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视角下习近平对青年讲话的话语表达与价值建构

2023-02-13 01:05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讲话总书记群体

余 宁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关心青年成长,关注青年发展,与青年紧密相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座谈、回信中多次面向广大青年群体,就青年价值、青年成才、青年教育等问题作出论述,并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学术领域,已有诸多学者对习近平的青年思想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担当历史责任、把握成长规律、坚持党的引领等内容。[3]笔者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窗口、观念的信使,对习近平青年思想进行全面理解,需读其字、会其意,观其形、悟其神。本文通过爬梳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对青年讲话的文本,透视其思想内涵和风格气派,总结潜藏在交流深处的“第二文本”与现实意义。

一、凝聚:传播内容透视思想内涵

研究以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为支撑,在“全部”条件下搜索关键词“青年”,至2021年6月30日共检索到结果1 177条,涵盖公开讲话、会议、活动、考察、函电等多项内容。因关键词检索指向模糊、内容宽泛,因此以“话语对象是否为青年群体”为筛选标准,经逐一阅读,剔除其中非相关内容,整理出48篇文本,组成研究对象。

高频词的使用对描述说话主体的态度和看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词频分析也是内容分析的常用指标之一。借助“Jieba”对48篇文本进行分词,并使用词频软件执行高频词统计运算。由于计算机程序无法对词性、词意进行有效甄别,因此人工对统计所得的高频词进行二次清洗,剔除虚词,得到实意名词的词频分布。

表1 习近平对青年讲话高频词列表

(一)谈青年责任: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地位及价值最为深刻的论述。通过“中华民族”“中国梦”“伟大复兴”等高频词可看出,他始终将青年群体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牢牢联系在一起,将青年放置于宏大的家国叙事中予以描述,展现出对青年群体沉甸甸的期许。

这种期许的具体表达,就是谈青年责任——“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鼓励广大青年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盛赞了民族危难之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并用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定义青年先锋力量,鼓励新时代中国青年珍惜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履行每一项职责中彰显精神本色。中华民族正不断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对内要解决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生态治理等问题,对外还要应对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难、文化渗透等挑战,而青年群体正是肩挑国家梦想、接续民族奋斗的有生力量。

(二)谈青年面貌:意气风发正当年

“自信”“成长”“理想”等高频词摹写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生机勃勃、壮志凌云的青年画像。近百年前,毛泽东主席曾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描绘革命青年的奋斗面貌,这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青春之我”跨越历史时空遥相呼应。比如,他在谈及青年理想时,认为他们心中有阳光;在谈及青年对祖国的热爱时,认为他们旗帜高飘扬;在谈及青年品德时,认为他们向善定力强,无不刻画出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形象。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讲话中,还可以看到他的“青年英雄观”。放眼世界,他曾指出马克思在30岁、恩格斯在28岁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列宁17岁投身革命,达尔文22岁开始环球旅行。聚焦中华,他更是列举过王勃、贾谊等古代人物,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核心人物,杨靖宇、江姐等青年烈士,还有眼前嫦娥团队、神州团队的青年英杰。这些话语的背后,演绎着青年群体和英雄人物之间的特殊的连接,英雄人物往往在青年时期便已流露本色,而今日青年群体也必定潜含着意气风发的英雄面貌。

(三)谈青年力量: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群体力量的发挥,曾明确提出:“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5]在他的表述中,青年群体与“奋斗”“创造”等关键词有着紧密的连接,青年一代思想开放多元,敢拼敢闯、敢作敢为,是新时代发展的“弄潮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助推器”,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他又对这种发展报以“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乐观态度,认为青年群体一定会迸发出无限力量,在时代发展中挥斥方遒。具体来说,有关青年力量的论述可归为鼓舞奋斗之志与勉励创新精神两个维度。关于奋斗,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学生立鸿鹄志,继承青年运动“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乘时代春风,献青春之力;关于创新,2016年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他强调知识分子应该具备勇立潮头、引领创新的品格,既要有“无中生有”的奇思妙想,又能甘于“十年磨一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四)谈青年教育:第一粒扣子与每一粒扣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极为注重对青年的培养与教育,将青年的培育上升至人才培养的高度。“价值观”这一高频词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教育的热切期盼,他将价值观的树立形象地表达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使之内化为精神的追求,外化为行动的准则。

而针对如何进行青年的培养教育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四点上下功夫。一要求得真学问,既专攻博览,又心怀大众,学有所用;二要注重道德实践,既崇德修身,又立足平实,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三要善于明辨是非,稳重自持,心中有“标尺”;四要扎实实干,知行合一,滴水亦能穿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的青年教育绝非一日之功,不仅要用中国优秀文化滋养青年、用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年,扣好其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要将这种价值思维内化于青年成长的每一步中,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二、表达:传播方式彰显风格气派

传播内容不能脱离传播方式存在,一定意义上,衡量话语背后的思想时,“怎么说”和“说什么”同样重要。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倍受国内外关注,不仅仅是因其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自成一派的话语风格。

(一)广征博引,丰富传播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尤其在与青年群体的对话交流中,不仅频繁引用典籍名句,以典代言、抒情达志,更是推陈出新、化用原典,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至讲话中,凝聚青年共识。“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原意为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鼓励新时代青年要乘时代春风,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13年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他灵活化用了古训《增广贤文》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以此表达中国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所为,这是历史规律,更是青春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学习生活到修身立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习式风格”。引经据典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延展,一则典故的背后有其产生的故事背景、人文意蕴,与当下情境的结合既是当前的叮嘱,也是来自历史与传统的诉说。这种表达方式一方面增加了论据,使论述的内容更显权威、有力,另一方面也拓宽了意义空间,勾画出儒雅与鲜活的表达魅力。

