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以文化人”模式研究

2023-02-12 01:56齐正学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专业课程育人

云 娜,齐正学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自2014 年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以来,课程思政理念迅速铺开,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1]。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所有课程”,地位是“主渠道”,作用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讲授的内容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功能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创新指明前进方向。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3]。本文以现代造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对现代造纸技术专业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聚焦破解“两张皮”问题,分析实施策略路径,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1 运用“融”思维破解“两张皮”,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课程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立德树人要依托专业课程,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系统挖掘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寓于专业课程教学,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4-5]。

1.1 坚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各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通过挖掘、提炼课程内蕴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伦理规范、科学和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进而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多方协同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6]。即教师应积极将思想道德、理念信念、传统文化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系统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课程思政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树人”必先“立德”,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同时,教师自身要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促进青年学生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激发教师应有的“传道”意识和育人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同时,也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所有课程中所蕴含的专业教育之外的育人元素,汇聚形成思政合力,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此外,课程思政的协同性还表现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实施方法的显隐结合等,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观念,更加聚焦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设计,让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全方位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之中。例如,在现代造纸技术专业的“造纸技术”课上,教师结合古法造纸和现代造纸优秀案例等教学内容,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环境保护等思政元素融通到课程教学中,实现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课程思政的思维是科学创新。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要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7]。例如,在现代造纸技术专业的“纸加工技术”课上,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工艺、创新技术等融通到课程教学中,实现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科学创新有效融合。

1.2 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专业自身的特点特色,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觉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与时俱进,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修订完善课程标准,重塑教学目标,重整教学过程,将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真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2 系统把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

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高,困难重重。专业课程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专业是隔行如隔山,相对于思政课程或通识课程而言,很难“一招鲜吃遍天”。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很容易因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不足,出现碎片化、散点化趋向;因专业教师自身素质和认知偏差影响,育人效果参差不齐;因职业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差异影响等诸多问题,都对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产生不利影响,需要积极应对。

2.1 整体设计和统筹推动不足

健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体系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保证。就学校而言,课程思政是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布局、教学活动组织、教育理念等的全面改革,既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具体要求,也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维的要求。但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学院还有很多教师的认识没有跟上,其中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以至于出现对课程思政建设组织领导不够,统筹推进支持不力,普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明显等情况。有研究表明[8],43.48% 学院主要领导表示自己学院只有少数教师或少数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有将近50%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均表示不了解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只有50.96% 的教师认为自己“经常开展课程思政”;甚至还有32% 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没有必要”。由于缺乏学校统一的宣传引导、组织推动,包括对教师的教育培训等,导致部分年轻教师对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全局性全面性把握不够,顶层思考不深,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整体设计,呈现散点式、碎片化现象。

2.2 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存在不足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关键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要回归高校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专业教学中,既“树人”更要“立德”,既“传道”更要“解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但部分教师“术业有专攻”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为割裂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认为专业课程只管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价值引领”应该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有关调查显示[9],此前有86.8% 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归自己管,应该由辅导员等负责;72.7% 的专业课教师只是单纯从事专业教学工作;能够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的专业课教师仅占28.1%。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的是一场思政理论水平和思政业务能力的考验和挑战。专业课教师因为教育经历、专业背景不同,其课程思政能力一般难以比肩思政课教师;即使在专业课教师群体中,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思政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比较陌生,在备课、授课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运用思政育人技巧方面力不从心,加之传统专业教学思维方式的限制,很难自觉在实践教学中较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制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2.3 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特性的影响

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独特且复杂,有着显著的群体特征:一是自我中心意识比较突出。专业目标明确,个性张扬,喜欢实践超过理论。二是自我认知水平不高。思想多元但视角狭窄,遇事浮躁情绪多变,耐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强,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三是文化基础较弱。高职专科起点相对较低,生源种类多样,例如,现代造纸技术专业包括了自主招生的学生、学考和高考入学的学生,一定程度存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能等方面的问题和差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意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和规律、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和方法,全面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质量。

3 现代造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以文化人”浸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本文以现代造纸技术专业“以文化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为例,针对课程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总结形成以下推进策略和实施路径。

3.1 植根专业特色,凝练“以文化人”课程思政内核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技术创新、造福社会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创新发展的重要文化名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印记。在推进现代造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突出强化顶层设计,运用系统思维,凝练形成了“以文化人”为内核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体系。一是优化现代造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引入资源,创建了纸文化博物馆;二是强化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围绕“以文化人”内核,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等,提升文化育人成效;三是一体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文化育人实践,系统梳理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全领域、全流程的课程思政因素,构建形成“以文化人”浸润模式。

3.2 建强混编教学团队,落实“以文化人”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以文化人”关键在教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聚合校企人才,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的混编教学团队,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深化教师协同,将专业文化、思政元素、职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之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聚合混编教学团队的力量,分别从认知、技能、情感等多种维度,重塑现代造纸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共同研制课程标准,重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充分彰显文化育人因素,落实“以文化人”。如,在认知目标方面,以掌握现代造纸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拓展学生对现代造纸技术演进历程、发展趋势、最新应用以及理论探索等情况的认知,引导学生纵向思考、横向比较分析能力提升。在技能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实际工作中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在科研、竞赛中运用理论知识和技术探究本质的思维能力,在应用层面为高端精准技术进步和纸品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在情感目标方面,首先通过课程简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强化课程育人效果,培养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3.3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提升“以文化人”课程思政融入效果

一是修订教学大纲,明确思政教学目标、达成方式等。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操守、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二是找准专业知识教学和文化育人的契合点,系统开展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政育人元素,编印相关辅助教学材料,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如教学内容方面,结合专业基础理论教学补充当前生产生活实践案例,以及现代造纸技术在生物医药、资源环保以及电子产品中的新应用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内在联系,培育科学创新精神,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材教辅方面,挖掘学科知识背后的故事,讲述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险阻、锐意改革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感受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甘于淡泊、勇于奉献的科学精神,以及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激发青年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自觉奉献国家民族的豪情和斗志,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活动开展方面,在功能纸项目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调研、分析市场上丰富多彩的各种纸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应用所学,探索、创新更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纸品。

3.4 跨界整合资源,构建“以文化人”课程思政浸润模式

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密不可分。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提升系统思维能力,有效整合企业、院校、行业和政府的各类资源,增强专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育人效果[10]。现代造纸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探索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强化资源整合和系统应用,一体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文化育人实践,构建形成“以文化人”浸润模式。如校企联合组建混编教学团队,建立教学教辅资源库、纸文化博物馆等,为“以文化人”育人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组建专业学生社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力,积极组织开展系列专业实践、社会科普宣传等,形成浓厚的学用结合氛围,在服务社会、传递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育人效果。

4 结论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既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加强前瞻性思考,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全局性谋划,在体系规划上加强系统性布局,在落实推动上加强团队建设,聚焦重点难点,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推进专业课程思政落地落实。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