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的海外传播现状、困境与策略
——以《难经》英译本为例

2023-02-06 08:05王尔亮
关键词:树德英译本典籍

王尔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022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的回信中表示:“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这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翻译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的出版和海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潘文国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将中国翻译分为三个高潮阶段:第一次是佛经翻译;第二次是传教士翻译;第三次为“两个走向”,即传统走向现代、中国走向世界[1]。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医药典籍的外译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国内对中医药典籍英译研究发展到整体设计、系列研究的层次;二是海外译者呈现多元化身份,从传教士转变为汉学家、翻译学家、临床医生[2]。中医药典籍的翻译传播研究,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汉代经典医籍《难经》为例,对其英译本在亚马逊图书网站上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从出版机构、作者背景、评价内容和评价等级等维度分析中医药典籍在海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探索中医药典籍海外传播的优化策略。

一、中医药典籍英译本海外传播的现状

中医药典籍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世界医学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医西传”,中医药学是人类所共有的财富。目前,中医药典籍的外译借助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外研社等出版平台,打开了世界通向中国医学知识的通道。“大中华文库”项目、中国文学外译项目等,都推动了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工作。尤其是1995年“大中华文库”项目的实施,促成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英译本的出版。该项目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标志着中医药典籍英译事业的正式展开。《难经》等中医典籍不仅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还得到了西方学者的关注。美国学者Ilza Veith于1949年出版的首部单行本《黄帝内经》英译本,经过了1966年、1972年、2002年和2012年多次修订再版,体现了其影响力[4];德国学者文树德对《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纲目》进行了翻译;英国学者Nigel Wiseman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临床典籍进行英译;Sabine Wilms翻译出版了《备急千金要方》《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典籍;伊朗学者Ehsan Doostmohammad完成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的波斯语翻译。

近年来,中医药典籍的外译呈现出数量增加、译介的地域分布扩宽以及译介的典籍种类更加丰富的趋势。如《黄帝内经》自1949年第一本单行本出版至2016年文树德先生《灵枢》的出版,其译本数量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医药典籍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的关注。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医药典籍译介的地域分布逐步扩大,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英国牛津出版社外,欧洲还出现了一部分专注于中医药翻译出版的小型出版社,如英国Monkey Press翻译出版了TheSecretTreatiseoftheSpiritualOrchid:NeijingSuwenChapter8,主要翻译了《素问灵兰秘典论》的内容。TheEssentialWoman:FemaleHealth&FertilityinChineseClassicalTexts翻译了古典文献中的妇科内容。ChineseMedicinefromtheClassics:ABeginner’sGuide由Monkey Press的编辑Sandra Hill撰写,该书主要面向中医初学者。Sandra Hill早期在日本研习东方医学,基于她的学术背景,Sandra Hill撰写了《中医经典导读》这部著作,涉及中医基本概念,包括对阴阳、五行等的解读。译介典籍的种类已经从以往的《黄帝内经》英译研究逐渐拓展到《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的英译研究,甚至深入临床专科典籍的英译,如美国Blue Poppy出版社出版的金元四大家“补土派”医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中药学专著《本草纲目》、眼科学专著《银海精微》等的英译本。

《难经》是一部以问难形式解释疾病的理论专著,共三卷,讨论81个问题,故又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

(一)《难经》英译本概况

目前国内外出版的《难经》英译本共5部。1978年,海外华人吕聪明(Henry C. Lu)翻译的《内经》《难经》合译本《内难全集》作为内部资料问世。1986年,德国医学史学者文树德(Paul U. Unschuld)翻译的首部《难经》英译本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再版。2003年,文树德翻译的《难经》葡萄牙文本的出版标志着《难经》的传播语种更加丰富,已经突破了仅仅局限于英语世界的传播。1999年,美国学者Bob Flaws的《难经》英译本TheClassicofDifficulties:ATranslationoftheNanJing出版。2008年,国内学者李照国的《难经》英译本问世,由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2015年,Guettler Sue Ellen和Hua Dong共同主编的NanJing:TheClassicofDifficultIssues:ATranslationandNotes由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出版(见表1)。

