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构图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德育渗透

2023-02-12 10:03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品鉴意念创设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 徐 敏

情境教学理论很好地顺应了当下新课标在新形势下的综合育人要求,呼应了英语课程人文属性的达成,助力了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使命的实现,但它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仍有诸多局限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局限在课堂等具象的情境和文字中,还应存在于具象之外,文字之外。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设意念情境,利用主观构图,增加对构图情境的代入感,是实现英语教学多维教学目标的关键。在倡导素质教育、高举德育旗帜的今天,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主观构图创设意念情境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文本,于细微处捕捉有效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引发学生共鸣,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大课题。

一、意念构图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传统情境教学法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充分运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情境,或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切身感受。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想象方向性更强,创新也更加积极。基于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阅读文本过程中,采用边阅读边在脑海中主观构图,并跟随对文本内容的阅读进度推进,逐步完善这一主观构图的意念构图情境教学模式;和学生同步创设与教学内容贴合的主观构图意念情境,帮助学生增加对构图情境的文本代入感,很好地达成此类文本的多维教学目标。

二、意念构图情境教学模式下德育渗透的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与提出,现如今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各类课程融合,协同服务于学生的综合成长。想要实现从传统技能教学向技能和思想教学转变,实现英语课堂语言文化和思想品德的融合已经势在必行。英语教师要充分把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人文性要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于细微处着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提高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及时修正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润物细无声——美文哲文共读,深入品鉴赏析

对大部分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真正起效的德育,绝不是硬性地说教、斥责或者强行灌输,而应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深入挖掘授课内容中的德育素材,以“润物细无声”之态,引发学生共鸣,开展师生美文哲文共读,深入品鉴赏析。

案例一:

在7B的随堂反馈练习中,有一篇这样的完形填空。作者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他分享了和父亲一起去爬家乡烟台附近的昆嵛山的经历。行文的末尾段,作者这样写道:

Whatever the result is,at least I have tried my best.I believe I canmy dream come true.

( )1.A.wish B.dream C.idea D.plan

( )2.A.keep B.know C.make D.stop

对这样一篇完形填空,教学中教师首先一字一句带领学生置身文本之中,发挥个人想象力,将自己想象成那个和父亲一起去爬山,同时内心经历挣扎反复的中学生。确立了角色代入之后,教师逐句和学生一起在脑海中构图,同步创设与文章内容贴合的主观构图意念情境,并随着文本推进逐步完善该情境,水到渠成地实现学习知识的目标(选项的选择)、技能目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目标(文本末段情感主旨和人生思考的达成)。

文本的最后一段,作者基于内心所感,抒发了对人生对梦想的感触。以此为细微切入点,便是一个很好的德育素材。在这部分的处理上,教师采取的德育渗透策略是:让学生手握书本,全体哲文共读,有感情地朗读作者传达的哲理内容,多次朗读直至诵读,展开深入品鉴赏析,于行文之间,深度感知攀爬期间,作者经历了腿痛想要放弃,最终咬牙坚持爬到山顶,被山顶景色之美而震撼的历尽千帆过后的美好。

(二)积小流成江海——循序渐进,持续正向积累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形成和社会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持续培养当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为前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迪智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当前素质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社会素质的基本任务,而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主体——一线教师必须明确:对人的社会素质、内在品质的改造一直都是一项复杂、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故此,以学科课堂教学为载体的德育渗透,也必须是循序渐进、持续正向积累的过程,只有如此,方能彰显德育成效。鉴于此,同题材正向主题文本再次遇到时教师需做适当合并处理,带领学生求同存异,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最终将文本所得沉淀为个人内在稳定的社会素质和意志品质。

案例二:

在7B的随堂反馈练习中,还有另外一篇完形填空,和案例1想要传达的主旨不谋而合,但是文章写作落脚点却大相径庭,反其道而行之。文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小女孩Lily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的故事。她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因为遭遇了别人的一次否定而自暴自弃,一直活在不被人认可的自怨自艾中,最终放弃了自己梦想,却在若干年后得知:毁掉她一生的,不是她真的不适合跳舞,不是别人的否定,而是在被别人否定后她自己的轻言放弃。在行文中渗透主旨的末尾几段中,作者如下写道:

Several years later,the dancing group came to her town again.She decided to find outthe leader had told her she was not good enough.

This was his reply.“I tell this to student.”

“You've ruined(毁掉)my life!”she shouted angrily.

The leader went on,“I remember your present ofand how the thorns hurt your hands but you carried on bravely.It was a pity that you didn't take dancing like that and stopped trying so.So you are still not good enough for dancing!”

