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分享

2023-02-12 10:03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陈鹤琴杜威目的论

陈鹤琴被称作中国近代教育家中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最专业的教育家。他早年留学美国,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在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回国后,陈鹤琴不但长期在大学任教,讲授教育学和心理学,还躬身实践,创办了鼓楼幼稚园等儿童教育“试验田”,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经过几十年理论与实践的打磨,陈鹤琴于20世纪40年代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将其命名为“活教育”。相继提出了“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如果对教育史和教育理论有所了解,当听到“活教育”时,恐怕马上会联想到杜威和陶行知。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则提出“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与两位教育大家的思想一脉相承,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陈鹤琴曾在美国接受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又对欧洲进行了系统的教育考察,他深刻地感受到世界教育的发展脉搏,特别是深受杜威“教育即生活”“做中学”教育思想的影响。陈鹤琴多次表示,自己提出“活教育”,与以杜威为代表的世界新教育思潮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他还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比如在“做中学”的基础上强调了“做中教”,可以说,“活教育”将当时的世界教育新思潮融入了中国的教育实际,并且保持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如果说陈鹤琴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获益,那么,他与陶行知则是长年共事、志同道合的“战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陈鹤琴的“活教育”都产生于对旧教育的批判与改造,注定了它们有着同样的思想内核。在与陶行知共同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历程中,历经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总结,陈鹤琴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

我们看到的这一篇《“活教育”的目的论》是阐释“活教育”教育思想的纲领性文章,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做人”指的是做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做人”就应求得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中国人”则凸显了“活教育”的民族特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陈鹤琴进一步提出了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应具备的五个条件——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服务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世界的眼光。“做世界人”则体现出了陈鹤琴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活教育”的目的论从一般到具体,从个人、国家到全人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层次鲜明、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

当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学生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站在这个角度回看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乃至文中的鲜活案例和故事,我们仍能感受到“活教育”思想超越时代的力量,80年前的文字穿越时空,依然能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

(推荐人:魏宁)

猜你喜欢
陈鹤琴杜威目的论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让我们摇起橹来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绝世武功的奥秘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