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

2023-02-12 10:0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张培强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师应中华阅读教学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 张培强

小学阶段正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提升语文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乐趣。在阅读中,教师应适当改变方法,将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现状

(一)教学思想滞后

由于年龄等原因,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学校教育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关键的板块,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但是应当看到,单纯的阅读教学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此时就需要加入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阅读教学得到丰富。但当前一些教师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认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有一个较高的分数,因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进去;还有的教师意识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是不能正确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是活的内容,重点在于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感悟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一些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作为考试的素材,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就失去了原来的初衷。

(二)新式文化影响较深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眼花缭乱,且当前平板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设备已经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中,一些新式的文化也渐渐地影响了学生。新式文化中包含了一些不良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对学生的三观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一些小学生中出现了懒惰思维、享乐思维等,这些不良思想观念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会使其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当前受到新式文化影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工作面临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寻找合适的路径,改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阅读教学融合路径

(一)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对各科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文本中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宽泛,给正常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应当善于运用这些文化知识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善于整合教材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梳理,最终确定整体的教学方向,让阅读教学可以有序展开。在整合和梳理中,教师应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系统设计课本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

例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应当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原理、特点和艺术特征,了解赵州桥的历史文化,赵州桥在我国桥梁史上的地位,给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等内容。这样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就能深入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报效祖国的壮志,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

(二)挖掘阅读材料

对小学语文来说,教材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和基础,因此应当注重教材的作用。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深挖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筛选,将教材中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挖掘出来,进行集中讲解,并引导学生,让学生领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拥有文化自信。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时,教师就应善于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节内容和我国优秀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有关,课文主要讲述了在天界的仙女织女私自下凡与人间凡人牛郎成亲的故事,后来牛郎织女被天帝分开,只有到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相会。在讲述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将这篇课文与七夕节结合在一起,并讲述与七夕节相关的一些风俗习惯,如接露水、香桥会等,以此来呈现我国人民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过七夕节的,增进学生对节日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七夕节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引入一些课外内容,如向学生讲述与牛郎织女有关的民间传说故事,让学生深刻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民间的“皮影戏”,展示这个故事的全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影视剧片段,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使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

(三)引入历史故事,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大都是经典文章,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且文章的题材多种多样,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后能学习到很多东西,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此外,课文中还有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文章,这些历史故事丰富多彩,以历史名人为主角,讲述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的哲理也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让学生熟悉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与灿烂,并从历史故事中受到精神熏陶,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这段历史与“英法联军侵华事件”有关,圆明园是战争“受害者”,教师应当让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在阅读前,教师应解读时代背景,结合一些历史材料向学生讲解圆明园为何被毁灭,并以此作为延伸,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和地位,让学生全面了解那段历史。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明园毁灭前的图片,并与毁灭后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腐朽。最后在总结全篇文章时,应当以中国现在的强大为引子,将中国前后的历史进行联系对比,并通过圆明园毁灭这一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当前我国发展的来之不易,感受到我国现代的辉煌,并让学生领会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最终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量,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贯穿其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信息技术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善于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本,推荐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获得精神世界的滋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志趣,从小树立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制定课外阅读任务,为学生定一些课外阅读清单,清单里面应包含一些阅读书籍,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教师应运用正确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现状,然后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

猜你喜欢
教师应中华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