(二)深入浅出,拉近传播距离

形成共鸣的语言,最能直达青年的心灵。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高屋建瓴,但不居高临下,他常用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与青年交流,也会使用形象化的比喻去表述某一宏观问题,语言极为亲和、生动,在不经意中感化青年、引导青年。他用“精神上‘缺钙’”告诫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用“浇水”“施肥”“打药”“整枝”概括青年教育的精髓是要坚持关心厚爱与严格要求相统一,用“为青年一代点赞”赞扬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的激昂风采。

话语是思想的外壳,语言则是沟通的桥梁。借助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可以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讲话视为一种意义的编码,通俗平实的语言简化了解码的流程,缩短传播距离的同时,更能保证“意义”在传播过程中的稳定流动,从速率和效率两个角度提升传播的效果。放眼现实,“第一粒扣子”“补足精神之钙”等比喻已成为流传度甚广的“金句”,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深入浅出式表达的优势。

(三)提纲挈领,强化传播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纲挈领、大气磅礴,站位高、立意高,与青年群体对话时更是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这种力度表现在语言的气势上,阐述青年与中国梦的关系时,他向青年发出号召“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7]这种力度也贯穿于时空的交错中,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从孙中山先生与留日学生组建中国同盟会,打开中国进步的闸门,到陈独秀、李大钊等留学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用一代代留学人员负笈求学、追寻民族复兴的事例,论述出百余年的留学史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

这种贯穿古今、纵横捭阖的话语特征,营造出浩浩然、巍巍哉的讲话气质,给人以要义鲜明的聆听感受。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讲话,总能在关键问题的剖析上鞭辟入里,既包含着身为前辈与长者的谆谆教导,又有来自于一国领袖的热切期盼,交织在一起频频引发青年热议,进一步强化了语言传播的力度。

三、涵化:传播效果凸显现实价值

福柯在论述话语的功能时提出,话语意味着依据某些成规将意义传播至社会之中,为他人所认识。[8](P175)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讲话探讨的是青年问题,观照的是家国民族,最终落脚到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一)塑形象:权威不失亲和的领导人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艺术》里曾评论过修辞者在进行说服活动时投射出的修辞人格,他认为演说者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应感之以威信。[9](P165)将之引申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发现他在与青年的对话中塑造出了一个权威不失亲和的领导人形象,潜移默化中浸染着青年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形象感知。

对外交流中,他不止一次提到加强各国青年间的联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10]青年要做中外友谊的传承者、友好合作的推动者和未来关系的建设者;对内谈话中,他一再关照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强调为青年提供充足的空间,给予其充分的支持。谈“大问题”,看“大形势”,话题全面但不流于琐碎,关乎青年切身发展,权威领袖的形象跃然纸上。

网络上青年总爱称呼习近平总书记为“习大大”,在他们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心怀大局的改革领航员,又是关爱后辈成长成才的亲和长者。写信,是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的交流方式之一,青年愿意在信中与他分享学习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也常在回信中鼓励青年、寄语青年。一纸信笺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许,也满含着青年对总书记的情谊。

(二)聚认同:文化自信与政治拥护

情感诉诸的关键在于演说者要充分掌握观众的切实需求,建立起情感连带,由此引发共鸣。[11](P148)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力图将青年拉入之家国情怀的语境中,与青年同频共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发挥出文化自信与政治拥护的作用。

文化认同是民族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建立在文化认同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坚定、更有价值的自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广征博引的“习式风格”用中华文化为中国青年描绘人生底色,这是从千年文明中积淀而来的文化自信,也是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焕发出的属于青年一代的自信光彩。

文化自信基础上生成的政治意识,既是对政治观点的认同,也是对政治领袖的拥护。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沉甸嘱托。反观青年群体,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冲锋在前,在投身强国伟业建设中奋勇向前,也在用行动向国家和人民做出精彩汇报,用行动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

(三)寓情感:爱国精神的弘扬与实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年爱国主义的论述也是习近平青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给广大青年提出来四点希望,第一个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前途、个人命运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青年廓清了爱国的当代内涵,指明了实践的前进方向。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步伐中,但由于西方势力的蓄意渗透、青年自身认知的局限性等因素,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幽灵也在青年群体中游荡。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的思想更显珍贵,一如他在对青年榜样黄文秀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中强调的“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号召广大青年在时代需要中爱国,在切身实践中爱国。

(四)促风气: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演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的时代话语,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以看作是核心价值观在关涉青年问题时的具体表达。相较于宏大的书写方式,更知己般关注到青年群体在成长、成才各阶段的现实问题,以直面社会、直击心灵的演绎,帮助青年群体塑造出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为例,青年还处于价值观念形成与塑造的阶段,有限的人生阅历、欠缺的辨别能力需面对多元思潮的裹挟,既有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也有互联网上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利益的诱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给予了青年人以导向——“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并给出实现目标的路径——“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可以说,一系列讲话呼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也响应着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为铸造中国青年之品格、孕育中国民族之未来提供了高屋建瓴又触手可及的根本遵循。

四、结语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来自于青年生活,指导于青年实践,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激昂着奋步疾蹄的青春风采。

通过对习近平青年讲话的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到他对青年责任的强调、对青年面貌的期盼、对青年力量的颂赞,以及对青年教育的重视,可以窥见他“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青年观。对传播方式的考察中,发现习近平讲话善于用典,通过广征博引的方式大大增加了信息含量,以深入浅出的诉说拉近了与青年的距离,用磅礴大气的语言增加了话语传播的力度。充满家国情怀的思想和极具个人特色的表达,落脚到传播的效果上,则分别从领导人形象建构、青年群体集体感召唤、爱国精神弘扬、社会风气培育等方面凸显了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讲话总书记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注水”讲话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国旗下的讲话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男朋友
总书记的告诚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