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综合评价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3-02-20 08:2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窝刘完小陈媛媛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培育教学活动核心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窝刘完小 陈媛媛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为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与成果,不少新颖的措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体现,其中课堂综合性评价打破了传统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关注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运用科学的策略予以改正,让综合性评价模式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奇效。

一、当前小学科学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单一化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评价模式中,评价内容常常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对学生的科学概念理解水平作出了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科学态度等其他关键方面的考量与重视。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功利化的学习心理,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不重视思考与感悟,只注重理论与应试,无法促进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切实提高,让科学学习流于表面,更无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方式固定化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科学的评价方式过于固化,不少教师常常将纸笔测验作为考核评价的唯一方式。这种固定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科学学习的趣味性与探究性,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还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固定化的评价模式有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了项目报告、实验操作的内容,让学习活动有所侧重,缺乏了“纯粹”的色彩。

(三)评价时机片面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科学的评价时机往往是固定且片面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对期末学习成果的评价,这种片面化的评价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学生可能会在平时的科学学习中存在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并为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刻苦努力一段时间。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四)无法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

小学阶段,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方面。而传统评价体系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只强调科学概念理解而忽略了科学思维,只关注笔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态度。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反馈,也是师生眼中的“风向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与策略,学生也能够通过这一反馈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活动、及时弥补漏洞。然而,当前的传统评价体系既无法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实到教学设计中,也无法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无法推动核心素养在实践过程中的培育与落实。

二、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综合评价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除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的评价结果,也要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以期综合利用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

1.学生自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提高,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在评价体系中予以足够的保障。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将这些评价及时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学生互评。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彼此学习情况的了解往往超过教师,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这种方法既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发现自己所忽视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要求,还能够让教师更为具体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现状,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成果。

3.家长评价。家长是评价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教育教学者却经常在实践活动中忽视这一主体的意义与作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不应局限于学校,而应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促进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而家长正是学生校园之外生活的负责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与思维发展具有较高的认识程度,因此家长的评价很重要。重视家长的主体评价地位,既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又能够让家长全面具体地了解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效率地进行课后引导。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传统的评价内容以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主,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探究能力及态度责任并不重视,导致学生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偏颇。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桎梏,将小学科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是核心素养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及责任态度四个方面出发,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全面具体的评价内容也为学生的科学学习之路指明了新的方向,帮助学生摒弃功利化的学习心理,真正感受到科学学科的魅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与能力基础,让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学科考试、作业布置是传统评价方式的主要措施,这种以纸笔测试为主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一味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对态度、精神与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在小学科学的评价过程中推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进程。教师可以在纸笔测试的基础上,适当增添表现性评价,如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项目汇报等。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为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调查了家中使用的能量,统计了家里电能的消耗,分析了我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的能量形式和来源,以及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节约能源”制作手抄报,呼吁大家要做节能小达人。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深刻系统的认识,又需要学生将这些知识进行恰当的整合与运用。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手抄报成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打破了纸笔测试的桎梏,在提高趣味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评价时机全程化

评价的主体、内容与方式固然重要,但评价的时机在评价体系中依然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而这一要素却常常被教育教学者所忽略。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鼓励与鞭策,评价反馈就是最好的鞭策方法。有些教师一单元一评,甚至有些教师一学期一评,然而这些评价时机都不够科学有效,想要让评价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应做到时时评价、课课反馈。全程化的评价除了能够及时敦促学生扬长避短以外,还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以单元学习时间为单位,将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并将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在期末时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折线统计图,这样教师就能够更为方便直观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从而作出科学具体的评价——有些学生虽然天资聪颖,但是不够努力,却依然能够在单元考核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有些学生虽然天资平平,但是勤奋刻苦,在每一单元的统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些情况能够帮助教师更为全面综合地作出最终评判,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努力被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懈怠被提醒,实现班级的整体性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构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效科学课堂,教师就应当设计出全面且完善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价时机全程化。只有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得到提高,实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发展,为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开辟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培育教学活动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