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时代下加速江西省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2023-02-12 00:34曾爱民周伟翔
江西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江西科技企业

曾爱民,周伟翔

(抚州市科技项目服务中心,344000,江西,抚州)

0 引言

时隔4年,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再次亲临江西考察调研,听取江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对江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为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充分体现了对江西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江西,实践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让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1],尤其是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高度,提出要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这是对江西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 江西省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西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一大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的重大工程和战略举措,加快构建江西特色区域创新体系,2022年江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3.36%,较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继续稳定在全国中游水平[2]。

1.1 助推科技攻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22年江西省共投入研发经费55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江西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稳步提高至1.74%,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8位,中部第5位[3]。2022年8月9日,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江西兴国县正式竣工,实现将稀土永磁磁浮技术与空轨技术结合,建成中低速、中低运量的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同时聚焦“2+6+N”重点产业,江西遴选实施重大科技研发专项超60个,在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取得进展,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超50项。

1.2 构建创新高地,资源集聚更加凸显

近年来,江西坚持把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作为重要路径,提高链接效能,加快科技平台和高端人才一体化布局。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等创新国家队在赣落地,结束了江西没有国家级科技大院大所的历史;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创新天然药物与中药注射剂等一批“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也相继落地。2022年,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获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项目联合了6个中科院科研院所、3家相关优势科研机构、高校和9家全国重点企业科研力量,集中突破稀土在大型海上风电、汽车新能源、通信材料等战略应用领域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总经费达9亿元。

1.3 厚植发展沃土,营商良好科技生态

江西深化改革科技项目资金管理,紧紧围绕重点产业迫切需求,加大单个项目支持强度,解决多年来各方反映强烈的科研项目资金“撒胡椒面”行为,让有限的研发投入用在“刀刃”上。创新科研项目组织形式,推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赛马争先”制,面向全社会广发“英雄帖”,让真正能创新、能出大成果的科技人员有机会、有舞台。同时通过推行“减负行动”和科技计划项目“包干制”,开发科研助理岗,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让科研人员从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中。

2 制约江西科技创新因素分析

江西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标准和要求存在一定落差。

2.1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有待发挥

创新型企业偏少,截至2023年7月底,江西省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 318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靠后,与中部的湖北省21 105家、安徽省14 059家、湖南省14 284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研发活动水平偏低,投入强度为1.74%,仅居全国第18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4%;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偏低,科技创新缺乏稳定的平台支撑。

2.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缺乏产业链创新领先者和领跑者,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产业研发在外、高端产业低端化的短板仍然明显。科技型企业孵化能力不强,孵化器孵化资源及孵化成效均与先进省份有明显差距。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有短板,不同程度存在产业链短、缺乏龙头企业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3 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有待强化

虽然江西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但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仍然较少、作用发挥不够,引领争取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资源竞争力不足。以院士为例,江西籍的两院院士超60名,但是江西省实际拥有两院院士较少。科技奖励对创新的激励不足。近年来,每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数仍维持在100项左右,且近年取消了省级以下政府奖励,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奖励未能有效补位,科技奖励面与万众创新的大格局以及科研人员对社会认可的强烈需求形成较大反差。

3 全面提升江西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与对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4]。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科技创新成为构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江西正在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在今后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科技兴赣六大行动,积极倡导“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产出真成果”的创新文化,有效树立“投入要问产出、花钱要问绩效”的工作导向,着力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全面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生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撑[5]。

3.1 强基固本下好“先手棋”,助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既是极佳的“出题人”,也是极佳的“答题人”和“阅卷人”,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一方面,要激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主体。要强化科技领军企业的主导地位,就要通过深化此次科技系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发展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做强做优做大一批科技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要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要求、企业自主创新新需求,给予企业和企业家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更多的参与权,逐步形成科技领军和骨干型企业协同高校、科研院所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的新局面,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产学研协作不畅、产业基础薄弱、科技成果转化难等症结。另一方面,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科研组织机制。企业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项目为牵引,创新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模式,如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共同组建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敏锐把握市场需求的优势,把创新更有效地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和新产业;探索实施科研人才流通机制,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如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优秀年轻科研人才企业实践锻炼,硕士、博士、博士后企业实习锻炼机制,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3.2 谋篇布局下好“关键棋”,打造创新平台“强力磁场”

创新是“走在前”的核心动力和最大势能。站在全新的高度布局未来,努力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一方面,要坚持融通链接,逐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购置高端的研发仪器设备,提升研发能力,联合区域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引进区域创新型人才,从而孵化出高新科技企业,进而转化出科技成果,形成从无到有、由小及大、良性循环的区域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产业导向,形成创新资源协同联动新枢纽。要充分发挥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网络化设计,完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耦合联动和利益分享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针对产业界面临的底层基础技术和工艺、新材料、关键元器件、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基础软硬件、基本算法和开发平台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科技创新平台应提供共性解决方案,以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提升产业链的掌控力。同时,将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视角拓宽至全球,支持省内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发起全球性大科学计划和项目,使其成为江西省乃至我国与国际科研和创新体系对接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3.3 凝心聚力下好“制胜棋”,助力科创企业“枝繁叶茂”

要持续强化科技服务,充分发挥政策、金融等支持作用,加大政策奖励兑现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方面,要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拿出“真金白银”满满诚意,为企业注入“强心剂”。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产品的专项政策支持。要建立专利、品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立以保护专利、品牌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增设短期专利品种,探索专利权资本式运营。要进一步加大自贸区的优惠税收政策,强化园区孵化作用,对企业研发减税,对企业委托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予以税收减免。要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可以探索建设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和风险管理技术,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另一方面,要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抢占“新赛道”。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信、发改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科研-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培育机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同环节,以定制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帮助企业深耕细分领域。要加快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建设特色产业集群等先进模式,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持平台,促进产业资源在中小企业间快速流动、高效转换。要加强产业链发展的宏观规划与协调指导,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的良好生态,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场景应用、共享生产要素,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吸引上游企业参与下游企业产品开发。

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总之,江西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潜力,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江西科技企业
江西银行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爱江西奶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