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3-02-16 09:01许树强云南省罗平县老厂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猪丹毒病死猪患病

文│许树强(云南省罗平县老厂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猪丹毒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猪传染病,该疾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且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对生猪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当前猪丹毒依然广泛存在于自然中,作为我国二类动物疫病,一定要重视其防治,降低疫病发生概率,促进生猪健康生长。

一、病原学特征

猪丹毒是一种纤细的革兰氏阳性菌,其适应能力非常强,在环境中能较好的生存,能在病料组织中长时间存活。病菌对火灾、盐渍、阳光、干燥、腐败等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地下深埋200多天还可能会分离出病原,因此,其能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但病菌对热较为敏感,温度超过70℃,约5分钟即可将其杀死。其对酸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胃肠道中出现感染情况。

病毒除了会在猪、牛、羊等家畜间传播,在鸡、鸭、鹅等家禽群中也能传播,除此之外,而且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疾病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饲养人员、兽医、屠宰场工作人员均易感染此病。3~6个月的仔猪其自身免疫力较弱,更容易感染此病。

该疾病的出现呈季节性,多在气候湿热的环境下高发,冬春季节天气比较寒冷、干燥,发病率低。疾病传染源是带毒猪和已经患病的猪,这些个体的粪便与口、鼻分泌物均存在猪丹毒杆菌,通过生长活动或是密切接触,这些分泌物会污染饮水、饲料、各种养殖用具,导致病菌存在于环境中,或是在生猪间传播。患病猪胆囊、骨髓还有扁桃体中均能发现猪丹毒杆菌。

二、临床症状

生猪在感染猪丹毒后会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

1.急性型。急性型病例具体表现为败血症,发病急,严重时还可能在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大部分病例会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升高至42℃以上,食欲废绝,行动迟缓,呕吐和腹泻症状比较明显,可能出现便秘和腹泻症状交替出现。发病1~2天后,患病猪皮肤表面有大小和形状不均的凸出型斑块,颜色呈红色,且用手按压后会出现褪色情况,疾病持续2~3天,若此时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3~6个月的猪感染后症状更加明显,死亡率更高,行动站立困难,还伴有抽搐的情况。

2.亚急性型。亚急性型的最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存在明显疹块,患病初期食欲明显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发热,一般在42℃以下。患病后的1~2天,患病猪背部、胸部、颈部和四肢均能发现大小不一的疹块,初期颜色呈红色,后期转变成紫红色,甚至为黑紫色。后期可能体温逐渐降低,症状有所缓解,还可能过一段时间后疹块逐渐消退,结痂脱落,整个过程可能持续1~2周。

3.慢性型病。慢性型病例大多不会单独发病,大部分病例是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转变而来的,慢性型患病猪表现为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等疾病,且上述疾病可能同时存在。关节炎具体表现为患病猪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行走比较缓慢,可能呈跛行。皮肤坏死,多集中在背部、肩部、耳部还有尾巴等部位。局部皮肤还可能由红转黑,最终干硬脱落,其病斑部位的毛会脱落,最终出现疤痕。

三、诊断

1.病理学解剖。解剖病死猪发现病变部位集中于心脏、肺、肠胃等部位。首先,患病猪的心脏内膜与外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肺肿胀且存在明显的充血情况,颜色为暗红色,切开后发现存在多个米粒大小的出血点。脾、肝肿大异常,胃部与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与出血症状。亚急性型死亡病例的体表疹块表皮剥落后能发现其下层组织存在严重出血。慢性病例在解剖后可发现其心脏内膜发炎,四肢关节肿大,皮肤坏死严重。

2.实验室诊断。可结合实验室诊断的方式做进一步确诊。具体借助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具体可在无菌环境下采集病料,之后进行病原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存在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将病料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37℃环境下48小时后能发现其表面存在光滑的圆形菌落,之后可选择个别菌落进行涂片镜检,能发现革兰氏阴性细长小杆菌即可以判断生猪患有猪丹毒。

3.鉴别诊断。由于猪丹毒的临床症状易与猪瘟、猪肺疫、猪圆环病毒病混淆,因此需要在诊断时与这些疾病做好鉴别诊断,只有精准诊断才能为后期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猪瘟作为一种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高发病,在出现后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且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猪丹毒多是气候炎热时发病。患有猪瘟的病猪皮肤存在紫红色斑点,按压后不会褪色,同猪丹毒病的病斑存在一定区别。

猪肺疫虽然存在发热症状,但温度低于猪丹毒病。且其在患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口鼻中有泡沫状鼻液,严重时病猪还会呈犬坐姿势,颈部、咽部肿胀明显,皮肤呈现的病症为蓝紫色。

猪在患有圆环病毒病后具体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发热时温度稍高,皮肤局部会出现肿胀情况,肿胀部位多集中于腹部和后肢,后期逐渐扩散至耳朵和胸部。

四、防治措施

1.加强对健康猪群的免疫。免疫预防是防治猪丹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养殖场应结合养殖场疫病发生情况及其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结合制度定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避免出现遗漏接种或重复接种等情况。养殖场可在养殖场内部为生猪制定免疫接种档案,提高接种的科学性。疫苗具体可选择常见的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活疫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等,选择每年的春、秋季接种,均能获得较好的接种效果。生猪在接种后2~3周即可在体内形成抗体,对生猪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2.提升猪场饲养管理水平。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显著降低猪丹毒的发生概率。首先,养殖场应控制好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导致环境较为拥挤、脏乱,以免密切接触,增加患病概率。要保证所有生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同时做好圈舍通风工作,提高空气质量。

其次,圈舍要保证光照充足,控制好猪舍温度与湿度,以免温湿度不适合生猪生长而为病原菌滋生创造条件。通常温度可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最为适宜。

另外,饲养管理人员日常应加强学习,重视猪丹毒病的防治,在养殖工作中做好疾病监测,若其处在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发热等症状时,应给予关注,同时观察其体表皮肤上是否存在红斑出现,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进行隔离饲养。

3.加强环境消毒。由于病原菌对多种消毒剂均比较敏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消毒,通过提高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及时消灭各种病原菌,并在气候比较炎热的疾病高发季节,提高消毒频次。消毒药物具体可选择生石灰、火碱、新洁尔灭溶液等消毒药物,均能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同时可以将上述药物交叉使用,以免出现耐药情况。养殖场应不断完善消毒设施,科学消毒,消毒工作不仅要及时,还应彻底。除了做好环境消毒外,还应对各种饲养器具、养殖场周边环境做好消毒工作。对养殖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做好集中处理,避免疾病二次传播。

4.死猪规范化处理。由于病毒能在病死猪体土壤中长时间存活,若对病死猪尸体未能做好科学处理,极易造成疾病二次传播,对疫病防控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提高思想意识,做好病死猪及其污染物的规范化处理。具体可在相关防疫部门指导下对病死猪做好无害化处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猪丹毒病的出现会对养殖工作造成极大制约,一旦出现疾病,不仅会制约生猪生长发育,还会造成动物死亡,且疾病还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出现,针对该现状,应加强疾病研究,出现疾病后结合病原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学特征、实验室诊断等方式做好疾病诊断工作,为后续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猪丹毒病死猪患病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完形填空训练
当今孩子患病,可获哪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