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立足“语文味”的综合性学习探析

2023-02-19 11:35周卫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语文味项目化

周卫红

摘要:目前统编版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存在碎片化和同质化倾向,忽视了其对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追求,难以较好地体现“跨学科学习”和系统化、开放性的项目化设计理念。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从跨学科学习视角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教学进行项目化设计与实施:以主题情境为统领,激发兴趣巧探寻;以“语文味”为核心,丰富素养促提升;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搭建支架助探究;以展示评价为效能,整合量规优评估。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 项目化 综合性学习

随着核心素养的深化推进,国家新课程方案中规定有10%的时间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的合集,综合了两者的关键特征。跨学科学习运用一种真实的综合方法,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产生整体理解。项目化学习是为了促进素养目标而围绕一个真实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形成项目成果。[1]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都需要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索,本质上是对固化的知识逻辑的挑战,都追求在复杂问题中的创新与回应。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简单地拼凑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产生整合性的成果与理解,不仅需要学科立场,更需要跨学科的整合立场。

“综合性学习”板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对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追求,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大创新点。统编版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内容日渐完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的设置也越来越注重综合性与逻辑性。[2]然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还往往浮于浅表,教师对教材特点把握不准、教学设计零碎分散、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探究过程不充分等问题常常浮现。

一、以主题情境为统领,激发兴趣巧探寻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感同身受的情境的,这种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兴趣。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在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产生整合性的成果与理解。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建构一个真实的学生所熟悉的语言应用情境,提炼活动主题,以主题情境为统领设计项目式主题,继而围绕主题设计子项目,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新的问题,在新问题的不断探索过程中,通过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联想思考,从而促进新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巩固已有的语言运用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主题情境: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到来之际,西附初中为进一步动员全体师生参与环保行动,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环境,开展了“低碳生活 绿建未来”的主题周活动。围绕这一主题情境,依次设计“低碳环保前调研”“低碳认识大调查”“低碳一日精设计”“低碳标语广宣传”四个子项目活动。

在“低碳环保前调研”子项目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亲人朋友对居住环境的感触,如“以前住在木渎灵岩上,往太湖地方看一清二楚的,那真是一目千里,现在不行啦,特别是你往城市里看,就是一片模糊。”“十年前,我住在桐泾公园附近的时候,晚上抬头看,不说满天星吧,那是不少的,现在是一颗都看不见了。” 以真实调研采访为素材,获取直接资料,在今昔对比中让学生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意义。在“低碳认识大调查”子项目活动中,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展开对自家家庭生活能源使用的大调查,并用数据记录了下来,纷纷展示,发现结论。在“低碳一日精设计”子项目活动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为自己设计个人的低碳一日活动表,强化对生活中真切可行的低碳行为的认识。在“低碳标语广宣传”子项目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了低碳环保LOGO设计大赛,并配上简短的宣传标语,号召广大师生一起拟写以“低碳生活 绿建未来”为主题的低碳倡议书。

例如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走进苏城的小巷,探访苏城小巷的俗世雅韵,为学生设计如下主题情境:为了让游客更进一步了解苏州小巷,苏州市旅游局特推出《百巷苏州》栏目,招募学生志愿者为苏州小巷代言。围绕这一主题情境,依次设计“识名·小巷概貌”“循声·小巷雅音”“入画·小巷意境”“拾光·古韵新生”四个子项目活动。

在“识名·小巷概貌”子项目活动中,引领学生搜集苏城小巷的名称,关注取名的标志性字,探访名称的由来、辨析“街巷里弄”等意义的区分。在“循声·小巷雅音”子项目活动中,通过实际走访,采集小巷的独特声音,在聆听中感知小巷的独特风貌,并邀请学生朗读文人笔下的小巷印记,将其绘声绘色地录制下来。在“入画·小巷意境”子项目活动中,以《百巷苏州》栏目组身份向学生征集苏城小巷代表图,并运用美术知识,结合自身的小巷印记,阐述你的构思设想。在“拾光·古韵新生”子项目活动中,引领学生思考如何让小巷在时代潮流中始终焕发着生机,并鼓励学生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最美小巷代言书签,通过展示和宣传让苏城小巷焕发着传承与新生。

二、以“语文味”为核心,丰富素养促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和功能这样定位:“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此处明确指出了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中心,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目的,实际上这就是突出跨学科学习中语文学科的主体性地位。因此,语文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语文学科的主动跨界的学习,最终要实现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怎样才能在跨学科学习中坚守语文学科的主体地位呢?这就需要在跨学科语文学习项目中以“语文味”为核心。程少堂先生说“语文味”是“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王崧舟先生在“爱上语文”系列百家讲坛中,也曾指出“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我们在设计项目化驱动性问题时就考虑到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对言语表达的需求,让学生的表达是因情而动、由感而发。

语文味应包含“三味”:语言味、文学味、思想味。“语言味”即在真实的语言学习中习得语言,获得语言感知力和表达力;“文学味”即在整体性的富有文学审美趣味的语言学习体验中,提升文学鉴赏力和语言创造力;“思想味”即在研究性、批评性阅读与写作中,提升思维的批判性和獨创性,获得文化理解力。基于“语文味”所应有的“三味”,在综合性学习问题探索中,立足学生的生活,创设富有“语文味”的实践活动。以“身边的文化遗产——苏城小巷”为例:

