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一体化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2023-02-12 10:03新疆和田地区实验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比赛教学模式体育

新疆和田地区实验中学 肖 亮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求,体育教学需要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关键,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师要从以往的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要立足于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开展教学创新与教学优化。实施“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带领学生更充分地感受体育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也能带领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模式价值

(一)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提质增效

在“学练赛”一体化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具体的体育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练习,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检验学习成果。这意味着高中体育课程将最大程度保证教学的整体性,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应用彼此交融。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之下,学生能更充分地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也能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训练中,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增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要重点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拆分,使人才培育更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综合利用各类新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切实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具备正确的运动思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完善课程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更能带领学生开展自主运动,形成积极的教学影响。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借助“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保证课程开展的结构性和整体性的相对完善。通过教师依次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解、课程训练以及比赛,在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下,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也能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辅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应用性。

二、“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的障碍

(一)观念障碍: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受以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许多教师唯成绩论的导向性过于明显,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冲刺时期,教师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对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视不足,更难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展开教学优化。甚至一些高中体育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被文化课所占据,这意味着体育课程连基础教育的标准都难以达到,更难以实现教学优化和改革。虽然近年来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较为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加之一些学生对体育学科重视不足,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这也影响了高中体育课程的进一步革新与发展。

(二)方法障碍:教学手段单一有限

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师虽然在教学设计环节颇下功夫,但在教学手段上较为单一,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往往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内容讲解,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学内容单一地传授给学生,再安排学生开展必要的自主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方式看似给予了学生自由的空间,但并没有发挥好体育课程的教学优势,没有带领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体育认知,也会影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展开。事实上,“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一旦其中某一环节要求落实不到位,就可能导致整个模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难以使整体课程达成较高的教学收益。

(三)资源障碍:教学设备不够完备

从资源设备的角度来看,推进“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为学生配备足够的教学设备,且教学设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综合性。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和主题教学下的设备,前期开展精准教学又要在后续的练习和赛事组织上,在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补充。如果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足,也会使“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受到影响,难以高效展开。例如,在讲解篮球这一章节内容时,想要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首先保证校内能给予每名学生上场的条件,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必要的对抗练习。而后续的模拟比赛更是会对学校提出较高的设备硬件要求,一些高中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不足,在设施配比上不够,这也会影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

三、“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改进方法

(一)学练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教师首先在观念层面上做好创新,要真正认识到教学、练习与比赛的衔接可能性,真正利用同步或指导的方式开展教学练习,带领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辅助学习实践,切实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可以从多方面展开,例如,在教学时通过先教后练的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教育经验,再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再次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重点把握练习的方向、练习的标准化程度,以及练习的时效性,要实现教与练的最优配置。例如,在讲解实心球投掷的相关内容上,教师可以先通过亲身示范和多媒体的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对实心球投掷这一运动有初步的认识,并能结合标准化演示做好练习,避免后续练习时的运动误差,也能有效强化练习效果。在前期的高效指导学习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灵活性训练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在不同的距离设定相应的靶子,鼓励学生练习投掷,看谁能完整地完成动作,并尽可能地将实心球投得又远又好。这样的练习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此外,除了先教后练,教师还可以通过边练边教的形式,带领学生开展互动学习。在边练边教的课程形式之下,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将得到明显提升,教师也能带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较多的学习技巧。这种边练边教的课程形式之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教学地位的转变,要尽可能地将自己放在辅导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指导。

(二)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比赛与教学之间的关联性,找准两者的衔接点,借助比赛,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同时,比赛也能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形式,对此,教师要把握赛事时机,要将体育教育中的赛事与文化课中的常规考试放在同样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排球这一学习单元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就告诉学生要在内容学习后开展排球比赛。通过这种提前告知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并加大对本次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排球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组队,找准自己的队友,并在练习时形成良好的练习默契,进而为后续的比赛奠定基础。

在比赛形式上,教师可以进行创新,使学生参与到多维度的训练中。在体育课上,“赛”既能巩固学生获取到的知识与技能,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赛”也是展现学生自我风采的有效平台。尤其对高中生来说,比赛契合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好胜心理,也能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学苦练。这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比赛的时机。例如,在讲解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完成基本动作学习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实践然后进行比赛,以三人为一组进行行进间的肩上投篮动作比赛。这种竞争性质的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技能,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强调比赛的开放性,这意味着教师要以创新思维为引领,在比赛中不能过度强调输赢,而要真正启发学生赢得起、输得起,要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输赢观念,同时,也要在比赛中遵守规则,要加强与团队之间的合作。

(三)丰富资源,优化高中体育教学设备

对高中体育教学来说,实施“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较多,且有许多关于比赛和训练的内容。对体育教师来说,结合教学要求开展场地器材的布置和设计也是一项重要任务。体育课程中的场地和器材是否符合训练和比赛的基本要求,也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前就“学练赛”一体化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考察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从而使学练赛能得到有序落实。例如,在讲解篮球的相关内容时,为检验学生的篮球技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篮球技术的单向练习和综合实训进行比赛,但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人数优化教学设备。篮球是由学校统一配置,还是由学生自己携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落实,在学习时要保证每名学生都有适合的设备进行训练;同时为提升教学效率,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设有一个篮筐,使其能在训练时更好地投入。

对教师来说,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时,既要在知识技能方法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引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境界,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真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体育,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教师在落实“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之下,还要注重教学效果,提升教学价值,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在跑步训练时,教师既要带领学生不断地开发潜能,提高跑步速度,增强自身耐力,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层次化练习。例如,一些学生体能较好,在进行400米跑步后感觉仍然有较大潜力,而一些学生体能较差,在跑完400米后非常疲劳。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要努力坚持,不断开发潜力。

四、结语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既能实现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有效学习,也能鼓励学生通过比赛和训练的方式,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体育训练中。这对增强教学效果、培育优秀的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真正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带领学生认识和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与魅力,真正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使体育教学成为助力学生身体素养进步、发展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课程,切实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教育效益。

猜你喜欢
比赛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选美比赛
比赛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最疯狂的比赛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