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途径探索

2023-02-12 10:03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芝麻小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教师应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芝麻小学 张 涛

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标都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为此应加大对立德树人的研究力度,找出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之间的结合点,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

一、立德树人概述

立德树人中的“立德”指的是在坚持德育为先的过程中通过正面教育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合适的教育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坚持立德树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展现语文学科的功能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具备传授人文知识等功能,也具备德育功能,而进行立德树人培养有利于展现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例如,从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学科包括诸多教学要素,这些要素可以为公序良俗的传播提供载体,但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影响到了学科价值的体现。而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有利于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其他价值。

(二)有利于构建全面育人模式

在教育工作中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主要是通过德育这种方式实现的,但传统的德育主要以思想教育为主,存在形式单一、缺乏载体等诸多问题,无法吸引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不仅可以增强语文学科的价值,也可以增强德育的有效性,促进全面育人模式的形成。例如,语文教学可以针对文本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有利于将文化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增强立德树人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改变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更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学生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的思想状态与道德素质,而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有利于更新语文教学目标,创新语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之前,我国一直推行应试教育,近年来我国转变了教育理念,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但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造成了阻碍。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让教师摒弃成绩第一的原则,并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当作语文教学的关键目标,这不仅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三、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的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从本质上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是以语文学习为载体,促进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实现知行合一的社会化成长的过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应当遵循的价值观体系,也是学生实现社会化成长过程中需要认同、理解和践行的价值观体系,因此教师在开展培养工作时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衡量语文教学的标尺之一,引导学生分析经典文本中的传统价值理念和优秀著作中较为崇高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坚持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

育人是语文学科应当承担的重任,但语文学科与思政课程不同,且语文学科有自身的教学内容、工具、方法及规律,若在脱离语文学科的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就会失去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时应坚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及学科性质的特点开展培养工作。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即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其中语言是语文学习的材料与载体,也是实现其他三个维度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时,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工具解决问题,进行沟通,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坚持学科明线与育人暗线的融合

语文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积累言语经验、参与语言实践、归纳语文知识、反思言语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形成知、情、意、行合一。因此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时需要坚持学科明线与育人暗线相融合的原则,在传授言语经验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对汉语语言文明的认同,在组织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理性精神,在归纳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反思言语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途径

(一)充分解读新课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需要先充分解读新课标,深入探寻德育因子,从而找出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之间的结合点。首先,教师应根据新课标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来看,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探寻新课标中的德育因子。例如,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强调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为此,教师便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将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当作立德树人培养的主要任务,为后续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二)深入分析教科书

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其中蕴含较多的德育元素,所以教师在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时应深入分析教科书,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一方面,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分析语文教材,明确德育元素的大致分布情况,综合分析不同模块的德育维度,从而细化语文教学,充分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任务。例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等多个模块,不同模块渗透了不同的德育元素,如部分模块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分模块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师便可以从德育维度着手调整教学计划与方案,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单元甚至不同文本中的德育元素,通过这些德育元素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例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涉及《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文本,这些文本蕴含了革命精神、爱国精神等德育元素,教师便可以通过这一单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优化各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涉及诸多教学环节,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教师应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应优化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先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明确文本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等情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段甚至逐句分析,充分理解相应语句的意思;让学生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并分析文本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精神理念。例如,在阅读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这一篇文章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充分了解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读,找出每一段中的关键句并明确每一段的大致意思;让学生总结这一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及所要传达的感情,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增进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2.优化写作教学

加强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应用能力,但传统的写作教学存在目标单一等问题,所以教师应将立德树人培养任务落实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让学生积累一些词句,之后为学生提供写作主题,让学生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例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这一篇文章描述了故宫博物院中部分宫殿的位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但文章内容较为有限,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自主收集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如故宫博物院的建造背景、历史故事、建筑文化等;最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故宫博物院”为主题进行写作,在完成写作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立德树人培养任务的落实。

(四)创新教学方法

1.应用角色扮演法

教师在开展立德树人培养工作时应灵活应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详细揣摩人物与情节的过程中领悟相应的情感与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讲解部编人版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就可以应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等角色,让学生在扮演这些角色时体验在革命时期革命战士不畏牺牲、英勇抵抗、为国家而冲锋陷阵的精神,从而实现德育渗透。

2.应用实践教学法

加强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立德树人培养工作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应用实践教学法,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延伸,为学生传递更多的优秀文化与精神。例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篇文章主要传达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精神理念,是良好的德育素材,所以在讲解这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以“我是小小环保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附近的街道、小区清理地上的垃圾与墙面上的小广告,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可有效反馈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情况并衡量立德树人培养工作的效果,但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应坚持持续性评价与过程性反馈的原则,在逐渐强化的过程中提高立德树人的培养质量。首先,教师应完善评价主体,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参与到评价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总结意识。其次,教师应做好过程评价,如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活动参与性、阅读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并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改正。

五、结语

教育部门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将立德树人当作中心环节,才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坚持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充分挖掘德育元素,实现德育渗透并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教师应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