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言文字教学技巧

2023-02-12 10:03山东省德州市解放北路小学王淑英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小学生语言

山东省德州市解放北路小学 王淑英

随着现代化教学的发展,社会大众对语文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小学生做好原始语言积累,还要求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该阶段必备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真正能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他们对中华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应该帮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语言文字的积累,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语言文字教学技巧的重要性

(一)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是其他三项素质的基石,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则必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而小学生又处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拼音、汉字、词语,还要注意语言的使用,使他们更加熟练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将之转化为自身所学。

(二)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的理解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相互补充的,而语言的使用是以输入为基础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广泛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他们在日常教学过程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认识并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在课堂和课外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也不够,致使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在小学阶段加强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还会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教学本身涵盖的内容比较广,研究群体大多数为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更侧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层面,对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的理论研究是比较匮乏的,这也是致使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另一原因。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言的学习与使用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还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目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仍然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表达和使用文字的机会很少,教师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的交流和互动机会很少,课堂气氛很沉闷。由于学生的思维不活跃,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他们难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语言的使用中,从而影响了语言的组织和逻辑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自觉能动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多知识必须依靠兴趣去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习惯,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具体的语文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普遍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小学生对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对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了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必须贯穿于小学语文的各个阶段,并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首先,教师并未推动语言文字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全面整合,反而将识字、阅读、写作等模块隔离开来,只有在口头交流时,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语言,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其次,语文教学与识字、写字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教师却没有从各个层面全面地进行语文教学,反而习惯性地把语文教学孤立开来。这就制约了学生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应用。最后,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从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趣味性、科学性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的训练活动较为单调,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课堂活动缺乏弹性,学生参与程度低;同时,它还会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产生很大影响。

三、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的改善措施

(一)深入理解文章,夯实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教师借助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完全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所学的语言。教师要在教学中设计出一套既科学又灵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词汇,还能体会到语言的实际应用场景,清楚地认识到词语的使用技巧。此外,教师要在上课前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让他们对本章所讲的词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确保上课时间和提高教学效率,能有效地对关键词汇的使用进行解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做到声情并茂,并与相应的语言情境结合,不仅要讲解文字的含义,还要能使学生体会到文字所传达的感情。

(二)精心备课,利用好课外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之前必须精心备课,利用好课外的一切资源。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引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言文字教学前,必须精心备课,充实语文语言教学的内容,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的重视。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资源,对课堂文字教学进行扩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找到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学习能力。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将语言文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生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言文字,这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必须将课内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备课的时候将课外知识带入课堂,也可以将课堂放到课外。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植物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参观,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生活,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并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集中讨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自在。在课外,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必须帮助小学生养成实时阅读的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一下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野草》,鼓励学生将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并在复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将记录的问题拿出来向教师或者学生请教。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而且更容易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在课堂上以鼓励为主,巧用比赛

在经过精心备课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性,让小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满足感与幸福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网络将社会热点和具体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让他们将语言文字学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发地学习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巧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比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词、造句或者朗读。裁判也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自己。当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优缺点,再加上教师自己的评价,对优胜的学生加以鼓励并颁发奖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以鼓励为主,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还在学习阶段,必须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运用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将语言文字积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小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动画片,让学生积累相应的语言文字。

(四)给予学生开口表达的机会

语言的使用主要表现在写作和说上,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口头表达,让他们有更多的表达空间,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文字应用的培养。过去,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口说”,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把语言文字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语言文字学习的要求,设计出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其与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等相结合,如阅读课、识字课等,多提问,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以生为本”的思想,把“以教为本”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为本”,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五)加强背诵,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原始积累

小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增加语言文字的原始积累,才能达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质的飞跃,也只有当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真正掌握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必须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原始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背诵,重视对小学教材语言文字的积累。例如,在分析“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时,只有学生掌握了“日、照、生”这些字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字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这些字词的识别和背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教材进行具体分析,在讲解写作手法等内容后,还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表达方式及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背诵。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做到原始语言文字的积累,还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提升整个语文教学的水平。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在长期的日积月累过程中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精心备课,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用比赛,激发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小学生语言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是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是小学生
我有我语言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