课程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做个怪怪长实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