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构筑黑龙江省向北开放新高地

2023-02-07 01:14郭宏儒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发展

郭宏儒,吕 洋

(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黑龙江牡丹江 157099)

2023 年9 月6 日至9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考察,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更好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和平台建设,在市场准入、要素流动、制度型开放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对外开放中具有显著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黑龙江省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全面地贯彻到黑龙江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在服务国家战略布局中探索出一条沿边强省的道路。

一、黑龙江省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坚持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不仅要坚持,而且要更好坚持。”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对于黑龙江在新时代抓住发展机遇,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必然选择

中国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就必须补齐向北开放的“短板”。纵观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总体经过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探索过程。当前,我国对外开放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开放经济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内陆地区开放经济发展较弱。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3 年,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货物进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之和占全国的比重只有20%,“东强西弱,海强边弱”的经济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要求”,实现全国性开放的总要求,就要补齐内陆地区开放的“短板”,大力推进沿边开放,就要坚定不移推进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发展机遇,使黑龙江全方位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实现区域开放协调发展。

(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抢抓发展先机

世界正在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大变局的形势下,东北亚对外开放环境总体向好,给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新机遇。第一,俄乌冲突促使俄罗斯由“向东看”战略升级为“向东走”。2023 年3 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将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到新高度,给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带来新机遇。第二,中日韩关系虽然曲折,但是总体也比较缓和。尤其是中日韩联手应对疫情,使三国合作出现新机遇。中日韩携手推动区域经济新发展的信心没有发生变化。第三,黑龙江地处中、俄、日、韩、朝、蒙东北亚区域经济圈的中心区域。在这种形势下,黑龙江省应对国际变局需要重新调整国际对外贸易布局思路,尽快与韩国的“新北方政策”、俄罗斯的“新东方政策”、蒙古国的“光明之路”政策对接[1],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抢抓发展先机。

(三)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也是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宝贵经验。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黑龙江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就要坚定不移走开放之路,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以开放提升经济循环内生动力,以开放拉动经济提质增效。

目前,黑龙江在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上有很多特色优势。从政策环境看,2022 年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些措施对黑龙江省在资源类产品进口、平台建设、贸易新业态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截至2022 年,哈尔滨、绥芬河等东北城市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并建立“长江—伏尔加河”、“东北—远东”两大地方合作机制[2],为两个电商贸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这些政策干预下,黑龙江省2023 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9.5%,增速列全国第4 位、东北地区第1 位。

从现实发展条件看,黑龙江省是中俄边境线最长的省份,目前已开通海关、公路、铁路等多种边境口岸,如滨江口岸、乌苏里口岸、哈尔滨铁路口岸和牡丹江铁路口岸等。黑河中俄公路大桥、同江中俄铁路大桥、中俄东线燃气管道等相继运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区成果丰硕[3]。实现黑龙江省向北开放,有利于将这些口岸、通道及平台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转化成黑龙江省的价值优势,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黑龙江省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困境

(一)向北开放水平相对滞后

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是相对滞后的。以对外贸易为例,2022 年,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651.5 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3%。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5 位,高于全国同期增速25.3 个百分点。但从整体上看,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仍然不高,明显低于全国34.76%的平均水平。而东部沿海城市,例如浙江,2022 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为51.9%,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达到10.6%。黑龙江省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仅为4.6%。

(二)向北开放结构有待完善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一枝独秀”。日本、韩国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贸大国,但黑龙江省对日韩经贸的规模偏小、频次偏少[4]。这种贸易结构致使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抗风险能力较差,2022 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占总额的60.5%,而对日韩国家贸易所占的份额仅为11.6%。可见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一家独大,开放结构不平衡,有待完善。黑龙江省利用外资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2022 年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仅为3.9 亿元,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2 亿美元。黑龙江省在对外贸易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向北开放产业支撑不足

