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在创设多彩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12 09:21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变废为宝美术材料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 梁 亚

初中美术教师将“变废为宝”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之外,还符合现阶段的环保型社会发展趋势。具体教学时,要想通过“变废为宝”的理念创设多彩课堂,教师应合理运用各类废旧材料,对其潜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促进其利用率的提高,并获得良好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技能。

一、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废旧材料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在大量消耗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浪费。所以,将废旧材料应用到美术教育中,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许多具有价值的废旧物品,诸如塑料制品、废纸、碎布等,此类物品在美术创造中拥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变废为宝。学生在利用废旧材料时,能思考其来源与作用,然后立足于美术角度进行创作,感受废旧材料拥有的价值,形成正确的环保理念与意识。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教学素材

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十分常见,且来源广泛。所以,美术课堂中的废旧材料涉及素材丰富的特征。对于废旧材料的来源而言,大多为小工具、边角料以及废弃物等,价值偏低,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再利用,可以提高其价值,并充实教学内容。同时,因为存在材料来源广的特点,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可以运用泡沫板、废纸板、树枝、树叶等,所以教学素材十分丰富。基于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整理与运用相应素材,学生则能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素材进行收集,然后于课堂中进行利用。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不能只重视画作的欣赏以及绘画手法的讲解,还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开展创作与应用活动。废旧材料则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参与平台。学生能通过针线、剪刀以及胶水等工具,对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加工。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让其亲自动手,视频与教师演示无法让学生准确理解创造过程,也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创作成功之后的满足感。同时,在运用废旧材料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共同创造,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流。

(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运用废旧材料,主要涉及两种方式,即教师资源规划与学生创造开发。要想实现变废为宝,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走出思维定式的束缚。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应先明确最终造型,然后根据结果对材料需求进行分析,以便在废旧材料中选择相应的素材,根据步骤创作。例如,将纽扣作为眼睛等。通过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实现开发大脑与加强逻辑思维的作用,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开发创造,为其搭建创作的良好平台。

二、废旧材料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利用现状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首先,美术学科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重视,部分学校与教师缺乏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准确认知,进而导致学生局限于理论课的学习中。同时,在具体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也只是向学生传授各类绘画技巧,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进而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另外,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美术为副科,不必投入过多时间与精力。受此观念的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不高,并缺乏探究美术内容的积极性,这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初中美术教材中涉及利用废旧材料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时,废旧材料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原因在于一些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并未发生转变,缺乏对美术课程的重视,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此类教师通常会直接跳过与废旧材料运用相关的课程,抑或是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动手进行创作,并影响其环保意识的提高。其次,废旧材料的运用存在形式化严重的情况。一些教师在进行废旧材料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材料主要由自己准备,学生未参与到材料收集过程中,进而缺乏对材料来源的认知。尽管教师准备材料可以让学生节约时间和提高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学生也未参与挖掘身边的美的过程,使得废旧材料在教学中失去了意义。

三、废旧材料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一)引导学生积极收集废旧材料

日常生活中各类废弃物品随处可见,如纸盒、塑料瓶、旧挂历、包装纸等,如果将这些废旧物品随意丢弃,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与周围环境,留心生活中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收集废旧材料,然后将其应用到美术创作中。

例如,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家里收集部分能用的废旧材料,然后结合材料材质、颜色、用途以及外观等,指导学生对其予以分类整理。然后,让学生讲一讲对不同废旧材料的看法,分析其价值,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比如,部分学生认为树根形状千奇百怪,能创作出许多艺术品;部分学生表示树叶的形状各异,可将其拼接成不同的美术作品;部分学生提出包装纸上的图案十分漂亮,可将其拼接成精美的图案;还有部分学生总结出生活中包含许多美好事物,我们应善于观察与发现。由此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废旧材料,学生能立足于自身审美,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废旧材料的美,然后采取不同方式对这些废旧材料进行收集与加工,顺利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

(二)通过美术教学明确废旧物品的教用价值

在初中美术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运用废旧材料,除了有利于贯彻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之外,还能指导学生发掘、整理以及改造生活中不同的废旧材料,以此加强其动手实践、创新、审美能力,并树立起正确的环保观念。第一,运用废旧材料,学生能拥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以此培养其动手实践与创新思维等能力,确保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自身想象加工废旧材料。第二,运用废旧材料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随意丢弃的废旧材料,不只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而在美术课堂中对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可以让学生客观、理性地对待这些废旧材料,并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认识其价值,进而在废旧材料开发与运用过程中加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并养成节约的习惯。第三,运用废旧材料创设多彩美术课堂,能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进而顺利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比如,教学“立线装饰”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废纸、旧毛线等,进行拧、编、卷、折、缠等装饰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立线装饰的美,并在动手实践中增强自信心以及美术鉴赏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三)立足废旧材料优化校本课程开发

