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与研究

2023-02-20 21:55高丽莉韩洪杰孙春义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高技能联网

钱 彬,高丽莉,韩洪杰,孙春义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关键字:物联网;培训基地建设;研究

物联网(IoT)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世界的“第三次浪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物联网企业日趋增多。近年来,工信部、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分别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行业政策,极大推动了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慧教育等领域的深入应用。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技术行业起步较早,但能否持续保持领先,不断地扩大行业规模,则离不开物联网行业人才的培养及培训。结合唐山市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成果,提出了高技能人培训基地建设的几点经验。

1 实训基地建设背景与意义

1.1 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唐山市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为龙头,以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转方式调结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目前唐山拥有技能人才7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32 万人,占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的13.53%;高技能人才中高级技师0.84 万人、技师4.36万人、高级工17.12 万人。急需解决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规模偏小、分布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根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财政厅印发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冀人社字〔2013〕137 号)、《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试行)》(唐发〔2018〕11 号)精神,从2018 年起,唐山市级财政每年重点支持2 ~3 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设项目实施期限2 年。

“十三五”期间,唐山市已制定《“互联网+”工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实施方案》,促进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深度应用,推进了唐山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大了智慧农业和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力度,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强化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开拓网络经济发展空间,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农业和智慧服务都是物联网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近年,智慧社区及工业物联网发展迅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物联网人才技能提升的空间较大。

1.2 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唐山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对本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市内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但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加之各企业生产任务紧、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其积极性并不高,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需的途径不够畅通。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职业(技工)院校,培养水平与规模有限。建设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解决我市技能人才结构性失衡矛盾、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依托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唐山市有关政策资源,在我院现有培养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总结研修培养模式和社会短训工作经验,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我院校产教结合教学模式和专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为规模化培训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 实训基地建设基础与目标

2.1 实训基地建设基础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的专业设置就是为满足河北省尤其是唐山市、开滦集团对物联网行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急需,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依托开滦集团公司煤矿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为背景,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有较强的开拓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已经与河北华网智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成立了“订单班”;与开滦集团、中易云(唐山)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生产技术项目合作,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2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根据信息行业专业岗位能力需要,培养服务京津冀信息产业、开滦集团公司大中型矿井智能化建设所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建成集生产、技术岗位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一流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坚持“四建一创一深化”的工作思路开展基地建设,到2025 年建成河北省矿山物联网智能化控制高水平实训基地。

3 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3.1 建设综合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核心,把信息化技术融入先进的职业教育,整合升级现有校内8个实训室,新建1 个具有5G 网路优化实训功能矿山移动通信实训室、1 个具有3T 以上吞吐量及万级并发连接的云计算运维实训室。根据物联网应用专业岗位能力需要,把现有实训基地重新划分为三个实训区域:物联网应用基础技术实训区、物联网应用核心技术实训区、物联网应用综合技术实训区,工位数量到达到350 个,其他配套场地,食宿满足300 人培训要求。

基于技术服务外包提升校内现有8 个一体化实训室内涵建设。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打造实训基地建设主体多元化,接待企业培训、兄弟院校人才交流、技能竞赛等学生专业知识提升与技能培训的需求。

3.2 “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

探索实训基地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融合发展机制,依托实训基地推动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和实习实践。提高兼职教师的归属感,推动兼职教师深入参与实训基地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利于增进专、兼教师协作融合的各类交流座谈活动。聘请能工巧匠、名师名家等担任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完善学院和企业人员双向互聘机制,大力培育满足需求、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2025 年师生比达到1:20,高级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占教师总数5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80%。

针对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组建1 支教师竞赛科研团队,由竞赛经验丰富的专业带头人负责,带领团队教师研讨竞赛方案,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指导学生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成果转换成教改课题,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3.3 校企开发新形态教材

围绕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校企合作建设《数据库技术》《Java 程序设计》等2-6 门物联网技术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及配套教材。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共同开发2-6 部新型活页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及时吸纳新技术、新规范和典型生产案例,形成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配合2 部新开发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引进工单制教学,课程模块化教学团队负责开发对应的高质量工单40 个,引入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岗位胜任度。

3.4 实施校企协同育人课堂革命建设

与合作企业共同研讨,主要针对矿山物联网应用行业岗位需求,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岗位对接”的实训课程体系。实现实习实训与生产服务的对接,引进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考核。健全实践实训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加强校企共管、过程监控,不断提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生产现场教学,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校企合作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编教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3.5 创新12X2 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重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参与开发煤矿智能化体系,将开滦集团智能化系统“6+1+1”建设项目引入课堂。唐山市物联网行业优势企业唐山中易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设备捐赠、技术指导等形式深度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打造集“教学、生产、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充分整合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再带动2-3 个中小微企业参与,建设成唐山地区区域性实训中心,提升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水平。

基地面向的各个专业构建“以赛促学”或“校中厂”等“校企交替 岗位育人”的12X2 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相关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学分置换、“技能大赛获奖”学分置换、“创新创业”学分置换、“企业对口工作岗位”学分置换和“企业培训课程”学分置换等五种学分置换方式。

3.6 深化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

开展多层次社会培训,提升信息服务业人才素质。立足河北省信息服务业,创新社会培训模式,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展立体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开发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网络系统集成、物联网安装与调试等模块化培训项目。完成在校生培训300 人次/年,为合作企业员工培训200 人次/年,完成社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 人次/年。

创建多种类学生技术社团,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带动学生创立2 个技术社团,社团定期举行社区服务、学校实训设备维修服务、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或交流活动,建设期内完成30 次进社区、30 次学校实训设备维护、10 次技能比赛活动。

实施协同技术研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将开滦集团智能化系统“6+1+1”建设项目,中易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引入学校,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引入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搭建以企业技术为依托的技术技能平台,以现有的校级科研课题为基础,逐步申请省市级科研课题,申报专业相关专利并实现转化、发表专业相关核心期刊论文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服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4 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为了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的管理,成立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建设领导小组),学院院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和系(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成立以学院纪委书记为组长,开滦集团公司专家、纪检监察处、工会及教师代表为成员的基地建设监督工作组;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工作小组。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学院特别针对基地建设项目相关人员组织培训,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追踪问效机制。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资金,采取市财政专项资金、学院自筹、吸收企业投资等方式解决。学院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加强与企业的共建工作,引进了企业资金与设备,共建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行业企业技能培训基地,切实保障了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保证了建设项目的如期顺利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专人负责。各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严格按计划分配使用资金,加强专项资金预决算管理,保证资金按规定使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中的设备、仪器的购置、使用和管理,由校产处依照学院设备仪器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5 结语

结合唐山市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成果,基于综合性基地建设、新形态教材开发、新课堂革命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六个方面,对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改革创新的探索。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高技能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抢占物联网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