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模式探索

2023-02-12 10:03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天都幼儿园张卉颖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入园幼儿教师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天都幼儿园 张卉颖

一、利用家庭教育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对幼儿群体而言,家庭环境是其最为熟悉的环境,父母也是与其关系最为紧密的成员,因此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适应期,幼儿只需要在稳定且熟悉的环境中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幼儿正处于对事物的强烈感知期,经常会使用模仿的方式来进行感知。家庭和父母作为幼儿最直接的接触环境与最适合的模仿对象,需要对幼儿进行合理引导,让幼儿在智力、能力和人格方面得到更为良好的塑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为幼儿入园做好相关思想工作

幼儿自小便生活在家庭环境当中,当步入需要接受幼儿园教育的适龄阶段时,不少幼儿因无法适应陌生的幼儿园环境而表现出抗拒、焦虑和恐惧,主要的表现即哭闹、寻找自己的父母等。部分幼儿在心理承受方面与环境适应方面皆处于较低水平,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落差,继而呈现出敏感脆弱的状态,不愿意与教师、其他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上述情况是适龄幼儿在正式入园之前常有的表现,要想最大限度地减少幼儿入园时的不良情绪,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做好紧密衔接,由家长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多样化的措施来降低幼儿的紧张情绪,减少幼儿的抗拒心理和焦虑情绪,尽可能缩短幼儿的入园适应时间。比如,在幼儿晚间入睡之前,家长可以为幼儿讲述一些发生在幼儿园中的故事,让幼儿可以提前了解幼儿园中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做好思想准备,减少正式入园时所产生的陌生感和焦虑感。在幼儿还未入园之前,家长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玩乐中为幼儿描述关于幼儿园中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画面,带着幼儿提前感受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并与幼儿园的教师多多接触,提前建立起具有亲切感的关系。

(二)入园前培养幼儿的上学意识

从现阶段的幼儿入园情况来看,部分幼儿存在入园障碍主要是缺乏上学意识,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未将上学意识的培养纳入重点内容当中,直接导致幼儿无法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此外,幼儿园对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当幼儿达到入园年龄时,家长需要提前关注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多种互动和合作的手段,对幼儿的注意力问题进行专门的锻炼,为正式入园打下良好基础。

(三)入园前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

当幼儿步入幼儿园便正式进入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幼儿在园中接受一日活动,其中包括各类知识的学习、吃午饭和睡午觉等内容,是帮助幼儿尽快形成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想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需要在入园之前由家长重点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让幼儿参与到日常的家务活动中,如学习洗漱、穿衣服、拿筷子、上厕所等,同时也要带领幼儿到商场等生活化场景当中,帮助幼儿接触社会并了解社会。

二、利用家庭教育延伸幼儿园教育内容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是培养幼儿各项能力的重要教育形式。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两大场所,两者为互相补充的关系。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一般是将幼儿的日常生活作为依据,但因受到不同幼儿差异性的影响,在理解幼儿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家庭教育对其进行补充,让幼儿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教育。一般来说,需要幼儿教师将园内的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幼儿教育的效果。

(一)优化生活空间的环境布置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家长需要对家庭生活空间的布置进行关注。幼儿园的空间布置多以相应的教育要求为依据,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幼儿离开幼儿园回归家庭之后,经常会变得懈怠,表现出一些不够规范的行为。基于此,家长可以关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情况,依据相应的要求和实际的家庭情况来合理布置家庭活动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一片独属的空间,将其作为游戏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布置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依据幼儿园的材料投放原则,准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和学习材料,如卡通字母表、积木、拼图、壁纸、画报等。一般可以依据幼儿的喜好和所处阶段的学习需求来进行环境空间的打造,让幼儿处于家庭背景下依旧可以持续地接受相关的环境熏陶,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发挥出互相补充和渗透的重要作用。