文树德是中医药典籍翻译“考据派”的代表,在国际中医药典籍翻译与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文树德翻译的中医药典籍包括《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难经》《本草纲目》《银海精微》《医学源流论》等多部经典著作。他提出,中医药典籍翻译要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强调古籍英译应当注重文献考证。2017年8月,文树德荣获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对中医药典籍在欧洲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9年,文树德荣获“树兰医学杰出贡献奖”。2022年8月,文树德及其团队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翻译,同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以“与生命‘赛跑’为弘扬中医文化‘拼命’——记德国中医历史文献研究专家文树德”为题,赞扬了文树德为中医药典籍翻译作出的贡献。2023年10月30日,《中国中医药报》专访文树德时,他说:“李时珍真是了不起!……我把《本草纲目》翻译出来,是为了让西方读者知道现代中医的历史背景,让古代中医的来源清晰地展现出来。”除了英语,文树德还精通汉语、德语、葡萄牙语、法语等多国语言,他将《难经》译为英语和葡萄牙语,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美国学者Bob Flaws曾来中国学习中医,返回美国后建立了中医学校,创办了蓝罂粟出版社(Blue Poppy Press),主要出版中医教材、古代医籍,如《濒湖脉学》《傅青主女科》《难经》等。李照国教授先后任职于陕西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尤其在中医药典籍翻译领域颇有建树。李照国翻译的中医药典籍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外经》。其中,《难经》和《神农本草经》是国内最早的、完整的英译本,《黄帝内经》和《难经》被纳入国家1995年启动的“大中华文库”项目中。相比《素问》和《灵枢》,《难经》篇幅短小,故未刊单行本,而是附于2008年《灵枢》英译本之后。

(二)基于亚马逊图书网站分析《难经》的接受度

1.读者评价

笔者对亚马逊图书网站《难经》的英译本读者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发现,5部《难经》英译本共38条评价,其中文树德译本评分人数最多,为25人,其次为Bob Flaws译本、Guettler Sue Ellen,Hua Dong译本、李照国译本和Henry C. Lu译本。结合评分人数,我们可看出接受度最高的为文树德译本,共有64位读者对该英译本进行了评级,其中有38条在线评论,评论的语言皆为英语。数据采集时间截至2022年10月10日(见表2)。

表2 亚马逊图书网站读者评分和评级情况

2.读者评价情感分析

不同译本在亚马逊图书网站读者评价中具有明显的差别。总体来看,读者的积极评价远远多于消极评价,说明译本在海外读者群中总体的接受度较好。除了文树德译本第1版、李照国译本和吕聪明译本外,其余三部译本皆有1星的评分。

《难经》英译本的读者群不仅包括中医专业的研究者、学生,还包括接受过中医治疗的患者。具有专业背景的学者对文树德第2版《难经》译本评价道:文树德的译本没有越南学者阮文仪(Nguyen Van Nghi)的译本好,但阮文仪的译本流传的广度不如文树德译本。这位读者在亚马逊网站评论道:“I understand he did a big job but the Nguyen Van Nghi’s edition explain much better all the chapter.”从评论可以看出,这位读者具有深厚的中医药典籍翻译史、出版史知识。

有评论说到自己接触Bob Flaws译本是因为他患有中风,右半边身体接受20分钟的针灸治疗之后,他的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所以便对中医产生了兴趣。

关于出版质量、书的规格大小和翻译质量,有部分读者对Bob Flaws的译本给出了负面评价。一位读者指出:“Horrible publication, size and translation.”还有读者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对它的大小感到震惊:“I was shocked at the size of this book the minute I saw it.”Bob Flaws译本确实是一本小册子,尺寸比普通图书小很多,但是购买的时候仅凭网站上的封面图片看不出尺寸大小,读者拿到书后难免会感到学术性不强,会产生失望。还有读者将Bob Flaws译本与文树德译本进行比较,认为Bob Flaws译本是单纯地翻译,传递文本最基本的信息。而文树德译本详细的解读和大量评注有助于读者理解《难经》原文。可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文树德译本的可读性、学术性和海外接受度更高。

有学者对Bob Flaws译本进行了非常客观的评论:Bob Flaws本身对中医有非常专业的理解,客观地看,他的专著ChineseMedicalPsychiatry值得研读,但是他的译著就相差甚远。

还有读者对Bob Flaws的《难经》译本翻译质量提出批评,认为漏译现象严重。一位读者认为Bob Flaws的译本几乎不能被视为翻译作品,指出Bob Flaws虽然在译本前言中说明这部译本不会被专业术语所束缚,但他《难经》译本中的术语翻译机械地参照Nigel Wiseman的中医术语翻译,不利于中医术语标准化:“He often skips over characters and leaves them untranslated. He ignores grammar completely and only translates the major verbs and nouns...His use of Wiseman’s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in a rigid ways actually makes an argument against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it just makes for a lousy read in general. There is nothing redeeming about this book.”另有读者也认为Bob Flaws的这部译本遗漏了很多对中医师有用的信息,甚至一些概念被译者改写,还有一些文本被省略。他说:“Bob Flaws omits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useful and relevant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In my readings of his work a few concepts are condensed and reworded and the rest of the text is omitted.”

