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实践探究

2023-02-12 10:0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冯均芹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情况管理工作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 冯均芹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三观往往并未成熟,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并未成型,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与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有着十分关键的联系。一旦班主任未做好管理工作,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充分注意班级管理。

一、中学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中学阶段学生的部分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已经养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想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一旦缺失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学生很可能无法正确认识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价值观念的偏差,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中学阶段,班主任通过正确的管理方式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首先,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相互联系,有着互相促进、互相辅助的关键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一旦班级管理出现混乱,学生的学习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甚至会与任课教师产生冲突,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此,为使正常的课堂秩序得到维持,使全体学生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应当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且需要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切实改变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态度,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要作用,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

其次,中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的道德培养和习惯培养有着十分关键的联系。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核心价值,使学生产生自我约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习和生活有正确的认识,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的关键效果。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应用正确的管理方式,通过科学、全面的方法和理念完善管理工作,才能根据学生具体的心理情况制定管理策略,在管理过程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另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与班级的凝聚力有着十分关键的联系,只有做好管理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班级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学生与班级荣辱与共,逐渐建立团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认识到团队的关键力量。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班级氛围的有效建立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形成正向的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循环。

二、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班主任在进行中学阶段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实际班级情况的复杂性和学生情况的差异性,管理工作很容易产生问题,对后续的班级建设和管理有所影响。同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会造成衍生问题,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最终导致管理工作的混乱。因此,应当正确认识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及处理,以切实保证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管理模式单一

在一般情况下,中学阶段的班主任不仅要承担管理责任,还要完成一定的授课任务,因此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导致管理方式出现问题。简单地说,在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模式单一是十分普遍的问题,且单一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对整体的管理工作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管理方法的失效。

首先,在管理模式单一的情况下,一旦学生之间的差异过大,面对存在不同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学生,管理很可能失去最重要的一体性和全面性,导致管理工作的松散,使班级管理达不到理想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一旦对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就会丧失对管理失效真正原因的认识,陷入错误管理的误区中,产生班主任倦怠管理、学生厌恶管理的情况。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都会受到影响,对价值观本身已经存在偏差的学生,更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给后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增加难度。

其次,单一的管理模式会造成班主任和学生双方的厌倦,以至于管理工作失去应有的作用,对后续的管理活动影响甚大,使管理工作无法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互适应,出现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不协调的严重情况。同时,随着教学和管理阶段发生变化,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一旦管理工作未及时变化,就会出现管理手段的失效情况,对后续的管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管理经验不足

在一般情况下,中学班主任很少有时间在管理中总结经验,了解自身的不足,使管理工作逐渐得到有效完善。同时,由于大部分班主任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且对管理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入,容易出现管理方式老旧、管理缺乏效果的实际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工作很难产生创新,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容易出现与教学协同不够紧密的现象。

首先,班主任在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在长期管理的过程中,很可能无法选用合适的管理方法,且难以对新型的管理理论产生深入的认识。在一般的管理情境中,缺乏管理经验的显著特征是无法根据实际的班级情况制定管理策略,更难以在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原因,使管理工作得到更新和优化,切实保证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在大部分情况下,班主任很少对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而类似的管理方式容易突出管理工作的盲目性,最终导致管理工作的失效,切实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并且难以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关键作用。

其次,在班主任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班主任通常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差异化的管理,最终出现既消耗大量时间进行管理,又无法发挥较好管理作用的现象。同时,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旦班主任无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就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很难在持续管理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容易使管理工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管理工作的失败。因此,班主任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管理的形式,总结管理经验,再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三、中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管理工作的方法

在中学阶段,教学和班级管理都是十分关键的教育教学部分,只有努力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发挥综合教育的关键作用,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积极培养,切实提升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防止后续可能产生问题。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面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管理工作的效果,应当制定开展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充分明确开展管理工作的方法,使学生得到有效管理。

(一)增加专业知识储备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想要做好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充分契合,就应当积极增加教育管理相关知识的储备,对班级管理产生深刻的认识,尤其应当对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管理实例有所理解,不拘泥于单一的管理形式,切实保证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防止后续的管理出现盲目、不科学、不全面的现象。同时,班主任通过增加专业知识储备的方式,能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防止管理工作中的隐患出现扩大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班主任应当在空闲时间多学习班级管理相关知识,且应当厘清知识脉络,对理论内容产生深刻认识,再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使理论知识得到有效的应用,切实保证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班主任应当定期与任课教师及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和任课教师对管理模式的看法和意见,进行经验总结,并及时弥补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使班级管理工作及时得到有效的优化。

其次,班主任在实际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定期总结,不断深化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同时应当加强对相关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的学习。班主任在实际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单一地从管理的角度面对学生,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充分了解学生,从教育学的角度制定引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让管理工作逐渐改变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认识,起到规范学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制定多样化的管理模式

班主任在实际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想要切实发挥管理工作的效果,需要使学生群体对管理工作产生认同感,而不是对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或厌恶的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切实了解班级情况,并对学生个体的情况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调整,让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更加契合。同时,由于管理工作是一直持续发展的,班主任可以根据管理情境改变管理模式,让管理模式逐渐完善,而不是一蹴而就地完成管理模式的建设。

首先,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模式的设计之前,应当切实了解班级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有所了解,并且切实了解学生对管理的看法。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学生群体中收集意见,让学生一同参与到管理模式的制定中,使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同时,班主任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持续与学生进行互动,实时了解学生对生活、学习、管理的疑问,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班主任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尝试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规划路径,明确管理工作的实际目标,适时更新管理理念,做到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及其延伸技术已经逐渐深度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更是早已应用于各类教学活动中,达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提升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能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能拓展管理的空间,改变管理的模式,切实提升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首先,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了解班级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完善教育引导工作,使学生在互动中接受德育和价值观教育。

其次,班主任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进行收集,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合理制定班级管理的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想要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管理和教育理念有深入的了解,应用科学的方法完成管理的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最终使管理工作得到“以人为本”的关键发展。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情况管理工作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中学阶段有限集元素数目运算的有效拓展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