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理论探源及其在军队办学治校中的应用

2023-02-18 23:51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观念体系思想

李 东

(国防科技大学 系统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1]。“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逻辑缜密的理论体系,而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能够有力推进军队高等教育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系统观念的理论探源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每个客观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及其自身各部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即系统。与此相适应,系统观念首先是关于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变化、发展的基本观点。系统观念形成有着丰富的来源,是建立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实践紧密结合,是从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得来的。

一是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系统性地认识世界,中华先民早已有之。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在中国古人的视野里,“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肯定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源于自然界,是构成自然系统的要素之一。我国古代“民惟邦本”思想蕴含着事物辩证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一个道,大道广行于天下,国家不是某个人、某部分利益的私物,国家是人民之国家,国家的兴衰成败都是由人民决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体现了“民惟邦本”的思想。我国古代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思想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出“天”的本性是运转不息,人也应该效法“天”,永远努力向前,不断发展。

这些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思想精华,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我们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二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运用。19世纪下半叶,随着系统知识、系统思想的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就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系统思想,使得以整体眼光和联系观念为特征的系统观念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在创立唯物辩证法之时,马克思即明确提出“有机系统”一词,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详细阐释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系统自身的组织及其演化等基本问题,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起来的复杂的系统。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多次使用“系统”的概念,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等巨大进步,使人们形成了整个自然界所构成的体系及其全部过程皆处于系统联系中的认识,“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系统观念的主要观点,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包括系统观念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

三是来源于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全面、发展、辩证、系统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谋划和制定决策、部署和推动工作。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开展过集中系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习活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提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论十大关系》《工作方法六十条》等更是运用系统观念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用系统观念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大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创造性地运用整体性、非平衡性和开放性等系统性原则推动改革开放大局。党的诸多理论与实践创新,例如“统一战线”法宝,“全国一盘棋”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等,无一不是自觉运用系统观念的光辉典范。

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统揽“四个伟大”、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的智慧结晶,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可以说,坚持系统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运用。

二、系统观念蕴含的方法论指导

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系统观念既是对于客观世界存在方式的根本看法,又是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方法,体现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首先,系统科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飞跃。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能够反映和概括客观事物普遍联系这个本质特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而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局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也就是从系统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两种趋势,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从还原论方法到整体论方法再到系统论方法的过程。钱学森先生明确指出,我们所提倡的系统论,既不是整体论也非还原论,而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根据这个思想,对于系统问题既要着眼于系统整体,同时也要重视系统组成部分,并把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起来,最终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2]。由此可见,系统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内容,系统科学体系和系统论的建立,使系统思想从一种哲学思维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也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了。

其次,系统方法论是处理复杂性问题的基础。复杂性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出现了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人具备了认识和处理更加复杂的事物的能力。系统整体性,特别是复杂系统和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问题就是复杂性问题。应用系统论方法时,要从系统整体出发将系统进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础上,再综合集成到系统整体,实现系统的整体涌现,最终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3]。这就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系统综合集成思想,并具体化到“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从方法和技术层次上看,它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集成技术,其实质是把专家体系、数据、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融合体系。这种综合集成方法本质上就是用来处理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研究的方法论。

最后,系统方法论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非常显著。从系统观点来看,任何一项社会实践都是一个具体的实践系统,实践对象是一个系统,实践主体也是系统(且人在其中),把两者结合起来还是个系统。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大子系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关于“系统中的系统”协调与平衡调控的问题,涉及这五大子系统的所有改革问题,都是复杂系统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理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思维,如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这些思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灵活应用,又是思维方式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先后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等,渗透在具体工作中,就形成了相应的方法论,对中国发展乃至世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把坚持系统观念归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为我们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运用系统观念开创院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军队高等教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是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高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一重要方法,从整体上处理好各办学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制订路径方案,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力求发挥最大效能、实现最优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立足强国强军大局把握新时代办学定位。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把我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充分认清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挑战:一方面,世界大变局带来大机遇,我们能够通过加强战略运筹,依托我国雄厚国力和强劲发展势头,抓住新军事革命历史机遇实现换道超车,加速提升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大变局孕育大乱局,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战争危险现实存在,对我军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根本遵循和关键路径,对推进新时代强军布局进行了系统优化。军队院校的建设发展要放在这个战略全局来筹划,紧盯时代之变、战争之变、科技之变,以我军“三化”融合发展战略需求为牵引,坚持一流水平与一流贡献并重,着力打造制胜信息化战争和驾驭智能化战争的军事人才培养能力,支撑转型换代、赋能升级、前瞻引领的关键核心科研能力,实现一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能力,努力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二是强化总体设计推动学科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学科建设始终是院校发展的龙头,体现了一所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时代,科技体系的复杂程度更高、系统性更强,核心和关键技术的作用发挥更加强调集群效应和整体涌现,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推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思维创新和体系创新。要强化一流学科在国家军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发展前沿,紧盯军事智能化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重大需求,充分运用系统工程思想,不断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发挥更加突出的人才培养主力军和自主创新策源地作用,支撑我军率先抢占世界军事竞争的人才制高点和科技制胜权。要面向我军“三化”融合、“三大战略能力”形成主战场,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围绕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加强力量整合、集成攻关,推动科研范式转变,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着眼推进学科广度融合、深度交叉和集成创新,探索建立学科发展“双循环”机制,注重各学科方向交叉融合“内循环”,努力构建军内外学科建设联盟“外循环”,形成优势学科带动多学科联动提升的发展模式。

三是运用系统思维一体构建高水平办学育人体系。一流院校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部分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推动院校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必须掌握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凡事要多作整体性、综合性考量,从体系视角稳步推进。要构建贴近时代主题的思想政治建设体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加强党委对办学育人的全面领导,确保院校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构建深度指技融合的为战育人体系,统筹推进高水平课程、教材、实践条件建设,探索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要构建为军顶天立地的自主创新体系,依托国家和军队重大工程任务汇聚高水平人才,有组织成体系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构建服务强军兴军的队伍建设体系,着力健全人才引进和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制度体系,培养汇聚更多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构建安全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体系,推进管理体系综合改革,探索新型教研一体团队建设模式,加强新时代全维质量管理,完善资源统筹与调配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坚持科教融合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育水平。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范式、人才建设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层次人才更加需要多学科交叉培养,科技创新正在由个体创新向群体创新、体系创新转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应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创新举措。要集约集优培养高水平人才,抢抓优化院校人才培养布局重大机遇,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布局交叉学科专业,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专业设置机制,优化纵向人才成长路径设计,加强跨学科跨军种部队联合育人。要搭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主创新平台环境,在国防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聚和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体系,积聚军地优势力量解决备战打仗紧迫课题,把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要改进高层次人才吸引培养支持方式,把政策重心转到培养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引育与团队、平台、项目耦合机制,推开军地人才“旋转门”试点,优化教员和一线部队企业技术骨干双向代职制度,推动联合攻关、合力育人、资源整合。要积极推动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对政策、资金、专业、项目、平台、条件、人才等办学要素系统布局,一体推进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度协同。

猜你喜欢
观念体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维生素的新观念
思想与“剑”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