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废旧材料,其本身价值不高,我们可结合其色彩、造型、材质等特点,挖掘其在美术教学中具备的价值。通过此种方式,除了能让初中美术教学素材更加丰富之外,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对废旧材料进行分类收集与整理,以此减少学习与运用障碍,提高废旧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适用性。同时,初中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筛选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如旧衣服、废旧泡沫、塑料瓶、纸箱子等,然后将其运用到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还应注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诸如农村地区可将秸秆、树枝、泥土等融入美术课堂中,通过对这些乡土资源的利用,可以促进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效果的提高,并更好地调动学生创新思维。比如,教学“物品上的花廊”时,教师可将部分废旧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如秋天的银杏叶、枫叶,日常生活中的旧光盘、瓶盖、老旧不穿的衣服、过时的挂历等,均能成为学生进行图案、纹样学习的资源。以挂历为例,学生可将其作为剪纸的材料,裁剪出各类涉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图案与花纹。

(四)通过废旧材料让美术作品丰富多彩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废旧材料,符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并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在生活中积极寻找素材,发现生活的美和创造美。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废旧材料还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符,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初中美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相信每一位学生均拥有学习美术的潜力,对此教师需立足于多个角度掌握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设置更加科学与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支持学生大胆想象与动手创作。艺术并非简单临摹,而是升华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漂亮的手工灯饰”过程中,教师可提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类废旧材料,即矿泉水瓶、纸杯、毛线、报纸、雪糕棒、麻绳以及吸管等。然后将“灯饰”作为中心,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将这些废旧材料顺利制作成灯饰,这就需要掌握这些材料的不同特性,以便结合材料属性运用相应的制作方式。例如,柔软的麻绳可运用缠绕的方式;纸杯可塑性强可运用剪切、拼接等方式,让杯子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筷子可通过重复、变异以及旋转叠加等方式进行拼接,制作立体灯饰。奇迹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出现,智慧的活化则需要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他们就能通过身边的材料制作出不同风格的艺术品,进而让美术作品丰富多彩。

(五)根据废旧材料开展各种活动

学生在对废旧材料进行收集、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能掌握部分美术知识与技能,并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废旧材料的价值。为此,要想促进学生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展现,教师可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指导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美术作品,让学生体验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美的过程。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可以运用废旧材料开展美术教学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美术设计等相关活动,让美术教育向课外进行延伸,以此拓宽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空间,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制作布贴画,让学生收集各类碎布料,在收集碎布时学生能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同时开发这些事物的利用价值。然后学生开动脑筋,亲自设计与裁剪、制作和修改,最终制作出精美的美术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意见。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和学生相互评价,分析值得大家学习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表扬学生的良好表现。此种美术设计活动除了能实现对废旧材料的合理运用之外,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创造的过程是快乐的,学生的潜力则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可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让他们将自己的智慧展现出来,并指导其通过适宜的想象,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转变成美丽的美术作品。凭借此种方式,除了能实现提高学生美术创造技巧的目的,还能丰富学生对于美的感受。

(六)健全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废旧材料,教学评价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评价与教学方案的持续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加强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第一,注重对美术课程开发成果的评价,分析课程内容是否关注废旧材料的开发和运用,以及教学方案是否完善,课堂中的废旧材料是否拥有可行性与适应性等。第二,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诸如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创新能力,以及环保意识、节俭习惯、审美鉴赏素养等,对废旧材料教学方案进行了优化等。第三,重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除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相互评价。例如,在教学“自然与生活的定格”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自然和生活中收集各类废旧材料,然后将其制作成美术作品。针对学生创作出来的优秀美术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抑或是集体展示。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授予学生“收集能手”“创作家”等称号,这些称号对于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各类废旧材料十分常见,初中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收集,然后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创新,实现变废为宝。这样除了能缓解废旧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之外,还能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并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美育,确保学生能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运用智慧与双手创造美,最终实现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变废为宝美术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变废为宝”
材料
差错引领,变废为宝
转变视角,让应用文“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