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准鼓点,做音乐的舞者
——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实践探索

2023-02-12 10:03江苏省南京市竹山小学周金花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节奏感节奏肢体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小学 周金花

音乐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节奏感,这样才能起到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音乐是一种陶冶情操的力量,音乐教师运用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在趣味性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升小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服务。

一、小学音乐节奏感的重要价值

在以前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只会放几首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哼唱。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音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办法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目光,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学习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这是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首要价值。其次,音乐教师利用节奏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力。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小学生掌握了节奏,才能更好地理解、记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最后,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能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音乐节奏对学生的智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如孔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节奏训练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了解其中的价值,落实音乐教学,为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教学,服务于以后的音乐学习。

二、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实践策略

(一)个性情境,理解节奏

首先,音乐教师在创设音乐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这样学生才能被音乐情境所吸引。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指导学生,让小学生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这样小学生才能打开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音乐情境的感染提升音乐节奏能力。其次,在小学音乐的节奏学习过程中,音乐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多听音乐,多去想象,这样才能陶冶情操,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音乐情境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放松,也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中不断优化教学形式,采用创新化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发展,让音乐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最后,创设有意思的音乐情境,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化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对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帮助。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会被充满趣味性的事物所吸引。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让学生时刻处于兴奋的音乐学习当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喜欢音乐课程,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例如,在学唱《快乐的小木匠》时,教师先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小学生带入童话故事的情境中,然后学着小熊猫有节奏地锯木头、钉钉子,这样,让学生在童话的情境中,运用劳动的方式感受节奏带来的快乐。在欣赏《都睡着了》时,教师把音乐教室窗帘拉上,灯光调暗,营造出安静、甜美的卧室情境,让小学生一下就进入宁静的状态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舒缓节奏音乐的那种唯美。在学唱《校园的早晨》时,教师通过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参观了解自己学校的早晨,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二)游戏参与,把控节奏

教育家曾说过:学习是游戏的艺术。小学生在音乐及其他学科知识学习期间,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探究分析的欲望,但不能长时间地专注于学习过程,会呈现出一种活泼好动的状态。基于学生对游戏互动充满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去推进游戏教学活动。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节奏简单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游戏互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在不同教学目标影响下,教学培养策略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思维,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对游戏、节奏有新的认知,始终能按照节奏进行训练,不断扩展自己的音乐学习范围,以轻松愉悦的状态掌握音乐节奏。教师在音乐课程中,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教材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另外,游戏活动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能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频率增加,使课堂教学活动始终能按照计划要求进行。

(三)活化资源,体验节奏

对小学生而言,节奏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小学生还处在思维发展初始阶段,所以对节奏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浅层次的直观感受,很难有理性认知。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节奏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其学习热情。音乐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节奏,打好音乐节拍。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少儿打击乐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强烈的鼓点。通过直观的视频教学,学生会加深对节奏的了解。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发现节奏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需要互相配合,根据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氛围,鼓点的节奏和音量也会进行相应调整。此外,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学着视频中的样子,使用文具盒中的笔、尺子,敲击桌子进行表演,将视频中的节奏表现出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现。学生在鼓点的辅助作用下能更准确地掌握音乐节奏,对音乐有初步的认识。这种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节奏教学水平。

例如,在《花儿朵朵》教学中,歌曲节奏和情绪都十分欢快、有活力,所以教师可以分角色让学生配上欢快的歌声和简单的动作,有节奏地表演。在学习《祝你快乐》这首歌曲的节奏时,可以让学生拍拍手或者跺跺脚,在音乐的律动中更好地把握对音乐节奏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操场进行表演,让学生感受在更广阔的地方和更多人的注目下表演歌曲时的激动、紧张的心情,让学生爱上音乐带来的刺激。

(四)模拟日常,强化节奏

模拟教学能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直观的感受,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增强乐感,掌握节奏训练的基本方法,从而强化对节奏的认识。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情境和模拟训练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出各自的教育作用。例如,在《火车来了》一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火车头,其他几位学生扮演火车车厢,配合“火车来了”一课中的节奏,一同模拟火车前进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能跟随音乐节奏,搭配跺脚、拍手等肢体语言,强化对节奏的体验。而那些观看的学生也能跟随他们的表演,不由自主地摆动自己的身体,受到音乐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表演,教师能为学生营造欢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肢体诠释,顺应节奏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着力提高节奏训练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运用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氛围,将肢体语言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音乐教师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去摆摆手、跺跺脚,或是挥挥手、摇摇头等。学生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能感受到节奏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的知识,而是时刻隐藏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是可以直接通过肢体动作表现的。这样就会激发小学生对节奏教学的学习兴趣,助力他们进行节奏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手拉小手》一曲时,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通过手拉手演绎出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对节奏有较好的理解。此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点头、摇头的方式感受音乐节奏,进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旋律,使学习体验不断加深。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摆手一边摇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对该歌曲的节奏体验变得更为深刻。当学生学会之后,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肢体动作进行随意组合,让多种肢体动作都参与进来,让节奏感知变得更加强烈。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精准地掌握歌曲节奏。

从上述案例中能看出,音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悟歌曲节奏,能切实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节奏感,感受音乐旋律。同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这些肢体动作更有效地体会不同的节奏,使节奏感变得更真实,使学习更加有效。这种把学习与肢体动作结合起来的方式既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更会加深他们对节奏的体验,使得学习更上一层楼。

(六)放飞想象,创编节奏

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艺术。对节奏感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节奏创编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节奏训练中最高级别的训练,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听辨能力。所以,音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让学生能有节奏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音乐节奏中。

例如,在教学《八只小鹅》一曲时,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给予他们自主探究和小组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依据个性化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节奏学习。这种创编学习体验对学生而言尽管难度非常大,但是只要教师能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是能进行相应学习与创造的,也能更好地走进音乐,实现对节奏的深入学习。同时,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编激情,保证教学顺利进行。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节奏接龙游戏,让学生根据节奏进行模拟或者创编训练,可以由教师首先进行创编,然后由学生进行创编。音乐教师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七)联系生活,活用节奏

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就会接触专门的音乐课程,而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活动本身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生从小就爱唱、爱跳、喜欢音乐,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与声音及节奏有着天然的联系。然而,这种自然、纯朴的天性,并没有达到明确的学习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之逐步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节奏训练。例如,在节奏教学中,利用学生走步、跑步、小跳步等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并具体地联系音乐中的常用节奏进行练习。走步就是四分音符“×”,慢跑步就是八分音符,快跑步就是,小跳步就是附点节奏等。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优化音乐教学手段,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多样化的方式渗透于音乐节奏感教学,这样,既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发挥出音乐节奏教学的重要价值,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做好全面的准备。

猜你喜欢
节奏感节奏肢体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肢体语言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