( )1.A.why B.how C.who D.what

( )2.A.no B.some C.one D.every

( )3.A.books B.dances C.flowers D.dresses

( )4.A.happily B.easily C.luckily D.slowly

对这样一篇完形填空,教师除了带领学生置身文本之中,确立角色代入,逐字逐句和学生一起在脑海中构图,同步创设与文章内容贴合的主观构图意念情境,还辅之以全体哲文共读,带领学生细细品鉴诸如“angrily”“decided”“ruined”“still”等选词的精妙之处和对心情的描述、主旨传达所起到的精准服务作用。同时,全体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传达的哲理内容,深入品鉴赏析。It was a pity that you didn't take dancing like that and stopped trying so easily.So you are still not good enough for dancing!

教师在教学中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翻回41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知两篇文章主旨的表达深意,文章主人公逐梦过程中的态度差异,以及此态度差异最终导致的结局差异。以此循序渐进、持续正向积累的方式,教师将同题材正向主题文本做了适当合并处理,带领学生求同存异,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最终达成对待梦想坚持不懈这一德育主旨的终极目标,助力学生个体在自己未来追梦的途中,坚定梦想,坚定自我,养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三)弘扬传统典故格言,提升英汉双语水平

在当今国际化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直是外语学习者终极能力的体现。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编排,把课堂作为学生德育的一线阵地,将传统主流经典文化,包括寓言故事、格言、典故、俚语等融入日常教学中,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拓展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多维度多渠道,提升道德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案例三:

在7B的随堂反馈练习中,教师还格外关注了另外一篇完形填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人物——丑小鸭Ugly Duckling。丑小鸭女孩Kate在学校里被同学排挤、嘲笑,但是她乐观、积极,有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最终Kate在真心帮助“我”渡过生活难关的一次经历中,让“我”看到了她内心的美好,“我们”由此共同收获了一段真正的友情。通过这次经历,文章作者“我”深深地感悟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并在行文末尾传达出自己真切的人生感悟:

I went over to thank Kate in front of all my classmates.“Thank you.”I said.I didn't care aboutpeople thought any more,because I learned that true beauty lies within.

Kate changed my life forever.

( )10.A.how B.when C.why D.what

在处理这样一篇完形填空时,有了教师带领学生置身文本之中,确立角色代入,逐字逐句和学生一起在脑海中构图,同步创设与文章内容贴合的主观构图意念情境的经历,学生对这样的一篇文本进行意念构图、情境构建的过程显得格外轻松。学生很容易地识别出:全班哲文共读、深入品鉴赏析的点存在于True beauty lies within。以此句哲文为素材,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的第一项拓展任务便是英译中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美”为关键词,头脑风暴一些描述美的成语:比如学生提到较多的“秀外慧中”,顺势将其翻译成英语“Beautiful in appearance and clever in mind”,一起探讨积累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教材9A“Unit 7 Reading”将要学习的Audrey Hepburn的照片和她关于美、关于人生的一些感悟名言。

Beauty is being the best possible version of yourself,inside and out.(美丽是尽可能地做最好的自己,从里到外都是最好的。)As you grow older,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one for helping yourself,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当你长大后,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手是用来帮助别人。)学生一边共读品鉴,一边凭借自己有限的中英文进行互译,提升对其中“美”的感知。对处在青春期,三观尚在形成期的初中生来说,这些美丽的图片和Audrey Hepburn如此真挚美好的语句,以及中英文语言的切换和价值观移植,对学生内心的冲撞和正向的引导是持久的,深刻的。

在探求“美”这一深度教学任务的开展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想象力是令人惊叹的。在汇总分享阶段,有的学生提到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的学生将情感升华到“Never judge a person by his/her looks.”的高度。由此开始了一场对“true beauty”的内心探寻之路,这对引导学生探寻真正的“真善美”,实现德育美育起到了很好的渗透作用。

情境教学理论自诞生以来,已很好地服务了各个层级各个科目的教学开展。从英语教学角度来看,该学科教学离不开具体情境,不论是客观创设的,还是主观构图的意象情境。因此,作为扎根一线的英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情境教学,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借此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新。基于想象力的意向构图情境教学模式对单独依托纯文本形式以期传达并实现多维教学目标,却由于时间仓促或其他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及时有效地构建具象教学情境来服务教学的教学案例具有实操性功效。每一位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都应该以本学科课堂为载体,深入挖掘本课程体系内部的德育素材,见微知著,以点带面,以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丰富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发挥英语学科课堂的德育渗透功效,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育。

猜你喜欢
品鉴意念创设
意念机器人(上)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涓滴意念汇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