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UMU互动,有效促进劳动教育深度学习

2023-02-20 08:23天津市河东区友爱道小学尹春舫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经验劳动深度

■天津市河东区友爱道小学 尹春舫

2005 年,深度学习由我国学者黎加厚教授首次引入,将国内教学目标分成六大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浅层学习停留在“识记、理解”层,深度学习体现在“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深度学习,我通过运用UMU互动策略,引领学生进入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之中。在UMU互动学习平台上,可以方便实现资源共享,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利用UMU创建课程,设定教学任务,而学生通过互动码或者扫描二维码加入教师创建的课程,参与课堂的互动。学生加入后可以在线学习,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中控台”,可以控制课堂中各项互动活动,还可以查看活动的参与情况。

因此,UMU互动因其时时互动、时时反馈的特性被众多教师借鉴到教学之中,其丰富的互动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讨论、交流、提问等思辨的学习过程,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从UMU互动在劳动教育中的运用、深度学习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及UMU互动下的深度学习给劳动教育带来全新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重点借助UMU互动如何促进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五个特征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寻求如何更好地借助UMU互动为劳动教育助力。

劳动教育因其独特的学科特性深受学生的喜爱,良好的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未来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价值观、必备劳动品格和关键劳动能力,在培养劳动创造力、珍惜劳动成果、学会生活自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过程中,发展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劳动教育不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合格劳动者的时代重任。

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发现,将UMU 互动作为载体,融入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到劳动教育中去,主动参与,重构劳动知识和技能,输出内化为自己全新的劳动知识与经验,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效促进劳动素养的发展。

一、UMU互动与劳动教育融合扩展了劳动教育途径

在教育信息化全方位推进的背景下,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常态。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课堂互动与反馈效果,更推动了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UMU互动从理解到记忆再到应用,形成了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被很多教师借鉴到教学中。

由于在劳动课程中动手实践内容居多,各种演示和讲解会时常出现。因此,笔者尝试将UMU互动运用到劳动教育中去,在延伸和拓展劳动教育的深度与宽度的同时,也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以往的师生交互多以口头表述为主,表达和沟通方式简单,影响了教学交互内容向多元化拓展;学生互动受益面狭窄,再加上互动时间和方式的限制等,影响着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挖掘和了解。借助UMU互动的语音微课、视频、文档、图文、问卷、提问、讨论、拍照、签到和考试等模块,能够快速实现教学素材的制作和发布,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劳动课堂教学上的知识自学、技能演示、测试、讨论、交流、提问和成果展示等学习过程高效转换。

二、深度学习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指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劳动教育对学生而言并非零经验,学生通过日常耳濡目染,已初步形成了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经验与价值观,对单纯的劳动有其认知体系,能在前人所累积劳动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劳动教育的基本学习。教师以此为基础,恰当地指导学生从事更深层次的劳动学习也相对容易了许多。

美国科学家费曼最著名的“费曼学习法”,其核心是“以教代学”,他指出,“如何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某些知识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教会别人;当我们有能力教会一个之前完全不懂这些知识的人时,就代表我们真的学会了。”例如:在以往的劳动教育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对某项劳动技能的学习及掌握非常快,并能主动帮助他人。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层的认识和理解后,能借助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经过反思和自我诊断产生更高阶的认知结构,然后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人,并且乐此不疲。其实,这样的学生已经达成了深度学习,完成了“以教代学”的升华。类似的场景在劳动教育中比较常见。因此,深度学习与劳动教育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三、UMU互动下的劳动教育为深度学习带来了全新变革

UMU互动在课前或课后的线上问卷、考试及课堂上提问、讨论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对劳动教育中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产生了全新的影响和改变。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学生在知识学习、学科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内容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教师借助其丰富的模块对学习中的互动环节进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去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学习过程,课堂中高质量、有意义的互动,无疑会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所裨益。UMU互动对劳动教育的加持,拓展了劳动教育学科中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视角,有效促进了深度学习五个特征的发展。

(一)UMU互动促进了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联想与结构的发展

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以联想、结构的方式去学习,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这种基本结构,是普遍的、强有力的适用性结构;只有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明了学科的一般图景,弄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因此,在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要激发学生从已知经验和认知结构出发,在纠正知识结构中“误差”的同时,通过观察、思考和改造,促进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使当前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内在关联,并实现结构化,而结构化了的知识与经验在下一个学习活动中才能被联想、调用。

教师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教学中,应注重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学生已有劳动知识结构和技能掌握程度,分析并调整相关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UMU 互动的微课功能,引导学生发散原有知识结构,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共同探讨、交流、质疑、反思,激活学生思维,建立彼此关联、共享的学习氛围。UMU 互动能有效帮助学生共享所学知识,摒弃原有认知结构的“误差”,生成并掌握更高阶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这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联想和结构的发展。

