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2-03 06:43黄张送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源学情课程体系

黄张送,周 兴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李克强总理在《2019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为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鼓励更多的退役士兵、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报考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100万人”[1]。高职扩招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职扩招后,生源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学生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等需求变得多样化。现有针对在校生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制设置、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内容显然无法满足扩招生源多样化的需求。在深入分析生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扩招生源的实际需求,改进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内容,分类制定出符合扩招生源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此举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高职生源现状

高职扩招之前高职生源主要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初中起点五年制为主体,高职扩招后,又增加了在岗企业职工、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士兵等群体,使得生源变的更加多样和复杂。

2 扩招生源的学情调查

为制定出符合扩招生源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文章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2019 级、2020 级高职扩招全日制电子商务专业155 人为研究对象,从年龄结构、教育经历、行业背景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学情调查[2]。

2.1 年龄结构

男性为101 人,占比65.16%;女性为54 人,占比34.84%。学员的年龄范围为18~45周岁:其中18~30 周岁为92 人,占比59.35%;31~40 周岁为35 人,占比22.58%;其他年龄段为28 人,占比18.07%。调查对象中31~40周岁占比相对较高,此部分学生主要处在事业的发展期和上升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学习时间无法固定。

2.2 教育经历

具有中专学历的有82 人,占比54.84%;高中学历为53 人占比34.19%;其他学历的为20 人,占比10.97%。通过调查发现,全体学员学历普遍不高,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

2.3 接受知识能力

表示能听懂全部知识点的人数为48 人,占比30.97%;表示只能听懂部分知识点人数为45 人,占比29.03%;表示听懂很吃力,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吃透知识点的人数为40人,占比25.8%;完全听不懂知识点人数为22 人,占比14.2%。通过调查发现,学员由于学历不高,再加上平时忙于工作或家庭等事务,导致他们对原有基础知识遗忘较多,对于理论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2.4 行业背景

从事电子商务行业或与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的学员人数为98 人,占比63.22%;从事销售的学员为34 人,占比21.94%;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为23人,占比为14.84%。通过调查发现,扩招学员的工作行业背景与专业关联度较高。

2.5 学习方式的倾向性

选择线上学习的学员人数为112 人,占比72.26%;选择利用周末线下学习方式为26 人,占比16.78%;线上+线下、跟班就读等学习方式仅有7人,占比10.96%。通过调查发现,扩招学员倾向于线上学习方式。

2.6 学习动机

选择希望通过学历提升,获取更高的就业平台为98人,占比63.23%;选择希望通过学历提升,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为46人,占比29.68%;选择希望通过学历提升,进一步获取本科等更高学历的人数为11人,占比7.09%。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员迫切希望通过学历提升来获取更好的就业平台,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工资收入和未来就业的竞争优势。

2.7 就业愿景

选择在原工作单位就业的人数为113 人,占比72.9%;选择创业的人数为16 人,占比10.32%;选择需要学院推荐就业等就业方式人数为26 人,占比16.78%。通过调查发现,扩招学员更倾向于在原来就业单位就业。

3 基于学情分析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

3.1 课程体系设置与学员需求不匹配

社会扩招学员主体为退役士兵、在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无法适应为在校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而使用的传统教材或项目化教学教材,这些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扩招学员存在学习困难,有畏难情绪,而大部分社会扩招学员的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他们想通过学习在提升自己学历水平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为未来创业夯实基础。

3.2 教师技能水平与扩招学员的培养存在差距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招聘的教师主要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只有极少量的教师有电子商务行业工作经历,与此同时还有少量教师从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转型而来。虽然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较强,但专业实践能力与电子商务行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3 教学管理与扩招学员的学习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高职院校非扩招学员实行的是2.5 年在校培养和0.5 年企业实习的三年学制。由于大部分扩招学员是企业在职职工,只能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再加上需要照顾家庭等众多因素影响,使得他们的学习时间难以做到统一。随着扩招学员的加入,学院原有的统一、有序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在的新形势。学院原有针对在校生的精细化和网格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与社会扩招学员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社会扩招学员难以跟上学院统一的教学管理节奏。

4 基于学情分析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以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在不降低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结合扩招学生学情、国家职业技能认定标准、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标准等,设计出符合高等职业院校扩招电子商务专业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4.1 科学设置培养目标

4.1.1 重构课程体系设置

电子商业行业技术升级速度快,商业服务模式更新快,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电商行业最新的商业模式、新技术等内容势在必行。针对扩招学员的实际学情,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重构后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设置能较好匹配学员需求,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依据教学过程重构可以将课程构成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和四个细分组合[3]。

第一部分的通识课程体系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强制性、规范性、系统性等,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等,是全体扩招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后续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而开设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知识迁移来形成专业基本技能。

第二部分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构成,是学生在完成第一部分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的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是在充分分析扩招学员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分类教学的基础。专业核心课是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效以及前期知识储备进行“查缺补漏”和“进阶训练”的提升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有效提升扩招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扩招学员可以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最大化地满足不同类型扩招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提升学员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学员未来职业发展和创业夯实专业知识技能基础。

4.1.2 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4]。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过程中,高职院校只有积极探索提升产教融合深度,才能体现出所培养人才的“职业化”。高职院校以扩招为契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高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产教融合的原生动力。在充分掌握电子商务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发展趋势、岗位职业技术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政校企”深度融合。

一是政府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政府在营造良好产教融合环境的同时,投入必需的基础公共设施,通过运用财政补助、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积极调动企业、行业等各方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基地等建设。

二是高职院校以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促进创业和就业为导向,充分结合产业行业需求和标准,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针对性的整合,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构建高效的产教融合体系。作为人才直接使用者和受益方,企业充分结合未来发展和人才使用需求,与高职院校积极沟通,采用“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高效衔接。

4.2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4.2.1 实施满足不同层次生源结构的分层分类教学

由于大部分扩招学员是企业在职职工,只能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使得他们的学习时间难以做到统一。基于上述原因,应对扩招学员采取更加弹性的学制。依据扩招学员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扩招学员实际情况的工作日碎片化时间以线上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为主和非工作日时间到学校、送教到企业等线下辅导为辅的学习模式;对于非市域内的教学点可以采取送教上门的培养模式;对于时间充裕,可以进行全脱产型的扩招学员,在培养方式上可以参考在校生的教学模式,但是需要单独编制班级和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分类评价[5]。

扩招生源结构中企业在职职工和已婚并育有子女的学员占比较高,采用传统在校生的管理模式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通过个人登录网络教学系统参与学习情况,清晰了解到学生的自行学习进度、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质量和进度,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督促,以此建立动态预警机制[6]。

4.2.2 采用多元化分层分类考核方式

基于扩招生源的特有特点,学校在宽进严出的前提下不应当采用传统的统一化、标准化的量化考试方式,应当重新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方式。扩招学员文化基础、学习接受能力、家庭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性,在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考核时,改变传统统一标准化的量化考核标准,采取差异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如根据入校前的教育背景、教育经历、行业背景等因素,采用学习成果“成长增值”的评价方式。同时鼓励扩招学员运用工作业绩、职业资格证书、专利技术等成果,与相关联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之间进行学分互换[7],对于学习进度过于落后、课堂讨论参与度低、作业完成质量差和学习进度慢、“成长增值”增长较慢或无变化的学生发出学业警告。

5 结语

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电子商务行业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需要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坚持以学生为本,重构课程体系设置、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采用多元化分层分类考核方式,为扩招生源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生源学情课程体系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