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3-02-09 04:09范恩辉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国思政课立德

范恩辉

(吉林工商学院 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引领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是亟需厚植家国情怀的青年主体。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渠道,家国情怀教育既能够为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提供大量的素材,也是构建思政“金课”的一条关键途径。

一、家国情怀与高校思政课的相关性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家国同构,实现路径主要强调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和个人修身。家国情怀与天下为公、行孝尽忠、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超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需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利用好高校思政课有组织地引导、规划和宣传家国情怀价值观,使学生通过知识积累、价值取向、情感取向和实践教育,树立爱国爱家、勇担时代使命的理想信念,从而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价值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育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

(一)厚植家国情怀,提高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维度和重要标识,是一种优秀的精神基因,是当代大学生提高文化自信的必修内容。厚植家国情怀,深刻感悟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必须要求学生对其内涵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高校课堂作为知识传递最高效的载体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思政课中,厚植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意识和行动,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教育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和祖国产生深刻的情感认同,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讲授或利用网络平台,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来增强文化自信,帮助学生从思维观念到行动上的改变,这些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感悟力和文化自信心。所以,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楚家国情怀的本质理论,知其意、悟其理、守其则、践其行,从而激发新时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家国情怀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要义之一,高校思政课具有发挥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也是思想政治知识传播的主要阵地,因此思政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中将家国情怀教育有机地融合到课程任务中。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学习家国情怀的内涵和价值,是能够补给高校大学生成长所需要的精神之钙,是能够夯实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之基。家国情怀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立德修身之本,是树立家国一体意识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将立德作为教育根本,要准确地讲述家国情怀的内在之意,深刻剖析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以及相关历史文化[2],要精耕细作好立德树人的责任田,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三)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不断地在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干预、渗透,对我国大学生及其文化感知力逐步侵染。在网络上散播不当言论,肆意扭曲并且抹杀相关事件的事实真相,更有甚者利用金钱利益等引诱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否更好地履行新时代和国家的重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时代,面对这样的形势,怎样提高新时代青年的意志力,增强对于反动势力的甄别,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难题[3]。将家国情怀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来,让大学生们更有深度和温度地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求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例如,可以开展围绕党史发展历程、红色文化传承,参观历史遗址、举办红歌比赛,历史故事讲座等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情感的心理共鸣、传播家国情怀的主流价值,增强青年大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此外,将家国情怀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能够鼓励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家国情怀在高校青年成长成才道路中的引领作用,使大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完善其认知,进一步深化民族认同感。

三、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

(一)注重教学内容编排,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要在思政课程的设置上举旗定向,课程设计的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和存在困惑的地方要做好规划,教学中要注重内容的精心安排。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正确把握家国情怀的内涵,用案例和经验等具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且清晰的理解,促使大学生不仅收获真理,又陶冶情操、增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家国情怀”的基本原理,深入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框架的同时,也要实施好实践教学,让学生利用校内与校外实践等方式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发展前途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使青年一代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方法需多样化,巧妙融入思政课

家国情怀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结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素材,这可以使思政教学更具有魅力,能够做到启发性和灌输性的融合统一、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统一、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比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不同学科背景,采用举办演讲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相关内容并整理出所学专业领域的先进人物事迹,去讲述人物故事或者针对如今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进行对比分析看待共同问题的不同态度,能够使学生是非分明,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观点;通过情景话剧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成为思政课的主角,将家国情怀巧妙地融入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迪学生深刻感悟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入对家国情怀的认识。

(三)巧用地方文化,根植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保存着极为丰富的宝贵文化精神内容,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高校在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力度,保证培养效果,高校思政教师可以以地方历史资源为依据,组织青年大学生到周围的红色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积极探索培养中国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路径。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历史资源场所,让学生在参观中体会家国情怀的价值,深刻理解家国情怀本质,立足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实践,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彰显家国情怀,培养当代大学生自觉树立承担时代使命、传承家国情怀的思想意识[4]。

四、结语

家国情怀是一种历史积淀较深、现实指向较明确、全球视野较广的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政课中要融入家国情怀,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教学内容编排、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借助地方文化、根植家国情怀等多种途径入手,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将自己的个人奋斗目标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努力成为未来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家国思政课立德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家国两相依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