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基于安徽省淮河流域城市“两微一端”的调查

2023-02-08 00:59许振波张忠巧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两微一端淮河流域安徽省

许振波,张忠巧

〔1.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带领广大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新型媒体的出现,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有效的载体和方式。安徽省淮河流域通常所指包括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6市及合肥、六安、滁州的部分区域[1],该区域地理环境独特、红色历史辉煌,集聚了较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其红色文化传承工作较好地把握了传播媒体特性,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在传播效果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基于代表性与典型性,本文研究涉及的“两微一端”为安徽省淮河流域影响力较大、关注度高、由政府相关部门等官方主办的“两微一端”,即“阜阳发布”“蚌埠发布”“合肥发布”等官方微博,“六安发布”“淮南发布”“宿州发布”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滁州”“中国淮南”“今日阜阳”等新闻客户端。研究样本为安徽省淮河流域主要城市的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发布的红色文化相关报道。通过“红色文化”以及区域内具体物质及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样本初步筛选,以“篇”“条”为分析单位,即每一篇红色文化报道、每一条推文为一个分析单位进行样本采集,人工剔除主题偏离的报道和重复内容等,共得到样本2378条,其中微博564条、微信457条、客户端1357条。在此基础上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典型研究。

一、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两微一端”传播概况

近年来,安徽省淮河流域各地将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点,依托“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传承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红色文化理论研究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引前进的方向。红色文化的演变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深入探究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指导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意义重大。

检索知网及相关数据库发现,截至2022年,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已逾万,但结合淮河流域的论述并不多,主要集中于专著,如《新时代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安徽红色历史记忆丛书》等,论文成果寥寥,“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相关论文仅3篇。与此同时,调研发现,安徽省淮河流域各城市主流媒体的“两微一端”平台经常发布有关红色文化的理论文章供群众学习。如“淮南发布”微信公众号依据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推出了“笔记君学党史”系列文章。2021年3月至9月间共发布文章40篇,介绍党走过的艰苦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就如何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给予理论指导。

安徽省淮河流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独特,有着革命先辈奋斗的足迹和光辉岁月,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既有红色文化的共性,又具地域特色,结合“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的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空间广阔。

2.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培养大众爱国主义情怀。近年来,安徽省淮河流域各地积极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蚌埠发布”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蚌埠市委网信办等部门依托淮河两岸打造“一线两园”红色旅游项目,即淮河北岸红色之旅打卡线、淮河南岸“红色故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史园。“一线两园”建设选取与建党及省市历史发展相关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节点,在打卡线沿途和党史园内设计搭建相关景观为打卡点,每个打卡点设置二维码,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卡收听相关历史事件音视频介绍,相关单位纷纷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线上线下打卡活动,打造了一条党史学习教育的经典路线。

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重要方面。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广阔的政治视野来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研究教育宣传工作[2],把握时代脉搏,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创新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宣讲形式与手段,真正让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3.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

红色文化的产业化是实现红色文化经济价值、获得经济效益的基本方式,也是红色文化资源属性的具体实现与落实[3]。基于“两微一端”平台,安徽省淮河流域各地相继迈出了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譬如,据该地区有关“两微一端”报道,阜阳市拍摄了《王家坝》《农民工》等具有红色精神底蕴的电影,在引导感染观众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票房收益。淮北市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发布“红色地图”,推出了4条红色旅游线路,其中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双堆集烈士陵园、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还被评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滁州市积极推动“红色滁州”建设,探索“红色+”模式,拓宽红色产业链。凤阳非遗文化进小岗,创作《新凤阳花鼓》,年接待游客约8.3万人次,收入153.6万元,小岗村研学旅游基地入选安徽省六大主题(红色主题类)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录[4]。

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产业化开发,一方面有效传播了红色文化,在讲好红色故事的同时打造更多更好的红色文化宣讲阵地;另一方面较好实现了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二、“两微一端”下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及特点

从传播媒体特性层面看,“两微一端”中,微博热点话题可以得到较多讨论和转发,具有人格化交往、可视化传播、精准推荐等特点;微信话题在朋友圈熟人之间转发、分享、评论、点赞,其发布便捷、传播迅速;新闻客户端则更加精准化为用户推荐内容,区域性特征较为显著。调研显示,基于“两微一端”平台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其内容及特点分析如下。

1.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微博传播的内容及特点

与其他传播手段相比,微博通过粉丝的关注度实现病毒式的转发传播,即时沟通,同时运营成本较低,可以和粉丝建立起互动情感体验,较为便捷。以六安市官方微博“六安发布”为例,主要涉及爱国主义宣传片的宣传、红色人物访谈、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打造红色旅游促发展等内容,代表性微博有“传承文化促振兴——记市政协委员李兆林”“《八月桂花遍地开》今晚央视首播”“红色薪火代代传”“追寻先辈足迹,厚植家国情怀”“民间艺人献礼建党100周年”“从‘弹鸟迷’到‘红馆长’——霍邱李林忠自费创办红色文化博物馆”等。

由上述抽样归纳出基于微博平台的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涉及内容广泛,报道图文并茂、形式丰富,较好地激发了受众兴趣;二是传播过程呈现弱链接,即信息较多在关系不太密切的个体之间进行传递,从而使红色文化信息可以快速流向更多网民,传播范围更广;三是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强,受众随时随地接收红色文化资讯,参与转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综上,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高新产物, 微博以其开放性、社交性、灵活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也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途径[5]。安徽省淮河流域的红色文化借力微博,延伸了传播长度,扩大了传播影响。

