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构化明理课堂引学生素养之蹊径

2023-02-20 08:23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薛行虾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结构化素养结构

■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 薛行虾

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但是,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依赖教学大纲中对单元知识以及单元课时的划分,缺少对知识结构整体的认知,导致课堂知识输出较为零碎,学生学习起来具有极大的离散性,难以掌握单元结构特点,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规划存在短程化、单向化的特点,教学过程缺少结构特征,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持续培养。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结构化明理课堂,展现知识之间的互相关系,从而打破知识碎片化现象,引导学生数学素养获得有效发展。

一、结构化教学的内涵

结构化教学是由以往的点状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系统化教学、条理化教学和综合化教学,让课堂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呈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完成学习,从而对整个数学学科形成整体认知,以突出对学生课程结构化认知的培养。结构化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将学生由表层学习引向深度学习,带领学生探索学科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对学生素养发展的意义

(一)展开结构:增强学生整体意识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展开结构是对一个完整的数学定义或者数学概念进行展开的过程,目的在于将原本统一的知识进行拆解和划分,在教材中体现的是一个单元的结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地学习,更深层次地掌握课程知识。如在“整数”这一单元中,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运算”“运算的规律”等知识框架,每一部分都是由“整数”进行展开得来的。因此,结构化教学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单元的整体认知,使其形成整体思维,更清晰且完整地掌握单元脉络,转变以往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二)过程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在结构化教学中,过程结构是体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结构化思维,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过程结构,一方面辅助教师顺利地完成知识讲解,另一方面通过过程引导,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三)方法结构:引导学生终身学习

区别于过程结构,方法结构是学生在多年的学习经验中形成的一种学习习惯,其中也带有结构化的特征,教师则需要将方法结构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如何高效地采用正确的方法去解题。例如,在解答整数相关运算的时候,学生采用的方法结构是“明确题目算法—思考运算规律—展开计算—得出结果”;在解答几何类运算题目的时候,学生采用的方法结构是“看特征—想规律—思算法—做运算”,当学生在学习中明确了上述结构,便能够应对各类数学题目,举一反三,获得思维和行为两种方式的有力支撑,从而具有探索新问题、了解新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整合知识板块

结构化教学的最初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知道自己在学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引导完成学习任务,让数学教和学同时陷入枯燥的模式。为此,在结构化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对单元课程之间的知识关系进行分解,灵活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展开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1.整合课时知识。

课时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单位,受时长的限制,很多单元内容在被划分为多个章节之后,又被划分为多个独立课时。当学生上完一个课时的课程之后又进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此循环往复,非常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碎片化的记忆,课时之间难以形成联系,甚至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难以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结构化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教师应该做好课时知识的整合,依据单元内的结构特征,发现课时之间的连接点,从而让课时规划呈体系化、条理化,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包括“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四个课时,教师就要找准各个课时之间的结合点,设计学生学习线索,串联各个课时的课程知识,从而让学生形成连贯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角;其次,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角的概念等进行回忆,学习角的度量;最后,通过测量演示的过程检查学生的度量能力,随后学习角的分类。通过这样的课时规划,每个课时之间都能有所连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角相关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单元内部,从整体把握单元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整合单元知识。

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能够看出单元之间的知识也存在一定的连接,各个单元相辅相成、互补互利,能够辅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知识的整体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规划过程中还要对单元知识做好整合,准确把握单元之间的结合点,并在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熟悉单元特征,由单元内到单元外,做好知识嫁接,以实现结构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时候,对教材各个单元进行分析,能够看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数是一条结构线,学生在掌握分数乘除法之后,积累了一定的乘除法的运算经验,再学习百分数,更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比、圆、扇形统计图是一条结构线,在学生熟悉的比这一数学运算以及圆这一图形几何后再学习扇形统计图,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统计原理。因此,教师要明确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以促进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有效落实。

(二)学习思维结构化

结构化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优化的过程,教师要明确其落实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也能帮助学生高效、快速地把握知识脉络,从而使自主建构、自主学习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形成结构化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为此,教师可以从整体感悟、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出发。

