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实现路径

2023-02-12 10:03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王聪惠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育人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王聪惠

着力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身心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素养及法纪教育形成合力,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心理育人工作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与润滑剂,其专业性、科学性、实效性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未来发展。

一、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开展的必然性

(一)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改善精神生活水平的需求与日俱增,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步增强。近年来,出现在学生群体中的自杀自伤、校园霸凌等社会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出现失德失范、违规违纪问题的因素之一。根据高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将其内心冲突归结为三类:一是成熟与半成熟之间的冲突,此时正处于由半成熟向成熟转化的关键时期,生理状态已趋于成熟,心理状态仍缺乏稳定性,对事物是非好坏的判断力有待提升。同时,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个体,对万物皆具好奇心,像海绵一样大量地汲取外界的养分,结合目前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各类信息高速传递,鱼龙混杂,容易对缺乏判断力的个体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渴望独立与习惯依赖的冲突,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个体,思想上渴望独立自主,但实际上大多数个体从物质、精神层面都还未达到完全脱离父母、家庭支持的标准。在物质方面,学费和生活费均来源于父母及家庭的支持;在精神方面,他们遇事则习惯性地依赖于寻求父母及家庭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当与父母意见相同时,他们就习惯性依赖;当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又渴望自由。三是渴望交流与交流障碍的冲突,青春期阶段的个体是渴望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期待与外界交流的,但是往往教师、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多以说教的形式进行。与此同时,得不到父母和教师的肯定也会造成学生产生挫败感,从而形成学生个体与家长、教师交流时的障碍。结合高职学生入校以后,相继面对的新生适应、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情感困惑等各类问题,如不及时发现、解决,就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二)校园安全事件频发

2022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素质过硬、全面发展,心理素质自信达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2021年有关调查显示,88.0%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柳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通过网络平台收集的1998—2021年间高校学生自杀案例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多数年份高校学生自杀案例均在20例以上,其中专科院校学生占7.63%。西安翻译学院的谢晓欣等研究者对西安五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3.9%的被调查者受到过校园霸凌。结合以上数据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结合近3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除了担心自己患病的焦虑与恐慌,居家隔离、校园静默、线上课管理等多种应对管理方式同样为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综上所述,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杀自伤、校园霸凌、网络欺凌等失德失范行为频频发生,需要更加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措施进行防范。

二、职业院校现行心理育人工作存在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衔接性

全国各高校认真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要素,并没有很好地衔接其中。在全员育人方面,多数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隶属于学工部,就应该由学生工作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同时目前较多学校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工作机制时,只关注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舍长这4个层面,忽略了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这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程育人方面,只关注学生心理测评结果反馈的重点关注对象,但忽略了目前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具有隐藏性的,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往往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学生,并没有在心理测评结果中显示异常,也并不在重点关注学生名单里。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各高校在深入学习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时,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多的是关注道德和生理健康的发展,却忽略了心理健康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和心理健康实际上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只关注道德品质教育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这种教育也是不完善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20年陕西省教工委印发《陕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领导体制、教学科研、宣传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要求,各高校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改进。但是各高校在改进过程中,是缺乏针对性的。职业院校是否有将中职和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细化区分,普通高等院校是否有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区分。同时,日常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普适性,那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又如何开展工作呢?根据标准要求,标准等级的心理咨询中心要满足师生比1∶4000的人员配备,示范等级的心理咨询中心要满足1∶3000的师生配比。随着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对存在心理危机隐患的学生需要全天候的关心和一站式的帮扶,心理教师人数的限制,如何来实现对重点关注学生的针对性关心和帮助?以上三种现实困境,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改善措施

目前,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领导重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政策支持是工作良性循环的依据和保障,以生为本是工作全面落实的中心和主体,不断创新是工作向前推进的动力和源泉。

(一)心理育人工作与“三全育人”深入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融合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中。在领导体制方面,将学校领导、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人事处、教科处、计财处等纳入心理全员育人的体系当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工作部和心理中心的责任,还应该是全校关注的重点。学校各部门形成一盘棋,人事处负责招贤纳士,加强专业人才配备;教科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实现心理育人课程全覆盖;计财处负责育人经费的划拨,保证心理育人软硬件设施配备。形成校领导高度重视,多部门互联互通的全员育人、全员育心的教育模式。在师生培训方面,可以按照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工作机制进行培训,四级网络工作机制可以划分为:校领导、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教师、辅导员、授课教师,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安全员。根据每个群体在心理健康育人工作中的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一年至少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提升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与危机干预的预警、应对能力。同时,宿舍管理人员作为与学生生活起居密不可分的环节之一,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对心理异常学生的关注度,对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能力、应对能力,也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全员培训,真正落实全员重视、全员参与,从而实现全方位心理育人。在家校联动方面,家长作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终身教师,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可度、重视度,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要素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公众号、家长群向家长定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信息,也可以设立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校园的同时,以讲座、心理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专题培训、日常科普等途径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度和关注度。

(二)心理育人工作模块化、专家化、品牌化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建设,按照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在集体备课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将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并根据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方向、特长,采用一师一模块的形式进行授课。全面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育人的覆盖作用,以节日为契机,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月中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发起活动,各二级学院举办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在课堂中组织活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心育活动进入课堂,实现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踔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课堂”育人的协同作用,学生社团、学生会干部可以发起校外实践活动,例如,呼吁学生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赴福利院、敬老院等开展心理志愿帮扶活动,使学生在助人过程中学会自助。做到心理育人工作理论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二是心理健康教师专家化。职校结合校内心理健康教师职称分布、学历分布、专业分布,制定每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专属晋升方案,广泛链接资源,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妇联、兄弟院校等专业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聘请专家为学校心理咨询团队开展专业培训,通过日常交流合作,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督导,根据每名咨询师咨询技术特点深入打造,全面提升心理育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心理育人模式品牌化,不同地域发展现状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进程各不相同,需要依据地域、学校、专业特点,打造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心理育人新模式,将人文特色、专业特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也可以根据专业特色设置专属的心理育人活动,实现一院一品的心理育人特色。同时,探索家庭教育进高校育人新模式,形成家校联动育人机制,以特色活动为抓手,发挥出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社三方互联互通的育人模式,为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育人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标志性成果。

四、结语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职业院校作为新时代培育青年人才的摇篮,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凸显、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特征,以及职业院校现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可施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三全育人”深入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块化、专家化、品牌化。希望职业院校继续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狠抓内涵建设,创新心理工作思路,践行心理育人理念,开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