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万企兴万村”行动路径探索

2023-02-08 20:32中共洞口县委统战部洞口县工商联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洞口县民营企业企业

中共洞口县委统战部、洞口县工商联

(中共洞口县委统战部、洞口县工商联,湖南 邵阳 422399)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1]如何高质量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成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共洞口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6个商会、12家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探究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现实路径。

一、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的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以洞口县为例

(一)经验做法

一是创建了以“三棵树”产业为主导的帮扶产业。洞口县是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特点优势,依托脱贫攻坚当中的产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柑桔、油茶、茶叶“三棵树”产业,通过政府奖补和项目支持,先后引导湖南古楼云雾茶有限公司、洞口县亿丰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洞口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以及334家专业合作社开展结对帮扶,辐射带动全县334个村102351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共建立“三棵树”产业项目基地10万余亩[2],打造了“三棵树”产业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以及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并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二是创立了以“企业+合作社”为主力的帮扶模式。洞口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充分融合民营企业、高校院所、村级集体等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创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并在全省推广。同时,企业通过订单农业、技术指导、劳务聘用、农户入股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联系,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洞口县亿丰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指导,带动高沙、石江、毓兰等19个乡镇86个村8526户28426人种植油茶,联营基地面积达30330亩;湖南洞口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长期供销合同,与农户共建柑橘产业基地20个,每年收购农户柑橘近万吨。

三是创造了以“村企结对共建”为主体的帮扶局面。脱贫攻坚期间,洞口县大力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帮扶行动,共引导32家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实施项目269个,企业投入资金17990万元,扶持了137个村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生猪、柑桔、楠竹3大主导产业和茶叶、薯业、油茶等11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2021年以来,洞口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引导洞口县富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湘丰源农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洞口县士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农佳好伙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邵阳市啸天龙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等35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租金动态上涨”“收益保底+利润分红”“联合经营、按比分配”“资源入股、锁定风险、优先分配”等多种方式,确保村企双方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二)典型案例

1.以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生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有标准化生产线5条、标准化茶园基地1560亩,带动合作社种茶6000亩,野茶订单基地10000亩,带动洞口县雪峰山区5乡20村17500人发展茶产业,年增收3000余万元。该公司在古楼乡10个茶叶产业村精准实施“千企兴村”行动,重点建设6个茶叶标准化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色基地2000亩,培育6个帮扶村发展成为“一村一品”重点村,帮助古楼乡实现了100%的村有茶叶合作社、90%的户种植茶叶、80%的农业人口从事茶产业、70%的农业收入来自茶叶。古楼乡因此获评国家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级产业强镇等称号。

2.以洞口县凤溪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村企融合发展模式。洞口县凤溪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生态农业科技研发及技术传播推广,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文旅研学及餐饮民宿,农耕文化及康养服务开发与投资的民营实体企业,注册资本600万元,帮助公司所在的毓兰镇凤溪村摘帽出列、64户218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该公司采用村企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雇佣劳动”方式,在凤溪村打造千亩油菜基地、千亩雪峰蜜桔示范基地、千亩油茶种植基地、百亩生态渔业休闲综合基地、百亩观光农业生产基地、百亩育种基地及岩落坪民宿小区示范点。同时,该公司先后引进袁隆平院士团队的优质水稻种子生产凤溪长寿香米,引进北京农科院的玉米新品种生产甜糯鲜食玉米,全力推进长寿飞鸡、雪峰蜜桔、礼品西瓜等农业养殖、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形成“产加销”一体经营、“农文旅”有机结合的农业全产业链。

二、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帮扶标准由原来的“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帮扶范围也由原来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调研发现,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措施配套还跟不上

一是政策引导不足。没有制定完善并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导致民营企业自主式、零散式发展,无法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有些企业甚至盲目复制成功经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企业自身也难以为继。二是政策支持不足。一方面,政府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力度并不大,金融服务体系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在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缺少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的价格、期限不一,导致农民的利益难以均衡,容易引发矛盾。三是政策宣传不足。乡村振兴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对“万企兴万村”行动还处于观望状态,对投资农业产业发展还持保留态度。