(二)UMU互动推动了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活动与体验的发展

对于劳动教育来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一方面,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伴随着感知、经验、沉淀与转化,并衍生出与之相对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并在不断地重复实践中磨练、强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内在的各种心理活动和情感更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与体验,因此,对于深度学习而言劳动教育无疑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课堂中一切的活动与体验的最终目标都是以实践去验证真知的过程,UMU互动下的劳动学习,能将学生学习中认知水平的提升、思维活跃程度、互动沟通情况、技能学习掌握情况和疑惑、解决问题能力及情感态度变化等多维度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学习感受借助互动环节中的笔记或发言等形式呈现出来,在求证的同时可以获得同伴的点赞。此外,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互动实践后能够获得学习证书,以激励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在充分发挥UMU互动优势的前提下,有效推动了劳动教育中深度学习活动与体验的发展。

(三)UMU互动增进了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本质与变式的发展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能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属性,充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能从实质上推出若干变式。更重要的是把握知识本质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的智慧水平,加强学生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它在劳动教育中体现为,当学生获得了某项劳动知识或者技能的精髓后,经过对知识的“质疑”“探究”“归纳”等深度加工,根据重新生成的经验进行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不拘泥于固定的知识与经验,亦是一种发散思维方式的体现。

在UMU 互动中针对某一劳动知识或技能设置关键学习环节,学生通过比较、讨论、交流、反思和评价,能获得所学知识、技能基本原理或本质概念,在熟悉、了解其本质后进行延伸演化,即举一反三产生相应的变式。如在橡皮章雕刻学习中,通过UMU互动的视频微课对雕刻技法进行深度加工,利用正、反例对比,使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讨论中找到雕刻技法的本质,经过反思后从本质衍生出变式。如学生发现,在雕刻时,刻刀要与雕刻面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留白”要低于印章主体、直线雕刻一气呵成能保证线条平直、雕刻曲线时以橡皮转动代替刻刀旋转可使曲线流畅等类似雕刻技法中的技术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雕刻技法的关键去举一反三进行自主创作了。有些学生选择水果或蔬菜作为创作主体,有些学生把阴刻和阳刻技法综合法运用于一幅作品之中,有些学生用软木进行创作。通过UMU互动的应用,学生在把握本质特征后去动手实践并完成系统变异,从而实现本质与变式的发展,并为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打下基础。

(四)UMU互动推进了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迁移与应用的发展

“迁移与应用”解决的是知识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的问题,即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问题;“迁移与应用”需要学生具有综合的能力、创新的意识,同时,“迁移与应用”也正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活动。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就是将原有劳动知识、技能和经验与新概念、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多维度的整合加工,促使劳动经验、技能水平、劳动品质等素养的提升和扩展,将内化的知识、经验、技能以成果的形式外显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

在以往的劳动教育课堂中,由于学生性格等因素,总是有一部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他们有疑问但缺乏对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整理、加工能力,不能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迁移与应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UMU 互动旨在打破这种被动学习的过程,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推进经验提升和成果的外显。这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UMU 互动融入劳动教育后,学生通过互动模块中的提问、讨论环节或借助各种互动环节中的评论功能,将自己的感触、观点表达出来,在与其他同伴的思维碰撞中提升学习经验;在与其他同伴的点赞与评价中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效,并与同伴协作将知识活学活用外化为成果,提升自己劳动综合能力和劳动创新意识。可见,UMU 互动的运用能够大大推动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迁移与应用的发展。

(五)UMU互动促成了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价值与评价的发展

“价值与评价”回答的是教学的终极目的与意义的问题,即教学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以人的成长为旨归;人的所有活动都内隐着“价值与评价”,教学活动也不例外;“价值与评价”不是教学的某个独立的学习阶段或环节,却萦绕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所有活动中。人类劳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劳动技能水平的发展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与自然界长期的斗争中,在对知识进行批判、怀疑、重建、总结和凝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相一致。

就劳动教育而言,教师应注重学生价值取向的培养,注重教学开放性与创造性的培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批评与反思。教师借助UMU互动中的问卷或考试模块,通过创设逻辑性强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结构的认知和自我价值观进行全方位价值判断。通过照片展示环节,将学习实践过程或作品集中分享展示出来,灵活地利用文字和语言表述,对自己与同伴分享的成果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和建议。通过对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进行客观审视,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用质疑、批判和肯定的观点来认识与观察问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及劳动素养,也更能促成劳动教育深度学习中价值与评价的发展。

目前,深度学习的理念已深入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劳动教育与深度学习理念的契合更彰显了劳动学科的育人目标。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研究,融合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劳动教育也在不断尝试、探索和实践。但笔者发现,基于UMU互动为载体的学习过程,在促进劳动教育深度学习领域的实践研究还相对较少,相信随着UMU互动被更多教师了解、接纳并广泛应用于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劳动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也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经验劳动深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经验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深度观察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