2.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微信传播的内容及特点

收集相关微信于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发布有关“红色文化”的报道,整理归类符合本研究需要的样本。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第一,考虑到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往往选取纸媒相关“红色文化”内容在公号再次发布;第二,领导人关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讲话占比较大;第三,有关“红色文化”的会议专题、转发其他媒体相关红色文化的报道也占有一定比重。如“安徽日报头版聚焦阜阳!带学生‘穿越时空’学思政!”(“阜阳发布”微信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小岗样板’”(“滁州发布”微信号),“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亳州发布”微信号)等。

相较于微博,基于微信平台的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过程呈现强链接,即表现为熟人之间的传播,如亲人、密友之间的交流及朋友圈的转发、点赞,从而使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可信度明显提升;二是部分发布采用了文字、图片结合的方式,红色文化传递的形式较为丰富;三是与微博可以无限制发动态的特点不同,微信公号每天发布的内容有条数限制,通常会选择近期有关红色文化事件,其传播速度不及微博。

综上,借助微信平台的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传播,信息可亲可近,拓展了传播深度,提升了传播效率。

3.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新闻客户端传播的内容及特点

新闻客户端作为“新闻+政务服务”功能健全、互动性较强的新闻定制平台,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用新闻客户端,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板块进行阅读。以“蚌埠发布”客户端为例,顶部导航栏可依据个人偏好选择标签,底部导航栏则设置了资讯、读报、问政、报料等功能,这些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归类整理安徽省淮河流域城市新闻客户端有关“红色文化”的发布可见,其在选材方面与微博、微信部分趋同,大都是近期的重要事件,但在具体报道形式、内容方面有些许区别。以“六安发布”客户端为例,“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推优展映典礼在安徽省六安市举行”的报道,系直接转发“六安百态”贴吧帖子中ID为“西门大官人”的网友发布的文章,而“六安发布”微信公众号对此的报道更为详细,有参与人员介绍、致辞、获奖微电影及推荐影片的具体信息等,“六安发布”微博的此条内容,则相对简要。

综上,基于新闻客户端的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特点表现为一是传播内容的来源相对多元,新闻客户端常采用向其他用户征稿的方式,使用用户的稿子进行二次发布,用户的参与度高,也增加了红色文化重要讯息的曝光率;二是红色文化资讯的篇幅长短不拘,报道形式灵活多样,满足了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三是客户端与微信、微博平台的协作性较强,实现了信息共享。

三、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两微一端”传播效果提升建议

立足“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让更多受众感知到淮河文化的红色文化,提高了地方红色文化的关注与影响。今后,围绕传播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应把握以下方面。

1.微博:立足用户需求,关注传播效果

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互动、传播迅速的媒介平台,基于用户需要提供海量信息及便捷式体验,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基于微博平台的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微博每天会推送多条不同信息给用户,有时相同的内容也会稍加变换重复推送,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递应注意推送信息的精准化,杜绝简单重复发布,关注信息本身的传播效果。第二,微博最大的特点是即时传播,与用户实时互动,但随着网络信息的海量化,用户每天在繁杂的信息中很难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有时大量虚假信息混入其中,用户很难辨别真伪。为此,微博平台需及时传递准确、真实的红色文化信息,满足用户期待,提高用户关注。第三,在微博平台上,用户的兴趣对其在社交平台上的行为具有更大的影响,而评论内容往往能体现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微博传播应重视用户沟通,与广大用户形成良性互动,缩小用户与微博、微博与微博之间的距离,努力提升红色文化微博的传播影响力。

2.微信:重视内容风格,提高传播质量

微信公众号具备移动性和便捷性,更受用户青睐,在红色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基于微信平台的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用户总是对于新鲜事物保有高度的热情和强烈的好奇心,微信平台发布红色文化资讯时应力求风格多变,灵活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注意与用户的交流与沟通,吸引受众目光;其次,微信公众号以用户的个人账户为基础,用户基于兴趣订阅关注喜欢的微信公号,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应注重报道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趣味性,增强用户粘性,锁定长期受众;再次,加强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使用H5、4K/8K等先进适用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高清视觉体验,不断提升使用满意度。

3.新闻客户端:把握互动反馈,扩大传播影响

新闻客户端上的传播内容来源多,用户可以根据发布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把链接分享给好友。基于新闻客户端的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传播应注意以下方面。其一,大多用户选择新闻客户端,不仅因为客户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也是因为其重视用户的参与,较多采用向用户征稿的方式,从而形成有效的二次传播。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应重视用户意见,创新采编手段,努力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其二,新闻客户端把从各个平台、组织或个人收集来的信息再次分享给更多的用户,并从用户反馈中提取信息,因此,需不断拓展互动功能,对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以用户为主导,强化与用户及其他媒体的合作意识,积极从多方收集优质新闻内容,实现红色文化报道数量上的丰富与内容质量上的提高。其三,应了解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积极使用H5报道、专题报道、视频直播+VR/AR/3D等形式,丰富传播手段,吸引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关注。

四、结语

红色文化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传承创新红色文化,为时代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两微一端”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拓展了新的空间。安徽省淮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工作要潜心把握“两微一端”的媒体特征,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的媒体优势,适应受众需求,革新宣传形式,改进传播方法,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传承,开拓创新,为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传播工作提供咨鉴,奋力谱写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两微一端淮河流域安徽省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互联网思维下检察机关“两微一端”建设的思考
如何优化、丰富“两微一端”重大报道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