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管理

2023-02-08 02:02刘安祥冯丽荣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新课程理念

刘安祥 冯丽荣

(临邑县兴隆镇中学,山东 德州 251505)(临邑县实验小学,山东 德州 251505)

教学管理关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的管理等,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

现阶段,中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相对滞后,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比如部分中小学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将重心放在结果上,而忽略了教学管理过程,导致教学管理有目标无方向,有结果少过程。受长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仍有一些学校和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教学管理的重心放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学到的仅是知识本身,当知识变换一种形式出现时,学生则无法找到应对之策。

(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缺失主体性

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是缺失的。学校从自身视角出发,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教师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设计好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等,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是客体。中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在学习上也缺乏自主性,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学生参与性低也限制了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学管理效果不佳,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下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优化路径

(一)明确学校教学管理目标

1.以政策为指导,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

一所学校如果缺少清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不仅会导致学校停滞不前,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视角下,中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想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使教学管理中制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需要学校以明确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在新课程改革模式下,中小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要有前瞻性,结合学校当前的发展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意见。学校管理层要站在全局角度对学校今后的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政策性分析,把握学校发展的命脉。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中小学校还应当积极跟进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运用于实践,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目标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

2.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校内外管理资源

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要围绕新课程改革这条主线来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小学校在新课程标准的导向下,结合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将先进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中小学校整合校内外优质管理资源,对学校的管理方向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宣传以及更新,在学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在环境的浸润下也能积极配合,高质量地完成管理目标及教学任务。比如学校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受到大环境的熏陶。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结合学校当前的发展特色,对学校内外的资源进行多方位的整合,举办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缤纷校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中小学校还要挖掘当地文化渊源以及基本特征,融入文化建设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为体现学校特点,中小学校要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学校领导牵头,汇集教学骨干,共建校本科研小组,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课题,开展实践性研究,使教学管理更贴近教学实际、更能解决现实管理问题。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中小学校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让本校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省市级科研活动,邀请拥有丰富经验和先进理念的教师走进学校,在他人教学管理工作中“取经”,并将所学成果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

(二)重视对教育教学的创新管理

1.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形式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使中小学校能够在新课程改革角度下有序地开展相关的工作,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当前的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形式,有利于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主阵地之一,通过课堂教学能全面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关系到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积极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的点拨与启发,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给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挖掘课程德育素材,健全学生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主人。

2.打造一支优质教师队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不能忽视教师队伍的作用,学校层面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主题培训工作,保持教师教学理念上的先进性,使教师具备创新教学方式的精神和能力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都应成为教师考核的一部分,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分析和总结学情,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首先,学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规范性管理,根据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动态化的规定。对于问题处理和教学计划工作等条例需要进行细致地划分,使教职员工在教学管理中有方向和目标;其次,学校应明确管理工作的规范,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和奖惩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激发教师在管理工作中的动机,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育水平,具备灵活应对和处理教学过程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校除了加强教师队伍的监督外,还应当让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当中,教师工作在一线,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能够有效增强其责任意识,通过研究和反思当前教学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中小学校特别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新鲜活力。总之,学校全体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以理念指导教学管理实践工作。中小学校管理者则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加强与一线教师沟通与交流,让每个任课教师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在无形之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形成中小学学校教学管理的优势和特色。

3.加强细节性问题管理

中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一些细节性问题的管理,从细节处出发更能找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不足。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学校内开展匿名信箱,让任课教师将自身的意见和想法通过匿名的方式发送到邮箱,学校领导人员就可以从实际入手,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的完善,提高中小学学校的教学管理实效。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而精细化的学校管理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学校领导层对校园文化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因素和资源,结合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校园文化的精细化设计。中小学校领导层还要关注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学生问题无小事,将细节性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凝聚和提炼,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效果。

(三)动态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构

1.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是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有利于突破教学管理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学校管理的长度。优质的教学管理工作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是充满创新性的。新课程改革倡导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信息素养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精神和品质。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方式上要进行创新改革,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基于新课程改革应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不断探寻信息技术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式。

2.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仍有不少学校以成绩论“英雄”,单一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束缚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也限制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管理难度在于师生的评价,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制度重建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中小学校有必要建立科学、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目标、过程、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学校与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教学评价细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学习效果、道德情操、体艺特长等诸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挖掘学生个性化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教育信息化下,中小学引入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在电子成长档案中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能在电子成长档案中体现出来,从过去到现在,在对比中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体。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变化找出这一年龄段学生存在的共性,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同时,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电子成长档案也能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自我发展的方向,从中挖掘学生的个性化潜能。

(四)师生发挥教育教学改革主体作用

1.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

改革是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重心,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并非对教师职能的弱化,相反,教师的角色对于中小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教师教学思想、管理理念等决定着管理活动的实施效果,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中小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多渠道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高素养的教师开展的教学管理活动更有说服力,才能教出更好的学生。

一方面,身正为范,教师直接面向学生,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我教学管理水平。比如,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搜集互联网中优秀的教学管理案例,积累教学管理经验,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这些都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看到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学生管理目标。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细则需要教师推进,新课程标准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不仅要看到知识目标的达成,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发展。因为知识有可能过时,但是拥有学习的能力永不落后,而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获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关注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健全人格,使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精神。

教师可以结合中小学校的特点开展特色化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以及特点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使学生可以充分地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展现个人魅力,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突出学生教学管理地位

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主体是学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做出的改革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中小学生应增强自身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学生的思维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眼看、耳听、手写、脑动,知道怎样学,知道学什么;其次,中小学教学管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比如,中小学校结合实际不定期组织各类课外活动、运动会、歌唱比赛、诗词过级等,学生要有参与的自主性,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自身兴趣爱好;最后,学生要提高自我德育素养。教学管理与德育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学生要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要从讲卫生、讲文明做起,在校园内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中小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响应。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则要提高自我在各种教学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主客观因素共同推动下,实现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新课程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