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实践

2023-02-12 10:03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卜田君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互动式法治道德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 卜田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基础法治知识和道德观念,帮助初中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好公民,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比较枯燥,以至于对初中生而言成为一门“催眠课”,根本无法达到开设这门课程实际的育人初衷。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应用互动式教学这种新型模式,可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互动式教学,即把教学视为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新型的、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初中学生的独立性,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就感。而且互动式教学模式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思想观念的碰撞,改善师生关系,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要求初中生对学科有正确认识,积极地矫正观念,重新定义其存在的价值,走出之前较为枯燥、单一化的道德教学误区,反馈并应用于生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将实际的生活场景置入教学中,形成生活一体化的育人机制,教学编写则为多元视角对话、沟通过程,所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能扩大生活经验,意义重大。学生在学习该科目时培养生活必备能力,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成为合格的社会小公民,更清晰、深刻地了解生活百态和法治社会。因此在道德与法治中应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课程核心素养,呈现出生生、师生和生本间的言语交融,培养积极应用于生活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需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当地的地域特点来加工教学内容,且其具有实践、综合、生活性的特点,在应用教育信息化时,需坚持走“普及化”的道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灵动、深刻,更好地呈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成果。但是,因学生年龄较小,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较差,在课程上要积极应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需先引入谈话,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互动方式,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互动式教学意义

(一)道德与法治课互动教学主要特点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着人文性、社会性等知识点,以及一些法律知识。教师要借助互动式教学模式,营造起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认真学习法治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初中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这种双向互动的方式能明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转变之前教师高高在上形象。除此之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让学生产生共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个人魅力也会影响学生,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的认同感,平等交流还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会充分展现自我特点,师生深入研究并认真思考,实现新课标改革目标。

(二)主要意义

1.创新课程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课程内容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学生认真学习法治教育和道德修养等层面的知识。但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初中年级的学生会片面认为这是一种说教式教育,对课程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内容也未与生活和学习产生直接关系。所以初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应选择互动式教学模式,如激烈的问题辩论、时事分析、讨论、交流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公民意识和社会理念,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学目的

初中学生的年纪尚小,还未形成完全正确的三观,极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促使初中学生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仅能促使初中生通过这门课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在课堂上的案例分析,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发生的热点事件,并让学生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成为合格守法公民的意义。

3.提升教学质量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可有效引导初中学生适应初中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知识,当遇到法律或道德问题时,积极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教师通过把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理论知识应用,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转化理论知识为生活服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能促使初中生能直接发表看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及综合素质,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时事新闻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沟通交流技巧等。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互动式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引领缺位

道德与法治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半以上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虽然开展丰富多彩学习活动,但仅仅是把全部教学活动丢给学生,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师不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及误读,带来的实际不良影响就是,教师引领缺位,造成学生学习收获较小。

(二)缺乏思想深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初中生获得情感方面的升华,实现心智全面发展,促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深刻。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课程所开展的活动过分重视,教学进程较快,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于是课堂上学生缺乏思考,其认识仅仅停留于较感性的层面,淡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以及其自身蕴含的意识形态属性。

四、初中道徳与法治课程互动式教学实施路径

(一)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积极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需保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同时自己要扮演好课堂引导及组织者的角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借助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具体学情,结合学生特点,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能在课堂学习中带着问题开展有效的交流及互动。例如,在“感受责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提问:“中学生有哪些责任?”“生活中不同职业人具备的责任有哪些?”在此问题的基础上,班级中的学生在组内进行热烈、积极的交流及讨论,以此有效强化初中生对课堂的理解及认识。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入互动

通过回忆或体验的方式,学生构建出有关知识,但是可能单纯是感性的体验,是粗浅的认知。例如,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时,一些学生认为只有赚到大钱,成为成功人士,才是所谓生命的意义。因此学生需不断完善、深化和修正自己的认知,教师进一步组织生生、师生等深入互动,形成全面、深刻、全新、正确的认知。

师生互动,就是坚持以问题为载体,进行有意识的引领。教师基于学生认知的基础,帮助学生澄清价值。教师可对学生所认为的“赚到大钱,成为成功人士”的论述,实施必要的互动式教学。教师言道:“赚到大钱,成为成功人士的人生固然很有意义,但这就是有意义的人生吗?”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当前社会上存在为富不仁、有钱爱炫富的人,这样的人即使赚到大钱,过的也不是有意义的人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较为满意,说道:“赚钱需赚得其所,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否则一个为富不仁、有钱爱炫富的人,将难以体现出人生价值。所以说那些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富的人的人生并无意义。”学生回答道:“肯定没有意义。”教师追问缘由,学生答:“因为违反法律可能会被判刑,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教师紧接着让学生修正之前的观点,学生答:“赚了钱不炫耀,通过合法的方式赚钱,如把钱用于投资,或者做慈善等,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不断修正及完善赚大钱与生命意义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模式,需教师创设恰当的问题,抓住学生认知中片面、错误的地方,逐渐引领他们形成全新的认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些互动式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看法。例如,在“体味友情”的学习中,组织学生深入互动交流,促使学生能对沟通、真诚、友情、朋友等问题有深刻的感悟。

生本互动需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把文本的意义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二次处理教材,沟通文本的意义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得出独特理解;同时要坚持以生为本,营造生本互动的良好氛围,最终激活思维,深入文本开展互动,挖掘文本潜在资源,积极地联系生活,真正从文本走向生活。

另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案例学习无疑是极其关键的学习方式,好的案例能引领学生思维成长,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需对案例实施合理布局,精挑细选,恰当呈现,从而更好地实现和案例互动。

(三)实现师生的情感互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实现和学生积极互动。通常情况下,一些教师仍旧选择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更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如果教师能借助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及准确,则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另外,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营造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也会显著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具体案例教学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案例教学法较为常见,通过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新闻、现实生活为实例,完善和丰富教学方式。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借助互动式教学模式,能缓解课堂知识的乏味及枯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例如,针对本节课的音频、视频、图片资料,教师联合互动式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具播放,便于初中生进一步认识这门课程,明确分辨出什么是道德行为,升华学生对生活中美与丑的认识。

五、结语

传统教学手段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尽如人意,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整体上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吸引力更高,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加明显,成为当前最适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互动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