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民间绘画焕发新生机
——以北辰农民画融入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为例

2023-02-20 08:23天津市北辰区集贤里小学陈月冉天津市北辰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轧乃君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北辰农民画民间

■天津市北辰区集贤里小学 陈月冉 ■天津市北辰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 轧乃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的价值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笔者所在的天津市北辰区有一项享誉全国的传统民间绘画——北辰农民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优秀传统民间绘画的代表。诞生于20世纪的北辰农民画吸收了剪纸、刺绣、泥塑等民间艺术的精华,取材广泛,以心造像,求全求满,随心赋彩,明快诙谐,是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绘画艺术形式。它既具有北方的粗狂豪迈,又不失精致,突出“津味”的诙谐幽默和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散发着大工业城市的现代时尚气息。

根据北辰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北辰农民画进课堂的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创造出既能体现农民画韵味,又不失儿童画天真、稚拙的儿童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弘扬民族艺术情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立足北辰农民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推进艺术课程改革,充分挖掘非遗资源,进一步构建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形成非遗课程的阶段化和序列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从点到面,从传承到创新,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纵深发展是必要之举。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课程在课程观念上由单一的课程功能向多元的课程功能转化,这使得美术课程更具有综合性、开放性、适应性。在传承北辰农民画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矛盾:小学美术课程中传统民间艺术的相关课程内容较少,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不足,难以激发其深入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而时代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又需要传统艺术的滋养;传统的北辰农民画以表现农村风土人情为主,脱离新时代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农民画的造型夸张大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极其适合小学生学习。如何立足本土传统艺术资源,解决这些矛盾?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将传统民间绘画融入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并进行实践研究,以北辰农民画教学为例,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民间绘画焕发新生机。

一、落实课程安排,优化艺术教育教学

农民画进校园的实施不能是走形式,走过场,要切实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为中心任务,通过生动的教学、耐心的辅导,引导学生喜爱农民画,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这门民间艺术。学校将农民画艺术课程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保证每个年级每周一节农民画课程,注重夯实两个基础,即怎样教和教什么。教师在传统美育课程开发方面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本领,不仅会画还要会教。学校着力提升教师理论、技能两个基础,为有效开展特色美育课程保驾护航。学校聘请北辰区农民画家丰爱东为农民画专家辅导员,除进课堂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外,还为学校美术教师进行培训。

根据学生及课程特点,确定校本教材的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在不断摸索中确定“懂—看—学—创”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先懂什么是农民画,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看农民画,欣赏大量不同类型的农民画,拓宽视野,积累素材;最后学画农民画,前期欣赏为临摹铺路,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农民画的构图设色等技术和艺术性知识。为了更适合学生学习,围绕运河文化开展主题创作,尝试不同媒材,进行水墨蜡笔农民画、丙烯农民画、拼贴农民画等探索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爱北辰、爱天津、爱祖国。

二、立足科技特色,形成学校美育品牌

有了前期懂、看、学的基础,才能有创新。农民画进校园在北辰区多所学校均有开展,秉承人有我优的理念,将“用传统美术表现新时代小学生的科技生活”融入日常教学,形成学校特色,开设特色美育专项课程“科技遇上农民画”,将传统民间绘画融入科技教育,二者互为支撑,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保驾护航。

(一)以农民画形式画科学幻想画

科学幻想画大赛是每年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一环。农民画与儿童画的异曲同工,让以农民画的形式创作科幻画成为可能。农民画颜色、造型夸张,不讲空间、时间概念的特点,给了学生更大的创想空间。学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科学类农民画,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以科技精神创作多样农民画

科技精神就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我们开发了半立体农民画,结合声、光、电,让农民画活起来。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还尝试多种媒材,如布艺、纸黏土泥塑、丙烯画等。与此同时,我们进行了后期的衍生设计,做出主题台历、闹钟、小挂件、手机壳、帆布包等。最受欢迎的是“热缩片”农民画。“热缩片”在高温下可将画缩小为原来五分之一左右具有一定厚度的塑料,后期可加工制作胸针、吊坠、挂件等。“热缩片”有透明和各种颜色可选,对于创作有难度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印,极易上手。学生将作品融入生活中,用亲手制作的作品装点自己的生活,拥有了获得感。

三、以科研引领,提升农民画教学含金量

为了让农民画教学符合新时代小学美术课的特点,学校成立传统民间绘画融入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科研小组,确定以下研究方向:首先,整合分析北辰农民画的定义;其次,整理概括北辰农民画的形式风格等特点及创作过程;最后,对北辰农民画进行剖析,并使之转化为能够合理服务于小学学段美术课程的美术资源。通过有步骤、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专项研究,梳理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民间绘画的策略、方法,探究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了解北辰民间特色文化,建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形成在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传承传统民间绘画的有效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个人素养与探究能力,使教师掌握传统民间绘画融入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与方法,更好地面对学生与课堂,建立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通过传统民间绘画的学习与再创作,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将传统民间绘画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接触、了解、体会家乡的民间绘画艺术,培养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做好美术课堂教学与思政建设的有机结合。开展策略研究,形成学校特色美育理论性成果,提升学校特色农民画教学的含金量。

四、搭建宣传平台,扩大传统民间绘画的影响力

广大美术教师对于积极传承与创新传统民间绘画持支持态度,但是在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上存在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不是专业的农民画家,怕对农民画的理解不到位从而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融入。只有进一步扩大北辰农民画的影响力,才能打消部分教师的顾虑。基于此,除了在日常进行农民画相关知识的整理和作品创作外,笔者还积极进行农民画的宣传推广。2022 年高考前夕,创作农民画《一举夺魁》被张贴在考点,为特殊考生加油鼓劲儿,此画还刊登在学习强国天津平台、北辰融媒体中心的官方平台“微北辰”,将农民画“寓意美好、积极向上”的特点展示给大众。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注册账号,进行农民画相关知识与作品的分享。其中,小红书置顶笔记是绘制的水粉农民画《百舸争流》,打破大众对农民画“土”的刻板印象。创作的笔记丙烯农民画作品《向阳》,介绍了农民画创作过程、绘画媒材,获得了5万余人次的观看量,近三千粉丝点赞,并有近千粉丝收藏此则笔记。有很多爱好农民画的粉丝咨询相关问题,我都一一解答,为推广北辰农民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民画进课堂活动,申请建立微信公众号,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传统民间绘画资源平台建设的探索,将笔者及其团队在北辰农民画融入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的经验进行整合,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为广大有志于传承与创新传统民间绘画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资源。

北辰农民画是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喜爱,适合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广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笔者仅以自身在北辰农民画传承创新中梳理此文以供参考——在传承中,题材创新、技法创新、媒材创新、宣传手段创新。创新的前提是保证传统艺术内核不变味,其依旧为了表现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并富有美好寓意。只有这样,创新才能锦上添花,北辰农民画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传统民间绘画才能真正融入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

猜你喜欢
北辰农民画民间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Cycling in America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Fame Is a Bee
领导干部必须“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