(二)乡村环境条件还跟不上

一是乡村设施落后。相较于城镇而言,乡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村道路质量较差,机耕道、通组路、水利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医疗水平和水电、燃气、网络覆盖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二是乡村思想落后。部分农户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少现代社会的法律意识、契约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宁愿自己低产能地耕种,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三是乡村人才落后。农村企业规模偏小、工资较低,没有吸引人才的优势,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发展,导致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十分缺乏,就连企业正常用工都存在问题。

(三)企业自身发展还跟不上

一是企业融资困难。本土民营企业大多都是中小微企业,存在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缺少抵押物等问题,在银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期限短、额度小,造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二是企业销售困难。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销售渠道单一,销售市场狭窄。同时,对市场的关注和研究不够,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极易造成产销脱节。三是企业转型困难。本土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粗放式经营模式,没有专业的技术、经营和管理团队,企业转型困难。

三、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保障,走好“政府引导式”发展路子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首要的是要搞好政策衔接,强化党委政府主导,推动完善民营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愿意去、进得去、留得下、做得好、退得出的系列配套政策和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万企兴万村”长远可持续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部门要牵头充分调查研究,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制定本地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导和发展规划,引导民营企业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参与乡村振兴。要抓好精准对接服务,充分考虑本地发展规划和民营企业特点优势,选择适合本地发展、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项目入驻落户。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现代农业投资项目奖励资金,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中央的减税降费措施和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普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由政府出面,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对农村基础设施、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等领域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特别在土地流转中,要积极搭设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保护农户和企业双方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建好“万企兴万村”信息发布平台、供需对接平台、资源交易平台、服务保障平台,宣传和推广“万企兴万村”中的好政策、好典型、好经验、好模式,定期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表扬表彰活动。继续办好“企业家日”“政企直通车”“企业家沙龙”,主动为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疏堵点、通痛点、解难点。

(二)优化发展环境,走实“筑巢引凤式”发展路子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关键的是搞好资源衔接,进一步优化基础条件,激发振兴乡村内生动力。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抓住乡村振兴契机,积极向上对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机耕道、水利设施、通组路、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另一方面,在农村自来水、天然气入户、农村养老、农村医疗、农村教育以及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等方面,筛选优质项目,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导企业投资,并在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民营企业家、企业高管、优秀党员到村任职,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要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动意识,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开展好送技术下乡、创业带头人培训、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提升农民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让振兴乡村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三是振兴乡村人才。政府部门及各村要建立以企业家为主的人物库和本地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人才库,加强对人物库和人才库成员的跟踪联系,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和“学成归故里·青春献家乡”活动,引导企业家、科创人员、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同时,充分发挥本土职业院校对口培养人才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

(三)坚持共建共赢,走活“村企融合式”发展路子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根本的是要搞好利益衔接,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的村企深度有效合作机制。一是解决融资难题。企业可以采用“股权模式”,让农户和合作社以土地、资金、闲置民房等确权确股的方式进入,解决企业前期投入的资金问题。政府要加大对乡村重点项目的财政支出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并探索建立符合“三农”特点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抵押范围、简化办理手续、增加贷款额度,推出一系列符合农业实际、惠农便农的金融产品,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需求。二是解决销售难题。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对市场的关注和研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避免盲目跟风生产同质化产品。政府要在完善市场监测系统、建设冷链物流网设施、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方面出台务实举措,着力推进消费帮扶“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产品销售难题。三是解决转型难题。企业要尽快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利用政府及大专院校对口扶持及人才输送,吸纳优秀人才,建立创新科研人才团队。要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增强企业科研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企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康养等服务业,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洞口县民营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The Longest Winter Holiday
艺术天地yishutiandi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Teaching Reflection ofCultur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