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本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12 10:03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朱晓龙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学生本位数学知识数学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朱晓龙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式”为主,多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本位”缺失。现下的教学中,通过引入“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面对教师讲授中,有效降低压力,提高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故在新时期,重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把握,并在教学全过程加强引导,对实现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锻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更有效地学习提供了应用依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本位”的应用模式分析如下。

一、把握教学层次

(一)以活动掌握学生能力

小学教师在接手新班级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考核和训练,并在数学相关概念的讲解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基本的数学能力,在数学知识架构中及时做到查漏补缺;或在思维链接点上,有效提升学生应对数学问题的能力。多样化的活动开展可以在多元化的数学生活中,更深层次地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但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作为教学中的关键,只有监督和自制力的联用,才能真正唤醒“学生本位”,并以此达到锻炼学生监督、考察能力,实现有效教育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直观化演示课程的应用更能唤起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和性质的切身感悟,并在空间和时间上,让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高效,让问题的探究更科学,让数学更具“规律”性。例如,在教与学中,为充分实现“学生本位”,可引导学生于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圆,并在不同纸张上画两个相同的圆,最后,学生明白圆的位置及面积相等的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选择上以学生层次来制定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思维习惯养成和数学知识间的连接中,深度把握教学层次,并在个性化思维养成中,构筑起与数学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上,让教学方法更有效、教学效果更佳。

基于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及积极性,为其营造自主而乐学的环境氛围,使其能主动行使学习主权。教师做好启发者、导向者和组织者,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以学引思,把课堂学习交给学生,赋予学生活动、思考及探究的机会。合作是学生行使主体性权利的最佳平台,使学生不受教师的过分牵绊和干预,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由活动和自主思考,让本源本性自然释放。

1.按课型确定分层

在时间安排上,新授课在中下游学生中要保证25~30分钟,如此才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均能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确保知识“吃透”。而在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中,5分钟左右的授课时间,即可保障学生对基本的学习内容进行牢固掌握,而在学有余力、即下有界的无限延展中,得到启发。

2.按教学内容分层

小学教师在教材内容讲解上,除了要注意不同教材间的前后衔接,还要针对概念及例题所处章节位置,在概念、例题等的分层设计上,或加以点拨,或铺叙引申,或在引申铺垫中,以变式例题组、习题组等,在不同层级的学生中合理选用。数学教师基于该学习特点,要求在深度把握概念中,让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更符合实际,并在应用和掌握上,实现对概念本身及其广义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延伸。

3.提问分层

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令小学数学课堂焕发活力。对教师而言,除了有意识地编拟不同层次的问题,方便课堂提问,还要专门设计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并由教师予以适当地引导、点拨。

4.练习、作业分层

教师分层次选编练习题,并分别针对不同学生,着重在教学内容上从学生的实际能力上进行变通。如在设计作业上,要设计基础练习题、知识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在相关知识、课本等的练习和写作中,让练习更符合学生的层级。如在全体学生中,设计基础问题让学生全面掌握;在中游学生中,要求其在完成书本练习和习题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或在必做题中,中层学生选做,能力强的学生全部完成。分层作业设计时,还应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及学习中,实现“都吃饱”的作业设计效果。

5.辅导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日常开发和利用第二课堂。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实现对后进生的学习辅导,并在师生共同参与中,让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更高。从简单、基础的选题过渡到综合性习题,让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数学竞赛辅导等,最终培养出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三)以教学情境工具辅助教学

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便在抽象知识的学习中,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多媒体信息化工具的音视频及其图文图像处理工具等线上教学中,启迪学生思考,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

而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上,可在“连乘应用题”的教学中,由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益智数学”内容,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进一步理解和领悟相关问题,并直观感受动态的数学意蕴,最终以“学生本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还可通过图文图像处理技术,如播放教学短视频,制作教学课件图片,利用思维导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课堂讲解效果更突出,教学效果更深入。

在进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点的教学时,可由教师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如播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让学生一起制作篱笆门,并指导他们感受和领悟动画的意义,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明白周长与面积间的关系。

二、积极参与课堂

(一)以合作学习启发学生思考

由数学教师按照合作分组理论进行合作小组安排,并与相关学生组织小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帮助学生积极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习惯,让学生在真正的交流讨论中,更进一步聆听并积极表达自身看法。

(二)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精心设计研讨问题,给足学生时间,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指导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而剔除在合作交流中处于倾听地位的不正确做法。

在问题设计上,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师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在课内外交流、互动、协作中,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良性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中,更积极主动地习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具备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运用“学生本位”的教学新模式和理念,通过相关的教学引导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高效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节中,由教师给学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

教师作为教学的“搬运工”,应在“生本理念”思维发展的高度,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并达到有效降低教学难度的效果;还要求在自主探究式体验教学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重构”。如在操作训练上,通过实物演示,丰富学生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及积极性;精准把握教材内容,将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将教材用实、用活,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机会,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为指导思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掘,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深化了知识的认知体验,提升了学习自主性。数学中蕴含着创新思维,学生要自主获取、消化数学知识,要在数学教学的生成和展示中,让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性加以培养,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位回归”。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教师还要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让学习活动更真实,让数学问题的解答更快捷。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实现了“学而时习之”。在学科本位下更多地吸收问题本位的教学理念,致力于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切实增长数学知识,增进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平面的数学变得立体,将孤立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教具辅助中、数形结合中、合作探究中真正掌握小学数学规律,以问题促解决,以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

四、生活实践应用

在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性地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加以渗透,以此向深广度延伸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良好机会,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如布置家庭作业时,在“面积和面积单位”计算中,让小学生测量自家的房间面积。此外,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得以发挥自身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教师应把握最佳教育契机,向学生渗透新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在数学思维视域下,构建高效生本课堂。在生活化的数学知识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深度认清数学知识,让数学学习更实用,并能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生活相协同,最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让“教与学”更能立足“学生本位”,而发挥课堂教学效果。

以“分数的意义”章节教学为例,“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诞生和运用,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以生活化举例进行教学,循证学生本我,并能在分组学习、日常分享美味的蛋糕、趣味化切水果活动中,使教学情境更优化,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趋于趣味化,并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转换和习得中,更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主动完成学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理论知识用实践进行验证,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消化、吸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用生活化问题设置教学情境,将生活元素充分加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在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将生活中的课桌、黑板、书等长方形的物品展示给学生看,将教学中抽象化的概念转化为一种具体化的知识,这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及掌握;或设计对照试验,安排教师出去交流和学习等,使学生主动认真听课,遇到问题时积极进行思考。教师要重视学生,尊重学生。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本位”理念的创新和应用,旨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小学质量,发挥突出的教学效果。教师加强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认知,并据此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凭借有效可行的教学情境和方法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有效运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课堂回归上提供了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学生本位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以学生为本,让个性化阅读梦想成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