从亚马逊图书网站读者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读者对文树德译本的肯定评价较多,接受度较高,亦存在少数负面评价。而读者对Bob Flaws的译本负面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译本的规格,很多读者拿到书的时候发现是本口袋书;二是读者普遍认为翻译质量不高。

学者张焱等从隐喻的视角比较了文树德和Bob Flaws的两部英译本,提出对于《难经》隐喻内容的翻译,不能生硬地直译出原文的本意,而是应考虑到源语和靶语之间的关系,从读者的角度适当调整翻译策略,或增译或补译或直译结合意译[3]。

由于购买渠道有限,吕聪明的译本已经停印。仅一位读者对该译本进行了评价,认为这部译本再现了源语的本意,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译著:“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intention, unlike other translations.”

对于Dong Hua和Sue Ellen Guettler的译本,读者认为这部译本并非简单的字对字翻译,而是确实抓住了文本的本质,并且解释了如何在当代临床背景下正确理解其本意。有读者认为这部译本让她对中医脉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I came to a deeper and richer understanding of some key information on Pulse Diagnostics that somehow was not reaching me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还有读者称,这本书消除了他之前对中医的误解,他会推荐给更多读者。一位中医学生认为这个译本让他了解到中医的基础和哲学思想。还有读者对这部译本的学术质量提出异议,评价道:因为该译本是一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所翻译的,所以我原本对这部译本非常期待,但是发现翻译水平却不像期待的那样。

纵观《难经》的英译本,大多读者都对文树德译本、李照国译本和吕聪明译本持肯定态度。尤其文树德译本被认为是翻译得比较好的版本:“If you study TCM, give yourself a better edition, better translation, and better commentaries...Don’t waste your money, get the one from Unschuld which is more expensive but a better edition, done by a serious sinologist!”

二、中医药典籍英译本海外传播的困境

目前,虽然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无论是从广度、深度还是语种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医药典籍版本繁多

中医药典籍版本过多,质量参差不齐。除了《难经》,中医药典籍目前已经有英译本的还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脾胃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林改错》《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傅青主女科》《饮膳正要》等。版本的选择是影响英译本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否能根据版本的学术价值,对珍稀版本进行研究、翻译,决定了英译本的质量和价值。对此,李伟荣认为我国有必要优化中华典籍外译的选材结构,提出从三方面进行选材:一是优先选取尚无译本且意义重大的中华典籍,《诸病源候论》《丹溪心法》等著名医学著作值得关注;二是在冷门典籍中优先将代表性的著作进行翻译;三是对于已有译本的典籍,如果不存在误译,尽量不再翻译[5]。这些建议对中医药典籍英译的版本选择来说,值得借鉴。

(二)英译本数量较少

从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的数量来看,《黄帝内经》译本最多,《伤寒论》次之,《难经》《金匮》以及《神农本草经》的译本最少。由于这些典籍成书年代较早,原文献都是中国古汉语,译者不仅要做到源语内的转换,即古汉语与白话文之间的转换,还要做到语际之间的转化,即汉语与英文之间的转化。对海外读者来说,理解的难度增加了。

中医药典籍翻译不仅仅是语内翻译,还存在语际间的转换。首先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换,其次是从汉语到英文的转换。中医古籍的英译一般经历“古汉语—现代汉语—英语”这一过程,译者翻译时除需具备以上三方面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充分借助字典、训诂学知识,甚至求教于相关领域专家[6]。这也是造成中医药典籍翻译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但对于不同译著的解读,读者应该持客观的态度,全面分析优劣。目前,中医药翻译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

(三)传播平台单一

除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出版与发行,主要还是依赖小型出版社。由于中医的国际化传播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海外的商业出版社大多依赖签约作者或学者经营出版社两种模式。美国的Blue Poppy Press就是由中医药研究的学者Bob Flaws建立,同时出版相关领域的典籍英译本。英国有Singing Dragon, Happy Goat, Monkey Press等出版社。Happy Goat由德国学者Sabin Wilms建立,Sabin Wilms的中医药典籍英译本包括《备急千金药方》《神农本草经》和《针灸大成》。这些出版社规模都不大,传播渠道还比较单一,几乎没有电子书形式,相关的书评也较少。

