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自信的初中语文学习活动设计

2023-02-12 09:21广东省珠海市平沙第二中学龚彩虹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红色

广东省珠海市平沙第二中学 龚彩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多元文化格局的实现,外国文化的输入对于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初中生文化优劣的甄别能力较弱,很容易在文化选择中迷失自我,从而导致文化自信的缺失,影响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属性,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语文认知基础,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语言、文字、思想、民俗、节日”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的任何一项内容都可以发展为健康有意义的兴趣爱好。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书法练习,皮影戏、舞狮子、踩高跷等民俗表演,以及对老子思想、孟子思想等内容的研究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我国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一直以来,孔孟思想对我国的影响非常深,其中弘扬的仁、义、礼、智、信等内容更是良好德育素材。当学生深入研究了孔孟思想,那么他们就能深入感知到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并会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进而就能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立志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文化是民族得以延续的血脉,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根基。而传统节日文化中体现出的“爱国、勤劳、亲情、友善、文明、礼仪”等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例如,端午节由来的传说,就与爱国英雄屈原有关;春节民俗中的“蒸年糕、扫房子”等更是体现了中国世世代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与文化习俗相关的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进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实施传统民俗学习与表演活动

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尤其是在古代,民俗文化表演就是民众主要的娱乐活动。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民俗表演活动几乎销声匿迹,所以民俗文化活动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指向文化自信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民俗文化活动点亮语文课堂,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活动。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家族中精通民俗技艺的长辈,到校内进行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表演,并教授给学生简单的民俗文化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引导学生将优秀的文化传承开来。以“剪纸”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索以及查阅书籍资料的方式,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剪纸学习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分享他们课下收集、总结出的内容,从而加深对剪纸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教师将纸张、剪刀以及刻刀等必要的材料和工具发给学生,然后邀请来的民俗文化爱好者会在学生面前直观呈现剪纸的各个活动细节,包括如何运用剪刀,如何剪出精致的图案等。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并引导学生结合课件视频展开模仿学习。如“变脸”,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变脸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变脸的整个过程,感知我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引导学生尝试着自主学习。类似的民俗文化活动,还有泥塑、杂技等,教师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呈现出来。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民俗活动的表演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将其表演出来,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成就感。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与兴趣爱好,可以选择表演剪纸、杂技、泥塑,或是戏曲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只要学生在民俗文化表演中有出彩的地方,教师就要对其给予正面评价。

(二)组织实施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

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传统节日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手抄报能将节日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符合初中生的兴趣认知特点。如现代社会背景下的重阳节,已经和尊老敬老等有机结合到了一起,因此学生可以绘制尊老敬老的图画,可以抄写尊老敬老的语句,也可以自主写作自己生活中尊老敬老的真实经历等。当学生创作好手抄报内容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作品公开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阅读与学习,从而使得学生以多元化的思维视角理解重阳节的内涵。类似的还有中秋节,学生也可以围绕月亮或者是家人团聚等主题制作手抄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亲子美食活动,并引导学生将其拍成照片、视频,上传到指定的信息平台。我国的美食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而且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伴随着相应的美食文化。春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会蒸年糕,做地方特色菜;元宵节,人们会吃汤圆;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中秋节,人们会吃月饼等。每一道美食,都凝聚了满满的亲情与关爱。学生可以在假期时间积极参与到美食的制作活动中。以端午节吃粽子为例,学生可以与家人一起浸泡粽叶和糯米,一起煮粽叶并包粽子。其中,包粽子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如果包不好,则容易漏米。学生可以跟随家人多多练习,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熟能生巧的含义。当学生将自己制作美食的视频上传到指定的信息平台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观看分析,并互相交流各自的美食制作技巧,从而用实际行动将我国的美食文化传承下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传统节日家庭氛围的交流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家人一起过节的情境,从而深入感知社会中的传统节日氛围。如家人一起旅游的故事,家人团聚的情境,家人一起打扫卫生、做美食的情境等。讨论交流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过节情境,感知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三)组织实施经典文化阅读活动

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也是学生需要养成的终身习惯。经典诵读活动能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进而能有效熏陶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经典文化阅读活动,让经典书籍成为连接现代与未来的桥梁,从而切实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大多数初中生都希望在比赛活动中有好的表现和比赛成绩。所以当学生知道具体的比赛内容和比赛时间后,就会加强自主练习,进而就会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我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经典名著内容中表达的典故等。如古诗词的经典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含有“春”的古诗词,就像是“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比赛环节,参与比赛的选手依次诵读含有某一关键字的古诗句,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可以获得比赛胜利。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诵读某一作者写作的古诗词,正确诵读内容最多的学生获得比赛胜利。不仅仅是古诗词,有《论语》《千字文》等国学经典,也可以是诵读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在线的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经典诵读就像阅读一样,需要学生坚持。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参与经典诵读比赛,偶尔诵读练习,那么经典诵读活动就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在线平台,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直观呈现学生的诵读状态,并能记录学生的诵读次数与诵读时间。学生每天都要抽出5分钟的时间,在线诵读经典文学内容,具体可以是在班级信息平台上诵读,也可以注册APP账号,然后在APP上诵读打卡等。教师要及时查看学生的诵读情况,并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典诵读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

(四)组织实施红色革命文化相关活动

红色革命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能有效熏陶学生的思想品质,且能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感知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而且红色革命文化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因此教师要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红色革命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演讲活动。演讲活动有助于演讲者声情并茂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能引导学生积极搜索与演讲主题相关的材料信息,进而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搜索与红色文化主题相关的故事信息,然后在阅读收集的基础上写作演讲稿,并将其声情并茂地演讲出来。无论是演讲者,还是聆听者,都会较为全面地了解红色文化历史,更会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遗址参观活动。如果学校周围有红色文化遗址,或是革命先烈的故居,或是红军的医疗救治场所,或是红军的武器生产、存放场所等,都属于红色文化遗址,都在提醒着后人勿忘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参观遗址,一边了解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如果学校周围没有红色文化遗址,或者是距离非常远,那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红色文化遗址图片或者是视频,引导学生在线参观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故事交流活动。当学生通过阅读以及参观遗址的方式了解了多个红色文化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红色文化故事的交流活动。学生要将自己了解到的红色人物故事或者革命战争等内容积极分享出来。如学校当地有著名的革命英雄,那么学生同样要分享关于著名人物的生平经历等。而且学生也可以交流自己对革命战士的钦佩之情,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五)组织实施校园主题文化活动

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具有连续性与长期性,而且校园文化主题均是积极向上的,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加强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的设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如学校每年组织的秋季运动会,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教师还要向学生普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运动发展史。建国初期,我国的体育运动刚刚起步,无法在奥运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越来越多的体育健儿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体育运动事业息息相关。教师要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比赛,力争为班集体赢得荣誉。学生会在积极准备比赛以及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形成坚韧、团结、拼搏等良好的精神品质。

还有学校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活动,其中包括升国旗、唱国歌、学生代表发言等多个环节。这一主题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又能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与纪律教育,还能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风貌;使得学生自主规范自身的行为,积极践行文明、团结、友善、自律等良好的品质素养。

当然,不同学校所创建的文化主题活动也不一样,无论学校的文化主题活动形式如何,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文化自信,都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积极准备、设计与参与。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热爱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既能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内涵,又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基础,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红色革命文化活动、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以及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红色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追忆红色浪漫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