1.整体感悟。

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感悟体现了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单元预习和复习,在预习中,能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单元知识进行大胆猜想和初步验证,从而掌握单元知识的逻辑;在复习中,学生能够明确单元结构,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汇总,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在复习中进行强化,从而促进学生对单元整体的把握。为此,教师要将整体感悟的结构化思维渗透到单元预习和单元复习中,引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例如,在“三角形”单元教学中,教师在预习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目录对单元内容进行猜想,并绘制个人猜想的思维导图,如三角形的分类,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三角形的分类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价值?如何快速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将其猜想结果罗列在思维导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单元知识结构化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够在预习问题的引领下自主进行单元知识的探索,对单元知识产生整体性的感悟,培养结构化思维,从而实现理想的预习效果,促进结构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2.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是对课程知识的一种延伸,旨在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在知识迁移中所体现的过程结构非常重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基于所学知识,探索全新的知识领域或社会应用,并将这一过程结构化,引导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堂之外,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中轴对称和平移的时候,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几个特征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和平移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何用途,以及哪些行业用到了轴对称和平移相关的知识,以此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进行结构化的知识迁移。其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中轴对称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如轴对称的房屋建筑、轴对称的家居用品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无不体现了几何知识,同时代表了在我国工业生产中轴对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运动几何原理,其中就体现了“观察—思考—判断—结论”的结构化知识迁移。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将学生从课堂拉回现实,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结构化思维的形成。

3.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体现在学生能够用结构化的思维展开学习,意识到单元知识内的结构化存在,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结构化的思维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为此,小到每一个知识点,大到一个单元、一本教材,教师都要在教学完成后进行整体汇总,指导学生从单元结构出发,体会课程知识的系统特点以及逻辑特点,准确把握单元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复习“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单元结构进行明确,让学生知道本单元学了什么、重点是什么、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如何用单元内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同时,教师可以以测试题作为辅助工具,带领学生再次深入单元内部,掌握单元知识的结构化特征,从而实现学生从对单元知识的梳理到结构化认知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结构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教学方法结构化

教学方法结构化则考查教师自身对单元结构的认识,并依据学生实情以及课程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同时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以及学习心态选择结构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结构化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尝试结构化问题设计、结构化技术支撑和结构化活动开展三种途径。

1.结构化问题设计,让知识紧密相连。

结构化问题设计能够通过课堂提问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自主构建,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为此,教师要结合知识特点找准问题主线,并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进行问题延伸,做到教与学的融会贯通,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角、边、顶点等几何要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结构化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观察三角形,你认为它包括哪些组成要素?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思考三角形的组成条件是什么?根据三角形的各个要素,思考为什么三角形的名字以角来命名?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课程知识,从而体现教学方法的结构化。

2.结构化技术支撑,让课堂突出重点。

结构化的技术支撑讲究的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课程知识的逻辑顺序,借助一些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如各类教具、图片视频等数字化资源,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对知识的结构化认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展示大面积的平面图形,如湖泊面积、土地面积、森林面积等,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面积以及如何进行面积表达。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土面积的表达、城市面积的表达等,引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最后,教师借助动画视频为学生演示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其他面积单位的换算规律,从而加深其学习印象。这样的教学过程将图片和视频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技术,融入课堂导入以及学生探究过程,从而实现结构化的技术支撑,让学生学习有章法、有规划,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结构化活动开展,让学生合作建构。

不同的数学结构体现了数学知识体系的特色,同时代表了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教师还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活动开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建构,将结构化思维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用结构化的学习模式应对未来更复杂、更抽象的数学学习,促进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设疑点,小组做猜想”“忆旧知,小组来探究”“析结构,小组求结论”的结构化课堂活动,让其认识百分数的读写特点,同时联系旧的知识让其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意义,最终通过结构化的知识呈现,让学生从整体掌握课程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结构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教育思想可以看出,教育的有效实施与“结构”存在着必要的联系,结构化教学指向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的落实是推动学生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单元知识特征,做好结构化的内容规划和方法规划,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化素养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结构
论《日出》的结构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