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索
——以“双高计划”背景下农业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2023-02-12 10:0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黄小忠谢春芹高大响凡军民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生物人才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黄小忠 谢春芹 宋 刚 高大响 凡军民

在“双高计划”背景之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可以完善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又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双高计划”正式启动。这是有针对性地破解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形成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模式,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当年成功入选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自此迈入了全国职业院校领军行列。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是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人才支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选择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

国家支持“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转为职业本科院校,指导符合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育部正在推动农业类职业院校更加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顺应新业态发展趋势,支持职业院校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按规定试办本科专业。全国197所双高院校中涉农院校31所,“十四五”期间,教育部拟筹建农业类本科层次职业学校9所。在当前稳步发展职业本科,引领带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大潮下,本文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农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本科层次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一、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021年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这就明确了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蓝图。目前教育部已批准设置的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及独立学院转设的职业本科学校已达33所,未来还会获批一部分职业本科学校,逐步壮大职业本科学校的队伍。这标志着职业教育打破了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进入本科层次发展的新阶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逐步进入改革深水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向高层次进阶,实现各类型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成为新时代职教体系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都迫切需要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农业生物技术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实现农业类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探索本科层次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业生物技术行业发展的需要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促进了农业生物技术产业链重新构建和延伸。传统农业领域产业颠覆性地需要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撑,近年来诞生出一大批生物肥料、饲料、生物农药、食药用菌、优良种苗生产等农业生物技术企业。企业对新产品生产及新技术研发人员需求越来越多,对员工技术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还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原始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大育种价值基因缺乏,转基因、基因编辑、生物合成、全基因组选择等核心技术源头创新能力不足。二是新一代农业生物领航产品研发布局不够,特别是缺乏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的生物新产品,难以在未来生物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中登峰领航,主要原因还是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缺乏,因此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和较强操作技能的职业本科农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二、人才需要及培养现状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0年全国农药生产企业1705家,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农药生产企业减少至1600家,其中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占比10%,其占比还将变大。2021年我国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为3500多家,年产总值达400亿元。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截至2022年6月底,江苏共有生物医药企业4018家,上海共有3259家,广东共有2931家。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061.43万吨,就产业规模而言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相关企业人才需求较大。

相关调研得知,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招聘员工意愿以招聘职业本科毕业生人才居多,占招聘总计划的37.22%,其次是高职专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分别为34.82%和17.84%;计划招聘中专学历毕业生占比较少。从企业类型人才供给发现,生物肥料生产行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本科学历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占比接近17%,有较大上升趋势;农作物良种繁育企业竞争激烈,目前人才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据调查,本科毕业生在农作物良种繁育企业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占到招聘人数的50%左右;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食、油料、果品和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我国食药用菌生产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万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也不断提高,已走上了规模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发展之路。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具体,人才标准也越来越高。而在人才供给方面,2022年全国开设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有29家,其中应用型本科1家,职业本科1家,普通专科1家,其余26家是高职院校。由此可见本科层次农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缺口非常之大。

三、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

职业本科教育在办学层次上属于本科,办学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其与高职专科相比,对接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发生了改变,因此其培养定位也要相应调整,主要应瞄准高端型、复合型、创新型3个角度。首先,职业本科对比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定位要向高端产业转移,在保持原有特色办学优势上,拓展专业办学方向;可以将以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融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之中,驱动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以适应职业本科高端人才需求。其次,职业本科适应产业对多种技术的交叉、各种技能的融合等新的能力要求,开拓跨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路径,使学生拥有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职业本科要注重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的培养,深度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发展能力。职业本科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型农业、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业的遗传育种、植物快繁、生物发酵、检验检测、食用菌生产等岗位群,能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植物组织培养、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产与应用、食药用菌工厂化栽培等工作。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本科专业定位的最终实施要看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是决定专业培养质量的核心。职业本科学校办学要全程把握好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开发理念上,要坚持能力本位的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模块化等课程建设思路,对课程设置、实践体系和教学活动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课程目标确定上,要做好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接,将课程目标精准定位到专业对接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上,统筹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让企业人员充分参与,教师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要求。在课程总体架构上,尤其要规避以学科知识为起点的课程论的影响,改变“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传统学科式的课程结构,转为构建“公共技术平台+应用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方向”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架构。推行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相关“1+X”证书制度,实现课程与职业标准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三)师资队伍的配备

农业生物技术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任务的具体实施关键要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职业院校新增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他们熟悉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容易将这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带入职业本科的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原有教师经过了多年职业教育体系教学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本科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需要,但在生产实践及与产业对接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职业本科师资队伍需要优化。

首先,新教师引进要面向既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如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和工程师。其次,已有教师的培养主要可通过企业实践、挂职等制度实现,通过参加生产一线工作和管理来提升实践能力,塑造工匠精神和锤炼工程素养。对于理论深度不足的教师,学校要开展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师资培训,为教师访学进修提供便利,并以本科专业发展要求为依据,设定教师发展目标。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项目推动教师团队建设。职业本科应切实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教研项目、科研项目、横向课题为平台,组建教科研、社会服务团队,让每个教师发展与教师团队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提升教师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践能力。

(四)管理机制的建设

职业本科学校,主要是由高职专科学校发展而来。在管理机制方面,侧重于学校一管到底的一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和教研室办学自主权不足,办学活力难以激发。同时专业间,特别是跨院系的专业间,缺乏协同机制,使职业本科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较难达到。因此职业本科在专业管理上要完善校、院和专业三级治理体系,深化校、院二级管理,将管理权限下放给二级学院和各个专业团队,充分激发基层单元的办学活力;建立二级学院和专业互通衔接的有效机制,在原有学校机构基础上,建立相对灵活的以专业集群为基础,以跨学院的人才培养项目和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专业(群)间的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技术互补,推进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的双向互动提升,培养跨行业、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产业方向包括食药用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优良种苗生产等,相关企业正在向大型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些产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农业强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需要农业类职业院校坚持办学特色,稳步有序提升办学层次,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职业本科教育,完善现代职教体系,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是提升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培养懂技术、勇创新,能为农业生物技术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生物人才
生物多样性
人才云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