产业支撑不足、生产动能乏力、产业附加值不高是影响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水平的关键。一是对外贸易逆差严重。2022 年黑龙江省出口产品总额为447.7 亿元,进口总额为1547.3 亿元,进出口逆差为1099.6 亿元,并且黑龙江省近五年的进出额均为逆差。二是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当前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木材、纺织品、机电设备和化工产品等领域,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2022 年黑龙江省出口初级产品额为55.4 亿元,而出口工业制成品总额为294.2 亿元,出口初级产品额占出口总额的16.7%,可见黑龙江省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黑龙江省最具优势的农业,2022 年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0.57∶1,远低于全国2.5∶1 的水平。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仍以资源型产业、初级产品加工业作为主要发展类型,无法为进一步提高开放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黑龙江省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开放水平

自贸区等开放平台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增长极”,是扩大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更是引领高水平开放的强大动力引擎。要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一要打造一流开放载体。充分发挥好黑河、绥芬河等自贸片区引领作用,对接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创新。二要放大自贸区溢出效应。探索推动“店”、“厂”、“仓”分立分设、协同发展,建立自贸区与开发区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飞地经济”新模式,实现规划同步、产业同推、市场同谋、机制同建、利益同享。三要强化制度创新。聚焦“首创性”、立足“重构性”、注重“差异性”,围绕“沿边”、“对俄”、“跨境”三大特色,进一步在贸易投资制度、监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对接,探索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制度环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为全国贡献更多的“龙江方案”。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区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黑龙江省要充分发挥好地缘优势,持续完善陆海空立体联运交通体系,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为产业发展、经济繁荣提供强力支撑。一要加快边境口岸提档升级。以黑河口岸、同江水运口岸、绥芬河公(铁)路口岸、东宁公路口岸、牡丹江航空口岸为支点,持续推进口岸智能管理和口岸软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口岸”建设,构筑口岸综合信息平台,组建陆海联运数据服务联盟,做优做强我省东部口岸集群。二要深挖陆海联运大通道运能。加强与俄罗斯远东港、韩国釜山港、朝鲜罗津港和国内大连港、丹东港等合作,打通“借港出海”通道,推动“哈绥俄亚”班列、中俄直列、互贸专列稳定运行。比如,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租赁纳霍德卡、东方等港口。三要有序壮大物流业产业。完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布局海外仓、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国际邮政物流等专业物流业务,不断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物流体系。四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推进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和口岸性物流枢纽中心建设,把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相互融合、协调共进,加快实现由“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

(三)提升产业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不论是建通道、搭平台,还是讲合作、谈交流,最终要看项目是否落地、产业是否做大。坚持“以贸兴业、贸业并举”,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充分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开放对本地发展的贡献率。一要壮大开放型经济主体。坚持“引”、“育”结合,围绕有优势、有潜力的进出口加工产业,瞄准全国对外出口百强企业,实施精准高效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同时挖掘本土资源,集中精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本土领军企业。二要做大进口落地加工。依托综保区、互贸区、开发区等开放平台,以精深化、品牌化、规模化为方向,以木材、粮食、纸浆、石化、中药材、鲜活水产品等商品为重点,大力发展进口落地加工,加快打造跨境连锁、内外互动的特色产业集群,切实做到“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三要提升境外园区建设水平,积极对接俄远东地区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园区建设,探索共建“中俄粮食安全区”,打造第二个“北大荒”,为发展进出口加工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

(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投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良好的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哪里投资环境好,市场主体就会往哪里聚集。一要大力优化政策环境,用足用好国家支持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国家级开发区等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符合黑龙江省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支持政策。二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办事流程、办事结果的公开化、透明化,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审批事项,放宽事前审批,规范事后监管,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三要构建信用承诺为主的政务服务模式,按照“以照为主,承诺为证”的原则,深化“多证合一,一业一证”改革,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拓宽告知承诺范围,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经营,企业作出正式承诺即可获得行业准入,使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四要推进政府法治建设,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宁静工程”,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裁量基准,树立依法行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要把服务摆在首位,把企业当成“衣食父母”,树立“店小二”、“保姆”思维,超前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多说“怎么办”、少说“不能办”,以“马上就办”的精神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用实际行动赢得市场主体的信任和认可。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