(四)传播效果有限

由中国政府发起的典籍外译活动由于考虑译本的文化外宣功能而对译文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而海外出版商和译者参与的中国典籍外译活动则更多考虑经济效益,注重传播效果[7]。首部《难经》英译本的出现到现在已近30年,英译本不足十部。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如文化“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但实际上,中医药典籍的译介、出版与传播仍然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国内通过“大中华文库”“文化外译”等项目的支持,已经有部分中医药典籍实现了外译,但大部分还仅仅停留在翻译层面,并没有实现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当前中医药文化对外宣传的着力点是中医药典籍翻译,但实际上这些书籍并未进入普通大众的阅读选择范围,大多是在图书馆被束之高阁[8]。海外学者对中国译本的了解程度偏低。另一方面,国外出版商注重传播模式的拓展,海外的中医药典籍译本较国内译本的关注度更高,因此国内出版社应该在传播模式上加强研究,与国际出版社合作或借鉴国际出版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传播,提升传播效果。

三、 中医药典籍英译本海外传播的策略

(一) 考证筛选底本

中医药典籍版本参差不齐,译者在译介之前需要从文献学角度对底本进行筛选。《难经》的版本包括《难经》《难经本录》《难经摘抄》《黄帝八十一难经正本》及《白云阁本难经》5种[9],涉及稿本、抄本、刻本不同类型,如明经厂刻本、清抄本、民国抄本、清影宋刻本、成都义生堂刻本、稿本及樊川乐素洞刻本等不同时期和朝代的版本。译者不仅要对同一部书的版本进行考证,选择高质量的底本进行翻译,还需要借助注本,如《图注难经八十一经》《难经本义》等。

(二)提升翻译质量

中医药典籍理想化的翻译模式是东西方学者合作翻译。有读者对Bob Flaws译本的翻译质量提出质疑,而文树德译本受到肯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在医学文献考证基础上对源语进行了准确理解,另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与我国医学史大家郑金生教授的合作。加强中医药领域和翻译领域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科交叉型人才的培养,以东西方学者合作的模式提升译本的学术质量和接受度,是当下中医药典籍翻译“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三)转变出版模式

中医药文献是保存和传承中医药智慧的物质形式,对中医药发展脉络和学术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医思维的构建和中医思想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典籍翻译应该关注国际市场,加大对中医药思想、理论、思维方式的宣传推广,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翻译人才队伍,借助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加快中外合作,整体布局,推动中医药典籍的国际化出版和传播进程。

目前国内中医药典籍翻译出版机构应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出版机构的出版模式和运作规律,重视与海外出版商合作,将中医药典籍输入国际市场。近年来,国内出版扶持政策不断出台,中医药典籍翻译出版工作应重点关注如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华学术外译等项目的申报,在国家的支持下,实现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出版。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医药典籍英译本应该在纸质图书出版基础上,增加电子书、免费有声读物等形式的出版,以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为海外人士研读中医典籍提供更多途径。

(四)拓展传播渠道

推动中医药典籍外译向纵深发展应开发多渠道传播平台。除了纸质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我们还可借助目前的数字技术制作电子书。

提高我国中医药典籍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应建立海外发行渠道,与海外出版社合作。国际书展是重要的传播平台,同时读书会、中医爱好者俱乐部、社区中心、作者读者见面会、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古籍展等形式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向海外学者或普通民众介绍中医药典籍,搭建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与海外中医中心、海外中医学院等机构建立合作,推出中医药主题的展览,增加交流互动环节,也能够让海外民众感受中医药的趣味性和文化魅力。

此外,我们还应利用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对中医药典籍进行推广。目前国内主要的社交媒体推广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学术小视频;国外社交媒体推广渠道包括LinkedIn,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Facebook等。现在国内一些出版社,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已经尝试通过云直播、微信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译本的宣传和推广。

四、结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翻译活动的背后实际是两种文化的相遇和协商[10]。中医药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典籍的海外出版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典籍译介研究是推动和实现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和实施,中医药典籍的翻译、出版与国际传播,需要东西方学者共同协作,全球布局,多渠道传播,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海外接受度。

猜你喜欢
树德英译本典籍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小小鱼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