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比较阅读教学实施方法

2023-02-12 10:0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王立敬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阅读教学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 王立敬

一、明确单元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基于大单元设计的教学背景下,语文高年级的比较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从制定单元目标入手,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在目标导向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有所侧重地学习、掌握不同文章的文体、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特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单元目标时,需要先对每个单元具体的教学模块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和思考,了解单元内容中的重点内容;然后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明确通过单元教学活动,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基本能力;最后整合、提取单元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在同主题不同体裁文本的比较阅读教学中,如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和《秋天的怀念》的比较阅读教学活动中,两篇作品都是以“亲情”为主题对母爱进行描述的,但是两篇作品对母爱的描写角度及运用的表达方法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两篇文章表达方法的运用技巧,教师可设计以下教学活动。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自由讨论两者对母爱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对两部作品的描写角度及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认知。其次,由于《慈母情深》一文是对母爱进行描述,教师在讲解文章表达方法时,便可同步引入《秋天的怀念》这一同主题的阅读材料,通过对两篇文章表达手法的讲解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在表达手法方面存在的不同。最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认知,教师可引入同为亲情主题的《父爱之舟》。此文在卖茧子、逛庙会等多个生活场景中,运用多种表达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人物形象,彰显了父爱的伟大,且文章中生活类的情境较为贴合学生的生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深入理解具体知识点。教师通过三者之间的比较阅读,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表达手法的特点、作用、效果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创设生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的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机械式听课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课程标准的改革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阅读的实践中,解决相关的阅读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深入语文的内涵,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剖析完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后,还要能结合具体的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实际情境中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进行探索和分析,进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知识建构能力。

在同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与作品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内容变化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蕴含及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老舍先生的《母鸡》和《猫》两部作品的比较阅读中,两部作品的主题都是动物,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两部作品思想情感表达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文章中进行情感表达。在具体的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与动物相关的生活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由学生对动物情感引入老舍先生这两篇文章在情感色彩上的表达;其次,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动物的形象及其习性进行描述,对两篇文章在动物形象刻画方面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最后,对两篇文章的整体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体会“明贬实褒”和“欲扬先抑”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掌握同作者不同作品之间文章的表达差异,强化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阅读能力。

三、设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比较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将比较阅读中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整合形成了课堂教学内容。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适合拆分知识点的讲解,但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系统地消化相关知识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比较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以针对每个学习单元,设置相应单元学习任务,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将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有机整合比较阅读的新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相同文体作品的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从军行》这两首诗,它们都属于七言绝句,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报效祖国的情感,在表达方式上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景+事”方式。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前两句描述了祖国壮丽广阔、气势恢宏的大好河山,在后两句中则借雄伟的河山联想到了受金朝统治的原宋朝百姓的愿望和痛苦,表达了自己想要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而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前两句描写萧索、苍茫辽阔的边塞景色,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抒写了悲壮的沙场故事,表达了将士们戍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分析两者的情感表现可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采用的是先扬后抑,而《从军行》则采用的是先抑后扬。在实际的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简述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简要分析一下两首诗的异同点以及文体类型”等学习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对两首诗文本的学习、要素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具体知识点。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借助新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播放两首诗相关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想有效发挥比较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教师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教学反馈,及时反思并纠正错误,在不断完善的教学模式中提升教学质量。第一,课前教学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为了保证比较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根据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的效果、知识掌握快慢程度及课后的摸底测试,确保课前的比较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对课前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课中教学评价。对课堂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从学生参与比较阅读课堂的积极性、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入手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比较阅读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是否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后,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生互评的方式对整体课中比较阅读的教学成效做出评价。

第三,课后教学评价。课后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课外阅读为评价的侧重点。通过为学生设置课后“阅读链接”的比较阅读任务,巩固比较阅读的教学效果,完善比较阅读的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发挥比较阅读的教学价值,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语

基于大单元设计的比较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比较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不同作品的文学内涵,掌握不同作品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情感等方面的表达要点,体会语文阅读的魅力,是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法宝”。所以,教师在比较阅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对同主题不同题材、同作者、相同文体、阅读链接的比较阅读,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阅读教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