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探索研究

2023-02-10 23:30马芳琴刘月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一体化建设思政课课程思政

马芳琴 刘月

【摘要】大中小学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在理念认知、协同育人、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基于此现状,从强化育人理念、加强协同联动、紧抓师资建设、聚焦课堂革命、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新思路。

【关键词】思政课|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大中小学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在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段特点与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思政课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科学原理,理性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课程思政以专业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等为载体,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使知识、能力与价值塑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思政育人效果,起到丰富学识和塑造品格的双重作用。

(二)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价值塑造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求。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促进, 向学生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挖掘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学习动力。在一体化建设中加强不同学段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衔接,打造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1]。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建设现状

为了充分了解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建设现状,主要以大中小学的师生为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总共发放问卷15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38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问卷主要包含受访人的基本情况、对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认识、对一体化建设的相关因素调查等。具体数据如下:

参与调研人员的基本情况。在本次调研中,就受访人员的性别与年龄而言,受访男性占样本总数的55%,受访女性占样本总数的45%,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在年龄分布方面,12-15周岁占比8%,15-18周岁占比13%,18-22周岁占比15%,22-26周岁占比22%,26-30周岁占比14%,30-40周岁占比15%,40-50周岁占比9%,50周岁以上的占比4%,受访人群年龄跨度较大,确保调研数据的全面性。另外在对18周岁以上人群调研时关注了受访者的专业分布,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的受访者占比14.3%,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专业的受访者占比为32.5%,教育学专业的受访者占比18.5%,理学、工学类专业的受访者占比14.5%,农学类专业的受访者占比为5.6%,艺术学类专业的受访者占比8.6%,医学类专业的受访者占比为6%,受访的人群分布基本涵盖了相关的专业。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情况。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了解程度分布,表示“非常了解”的受访者占比11.1%,表示“比较了解”的受访者占比22.8%,表示“一般”的受访者占比32.7%,表示“不太了解”的受访者占比17.4%,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受访者占比9.6%,表示“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受访者占比6.4%。针对“课程内容融入政治、思想和道德元素的程度”时,表示“非常多”的受访者占比24.3%,表示“较多”的受访者占比32.5%,表示“一般”的受访者占比20,5%,表示“有,但不多”的受访者占比14.5%,表示“几乎没有”的受访者占比6.7%,表示“没有”的受访者占比2.3%。可以看出,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环节的一体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任课教师开展一体化建设能力的培养。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困境分析

(一)缺乏对一体化育人理念深入认知

目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對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理念认识不深入,主要表现是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站位低。现存的教育教学体系还是以科学知识的传递为主,从以上的调研数据也可以看出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课程育人的理念,虽然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传递”体系但并未完成“价值塑造”的任务,“立德树人”任重道远[2]。

(二)缺乏连贯的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

目前对于思政课程的建设由各校党委牵头,政教处或者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学管理等部门按照相应的建设标准协同建设,专业课程则由教务部门与各专业分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建设。但是在一体化建设方面无论是在管理层还是在运行与实施层尚未形成合力,部分老师在此方面的实践也是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探索,还有部分老师对于一体化建设的意识较为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性建设的进程[3]。

(三)缺乏强大的一体化建设师资队伍

目前部分课程教师对一体化建设表现出一种无力感,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政策表面或只是肤浅研究,并未经过相关系统化的培训和训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乏力感;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更多关注专业素质与学历水平,但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并未有明确的要求,这就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不能够保持思想认识的一致,对学生价值塑造方面的效果也参差不齐。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落实育人理念,形成一体化的建设体系

1.加强一体化建设与立德树人的理念认知

加强一体化建设的前提需要理念先行,增强对一体化建设的内涵的理解与思想认同,让参与者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到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教师对一体化建设的育人理念的持续学习,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建设者们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职业素养,也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

2.设立党委管理部门对一体化建设统筹规划

一体化建设离不开党委的统一领导,各级校党委必须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和保障各类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战略高度,保证其领导权,深化一体化建设的政治属性与组织保障,努力提升师生对一体化建设的认同感。因此,设立党委管理部门对一体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听取汇报、制定计划、适时监督等确保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协同联动,建设一体化的联动机制

1.加强校内职能处室间的协同联动

各级学校的党政部、宣传部、考评部、教务部、信息部等职能部门均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责,分别承担着对学生开展政治领导、思想引领、价值宣传、成绩考核、行为表彰等工作,这些部门对一体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推进一体化建设,必须调动校内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使各职能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协同运转,多方发力,建设一体化的闭环管理与服务体系。

2.加强高校马院与其他学院的联动

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学生的思政课的教学与研究任务,其他学院则承担着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系统培养任务。因此,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甚至其他学校之间通过开展定期的学术研讨、成果交流,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特色实践教育等方式实现校际、院际之间的建设联动与资源共享,互帮互学互助,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宽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渠道,促进一体化建设成果的逐步显现。

3.加强学科之间课内课外育人联动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的毕业要求,科学设计能够有效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现学科之间的课内育人与课外育人的联动。同时,一体化建设还必须尊重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通过分类指导和精细化操作,使每个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内在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全学科全课程育人。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李胜,李欣蕾.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的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10):24-28.

[2]杨晓琳,杨秀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協同育人三维探讨——基于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调研[J].中学政治参考,2022(8):23-26.

[3]陆道坤.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38-48.

【基金项目:2022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SGH22Z004);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2022年度“教师发展研究计划项目”校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JSFZ07);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KS011);2023年校级教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023YB016)】

(作者简介:马芳琴,西安欧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政与法学教育;刘月,西安欧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教育)

猜你喜欢
一体化建设思政课课程思政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浅谈矿区铁路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应用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中国城乡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