(二)合理安排幼儿的作息时间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具有很大差异,自由度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征,也使得家庭教育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随意性,特别是在幼儿的作息时间方面。要想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得到良好的融合,家长需要对家庭教育下的幼儿生活与作息的规范性给予足够关注,让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朝着稳定化的方向前进。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之前,需要与幼儿教师提前做好相应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习惯和园内的表现,如吃饭时不可挑食,不可双脚乱动,不能吵闹乱叫,饭前饭后注意洗手消毒;午睡要按时入睡和起床,不能在午睡时间乱叫乱跑,保持室内安静,不能与其他小朋友讲话聊天等,家长将这些标准都纳入家庭教育当中,可以让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得到巩固。家长还要及时了解幼儿的近期学习和活动安排,利用家庭教育来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对幼儿园教育而言,其内容与幼儿园生活的原则较为贴近,但因受到幼儿园自身的限制性影响,所展示出的内容多源自图片、声音、视频等,与现实的生活环境之间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家庭教育对其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丰富和延伸。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经常会提到礼貌用语的使用、小动物的不同特征及不同花朵的颜色等内容,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大量的幼儿群体,无法一对一地进行详细的解释,也无法将幼儿带入所有事物的真实情境当中。家庭教育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弥补,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幼儿真正地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如花朵的颜色、树木的高度、昆虫的样子等,同时也要在孩子体会各类事物的同时,使用一定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让幼儿将真实的事物表现与描述的内容匹配到一起,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家长带领幼儿感受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时,也要将生态环保的意识融入其中,引导幼儿在观察环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前者偏向于专业、系统,具有方向性的特征,而后者更偏向于灵活和自由,具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做出有效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出两者的优势作用。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需将重点放在幼儿的行动能力提升当中,比如,引导幼儿帮助家长拿取东西,或者携带某样物品,当幼儿按照要求完成相关指令之后,家长需要以鼓励的口吻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幼儿处于内心愉悦的状态当中。家长也可以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室外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如参观公园、动物园和博物馆等,为幼儿讲述相关的知识,强化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并为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借助幼儿园教育拓展家庭教育内容

幼儿家长经常会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幼儿内心的关注,单纯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此外,幼儿在家庭中活动时,家长经常会因溺爱或过度保护等,限制对幼儿的活动方式与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幼儿园教育将幼儿的自主活动和内心需求作为重点,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充,让幼儿获得更为综合的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渗透家园共育教育理念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各种能力培养的萌芽阶段,对个体的发育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将家园共育的理念深入其中,让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紧密。一方面,良好的共育、沟通机制可以将幼儿日常的园内情况及时地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共育机制下的幼儿园教师也可以从家长的沟通和反馈中获得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依据实际情况为幼儿的园内活动与学习的安排计划做好科学的调整。比如,幼儿教师需要在幼儿入园时建立起完善的家庭档案,包括父母的联系方式与家庭基本情况等。在日常的沟通中,教师可以选择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就幼儿的园内表现进行及时沟通。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社交软件等,将幼儿在园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可以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方便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此外,幼儿教师也可以在家长交流群中分享一些科学的学前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将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思想进行一定的优化,让家长主动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大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导致与幼儿沟通较少,使得亲子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需要重点关注到这些现象,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引入其中,为幼儿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通过游戏活动来强化相互的了解与沟通,让家长发挥出示范效应,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内容都可以得到相互的补充。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每天布置一篇亲子阅读的文章,让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此种活动可以将家长拉入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让父母可以抽出闲暇的时间来陪伴幼儿,帮助幼儿在阅读中提升识字、表达的能力。家长在协助幼儿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规范,为幼儿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同时还可以在每日的互动中真正地参与和感受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例如,母亲节时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感恩母亲”的亲子活动,邀请幼儿的妈妈入园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让幼儿感受妈妈的辛勤与伟大,接着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学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中的学习内容,感受幼儿的成长,充分发挥出家园教育的互补性。

(三)创新应用线上线下教育模式

在现代化科技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类型,教育领域对其的应用形成了线上教育的重要模式,并逐步成为主流教育模式之一。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可以让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畅通与协调,为幼儿教育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助推力。现阶段,幼儿园教育将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统一的教育环境来实现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学习“个人卫生习惯”的相关内容时,主要是培养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要刷牙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完成相关教育之后,通过线上沟通方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为家长展示相应的教育环境,引导家长依据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内容来构建出相符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家庭教育的辅助下真正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师还可以将园内开发的线上教育系统应用在家园共育的教学当中,让幼儿与家长共同观看相关的线上卫生习惯教育动画,以多元、丰富的教育方式来强化幼儿的认知,让幼儿的基础习惯得到强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提升幼儿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两大方式缺一不可。幼儿入园接受教育并不代表家庭教育的放松,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决定着家庭教育具备独一无二的作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形式。在具体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必要的调整与改进,形成与幼儿园教育互补的家园共育体系,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加完善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入园幼儿教师幼儿园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