1.语言味

【识名·小巷概貌】

一座城市仿佛一篇文章,一条街就是一个句子。请大家制作最美小巷推荐卡并进行解说。请以“在苏州____是不能删去的句子。请随我来到____ ”一句为开头推荐你心中的最美小巷。课前设计如下表格: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温婉典雅、秀丽如画的水乡特色也吸引着大批的游客。作为常年生活在苏州的学生,对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自然会出现游客邀请你来推荐最适宜游览的苏城小巷这一真实情境,因此,在这一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会通过资料的搜集,加以筛选整理,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最终输出,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语言味”。

2.文学味

【识名·小巷概貌】

名字往往带有美好的希冀,比如我们班“英杰”“伟豪”之名则是寄寓着父母希望男孩子颇具英雄豪气,成为杰出人才。回味这些小巷名,我们同样可以给它定义,如:幽兰巷,幽,僻静清幽也。巷道幽幽,闹中取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苏州小巷正是苏州闹市中的一处僻静之地。兰,君子如兰也。枝叶典雅,花朵幽香。“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寄寓着追寻高洁、贤德之意。

请仿照示例,通过字形溯源、含义梳理等制作小巷名称名片,阐释名称内蕴,为苏州小巷代言。

这是对苏城小巷名称的进一步认识,刚刚的推荐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未对字义进行深究。此处结合学生名字的取名寓意引领学生自然阐发联想,并结合文学作品中的诗意名句,在富有文学审美趣味的语言学习体验中,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语言创造力,体现了“文学味”。

3.思想味

【拾光·古韵新生】

庭院深深,巷陌楚楚。有的在时间变幻中驻守原地,带着旧日安好;有的在时代潮流中与时俱进,带着现世安稳。请看这幅图,它是旧日的“皇废基”,如今,斑驳的墙皮被修补妥当,破损的路面平整了,海棠民情站、网红打卡背景墙等一应俱全,皇废基真正成了古城文化的一个窗口。

如何让小巷在时代潮流中始终焕发着生机呢?身处苏州的你们,有哪些精妙的点子?

基于身边的真实案例,在现状面前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批判性思考。作为苏州的青少年,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的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更是有一份城市的文化认同力。因此,为城市的更好发展出谋划策,也是在提升我们的思维批判性和独创性,体现了“思想味”。

三、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搭建支架助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此处强调了“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同时需要恰当的学习支架予以支撑。学习支架能帮助学生明晰学习意图,从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方面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例:

【数据调查】

引导学生展开对自家家庭生活能源使用的大调查,并用数据记录了下来,交流展示家中能源使用的具体情况。依据资料夹,推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学生真实的家庭能源使用情况为素材,基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概括调查情况,并感知每日家庭能源的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由于调查后的数据庞大,学生在语言表达时会自然运用到数学学科中的科学计数法来计量,体现了用数学学科的思维来解决语言的表达问题。

【数形结合】

请同学们依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的宣誓: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时间为横坐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纵坐标,用函数图像来表示“碳中和”和“碳达标”,并标注。

结合对语段内容的理解,用数学学科中的函数图像形象地来表示,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转化生成对文本语段的深入理解,简洁直观,一目了然。在理解“碳中和”这一概念时,同时引入物理学科中的“天平”这一器材,让学生明白天平的两端分别是“碳排放”和“碳吸收”。因此,在跨学科项目化实践活动中,围绕语文学习,开展跨学科梳理与探究活动,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数理推论】

请根据材料推理得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诸多挑战”。

已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求证: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诸多挑战。

证明: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理由四:∵

综上所述,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诸多挑战。

以数学学科中几何证明题的形式和逻辑为依托,为学生搭建在长文本阅读中的支架,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如“首先”“其次”“最后”等,并能熟练地分析句子成分,删除修饰性成分,提取主干知识,从而完成缩句。此活动在综合运用数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象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以展示评价为效能,整合量规优评估

综合性学习是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其他课程知识并结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学习形式。

项目化学习通常都需要一个配套的评价方案,一般会涉及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运用与呈现。项目化学习需要一种真实性评价工具来支持——评价量表。评价量表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或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聚焦学习目标,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获取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例:

“低碳环保LOGO设计”项目评价量表

任务:为建设绿色校园,学校特别组织学生进行了低碳环保LOGO设计大赛,并配上简短的宣传标语。每位同学可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5分钟陈述,从LOGO的图形构思、色彩搭配、标语的文案优美、有号召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因此,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策略,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有效反馈与调控,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依據评价量表,整合评价量规,可以提供学习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反思,激发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有对项目成果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合作探究精神、跨学科学习能力等多维度的评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于漪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不能单打一,“语文教学根据学科的特点,须引导学生在素质、能力、智力等方面全面扎下深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的“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体现了新时代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运用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板块也正是体现了对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追求。在语文核心素养的统领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进行深度探索、创新综合性学习模式、重视学习的成果展示和评价,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明.核心素养导向下项目化学习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2023(02):81-84.

[2]芦淳.辩证的否定:从萌发独立到整合跨界——百年语文综合性学习述评[J].语文建设,2022(17):63-67.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3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青年专项重点课题“项目驱动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b/2021/02/6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语文味项目化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