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高质量融入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

2023-02-08 22:17邱利见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思政

邱利见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1]。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各地各校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这一背景下,就要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讨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提升融入效果的路径。

一、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

地方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地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地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2]。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理论价值:深化教学内容的需要

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内在的契合性[3]。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具有深化教学内容的重要理论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史、新中国史、地方史等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政课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一方面,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可以增强党性教育的深度。通过深入了解地方红色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加强党性锻炼。

另一方面,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可以拓宽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多彩。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是当今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多样性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总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助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政课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做法体现了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的特点,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感的优秀人才。

(二)道德价值:提升内在素养的需要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红色文化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通过历史教育、情感激发、价值观培养,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和道德品质。这有助于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学生,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更美好的中国贡献力量。

首先,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铭记历史,了解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革命先烈英雄事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珍惜和平,培养对社会的感恩之情,提升道德品质。

其次,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感。地方红色文化常常饱含爱国主义、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等精神。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受到激励,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再次,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地方红色文化常常强调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这些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其道德责任感。

(三)实践价值: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

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具有实践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体验红色精神[4]。通过实践教学把红色文化育人理念落到实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领导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人才。这种实践价值有助于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红色文化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常常充满战斗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学习这些故事,学生可以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更有社会参与意识的公民,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思政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地方红色文化的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发挥领导潜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四)社会价值:传承地方文化的需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可以传承地方文化。

首先,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地方特色。一方面,地方红色文化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思政课,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防止其逐渐消失或被遗忘。另一方面,地方红色文化反映了地域特色和地方人民的精神面貌。通过思政课的传授,可以弘扬地方特色,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在地区的认同感,增强地方文化的活力。

其次,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抵御错误思想文化的能力。

再次,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助于打破单一文化的局限,推动不同地区的文化多元发展。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数字技术手段,以及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等都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可行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属性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可行性之一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属性。首先,思政课是传承文化和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红色文化通过思政课传授,有助于将这些文化和传统代代相传。其次,思政课通常会涵盖党史和新中国史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与地方红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可以更好地解释党史和新中国史,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再次,思政课关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而地方红色文化中常常体现了积极的价值观,将这些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地方红色文化与地方社群的认同感密切相关。通过思政课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

(二)数字技术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了技术手段

数字技术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了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可行性。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使学生更生动地了解地方红色文化。例如,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借助数字技术可以组建网络红色文化资源库,通过网络红色文化资源库,学生可以轻松获取相关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文献、研究资料、图片和视频等,有助于扩展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数字技术,可以设计互动式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例如,可以开展在线讨论、在线测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数字技术还可以用于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在线表现和学习数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提供了机会和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际教学效果。

首先,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红色文化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参与文化节庆、听取先烈事迹等方式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这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案例。

其次,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通常会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讲座、展览、纪录片等,这些资源可以成为思政课的补充,丰富课程内容。

再次,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通常会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包括历史研究专家、社区志愿者等,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互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后,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相较于传统的教室教学,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路径选择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目前,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受重视度不够、教材体系尚待完备、传播途径单一等,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践、创设教学环境等有效措施来优化融入路径。

(一)融入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更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可以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程,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开发涵盖地方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名人等方面内容的红色文化教材,整合地方红色文化的典型案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融入课堂:构建教学模式

构建适合的教学模式也是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有效路径之一。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主题式、互动式授课。主题式授课方面,可以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的特定主题。例如,可以选择探讨某一位红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地方红色文化;互动式授课方面,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等,创造更多互动会。在学习活动上,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让他们自主选择地方红色文化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的背景。

(三)融入活动:开展教学实践

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路径之一是开展教学实践。这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社会实践项目,比如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鼓励学生参与讲述地方红色文化的志愿者活动,借助实际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开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活动,如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化讲座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深入理解和体验地方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融入校园:创设教学环境

在校园内通过设立红色文化展览馆、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举措,创设相应的文化氛围,使地方红色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校园内建立红色文化展览馆,展示地方红色文化的历史、人物、文化传统等,以便学生及教师了解和学习地方红色文化。开展校园内主题教育,定期举办讲座、演出、展览、座谈会等与地方红色文化传播相关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在校园内设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研究工作,提高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