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诊断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2023-02-21 02:21卢舜飞胡晓霞蓝雪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医风诊断学以学生为中心

卢舜飞 胡晓霞 蓝雪芬

丽水学院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浙江丽水 323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的高效融合,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强调了“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7]。丽水学院医学院(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诊断学教学中实行混合式教学法,2020年探索线上翻转课堂教学及课程思政实践,经过十多年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与创新发展,本课程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较传统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

1 混合式模式教学下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诊断学课程本科教学以传统理论大班授课结合小班实验实习为主的教学方式[8-11]。随着医学生的扩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加上受新冠疫情影响,后疫情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得到飞速发展,成为目前医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12-15]。立德树人、持续创新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石[16-17]。长久以来,医学院院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思政课程作为主要渠道,忽视了专业课程对医学生思想教育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引领作用[18-21]。因此,迫切需要在医学课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桥梁课程[22-23]。是医学生首次迈进临床并直接面对患者的第一步,正是开展课程思政、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关键时机。因此,我们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能力等,致力培养爱党爱国、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学人才[24]。

2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

深度挖掘诊断学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充分利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结合钉钉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下面以诊断学为例,简述教学过程设计及内容。

2.1 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以知识探究、能力建设、情感培养“三位一体”的教书育人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成为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卓越好医生[25]。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将医德医风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线上开设思政专题微视频、教学案例、话题讨论等,线下采用小组汇报、情景模拟、病例讨论等课堂翻转学习。通过实践训练、临床见习、课外实践等多途径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在虚拟及现实的临床情境中体验医患关系。教学设计线路见图1。

图1 《诊断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线路图

2.2 混合式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设计

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教育特点,制作思政微视频,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设计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方式及评价方法等,在教学各环节润物无声地将思政元素渗透进去。例如,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医生前辈及身边医生事迹,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医者仁心的高尚品质。在绪论部分,通过与附属医院抗疫一线医生和援疆优秀医生视频面对面交流方式,由医生亲口叙述先进事迹和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精神。在问诊模块,设计由医生、患者及家属组成的思政案例,通过情景模拟问诊让学生沉浸体会医德医风。其次,通过观看正反医患沟通案例的问诊情景剧微视频,比较医生在对待患者的态度、沟通语言等不同点,引导学生讨论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在体格检查模块,当医生遇到需要检查患者隐私部位时,通过思政微视频导入体检注意事项、保护患者隐私等人文关怀讨论。在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模块,通过临床案例引导讨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当遇到患者家庭贫困与昂贵的医疗费用矛盾时,要根据循证医学结果综合考虑患者经济状况,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检查项目,避免开“大处方”。

2.3 混合式课程思政课前学习教学设计

课前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学习任务清单,提前一周在平台及小组钉钉群发布任务。每个学生课前观看线上微视频等任务点后闯关完成单元作业,以小组团队方式完成病例讨论、小组汇报等任务,参加论坛区关于医德医风相关话题的讨论。如观看《中国好医生》系列纪录片,开展“如何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好医生”讨论。学生可在论坛表达观点,也可在课堂中进行分组汇报。教师通过分析线上学习数据并及时回复论坛讨论,可以较好地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及对医德医风理解程度等。

2.4 混合式课程思政课中学习教学设计

课中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小组学习汇报、临床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等方式组织教学。教师课中引导学生参与病例分析、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等讨论,最后再答疑、总结知识点及凝练升华思政元素。此外,学生通过参加临床实践、社会实践等学习场景,进一步沉浸和体验医患关系及强化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课中采用即时线上答题、测试等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各项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将课堂参与积分情况作为过程化考核的评分依据。

小组汇报可采取单人或多人汇报模式。例如肺部体格检查,由小组一位成员PPT解说,另外两位成员同步模拟体格检查;在临床案例情景模拟中,小组三位成员分别模拟医生、患者及家属,第四位成员汇报病情。在问诊情景模拟中,由两组学生分别模拟良好的及不良的医患沟通情景,其他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讨论问诊中的医德问题。

2.5 混合式课程思政课后学习教学设计

课后学生做好学习总结,各小组共享学习成果及经验,在线上平台继续延伸专业知识及思政内容讨论。完成线上课后章节作业、线下实践训练、拓展学习等。学生可以及时查看作业的正误情况并查看难点问题的作业解析。教师及时查看线上作业统计分析,对部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开展集体答疑,改善以往传统授课教学中课程作业的批改及答疑延后的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同步做好教学反思及学情分析,并定时导出线上成绩向学生公布,采用适当的鼓励及激励措施,督促全体学生跟上学习进度,针对部分特殊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

3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贯穿于课程教学全程,教师通过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观察、课程结束时的问卷调查和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医德医风考核评价得分情况等,综合评价混合式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3.1 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强调线上线下各环节的评价,并通过组间互评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课程首次制订问诊及体格检查的医德医风评价标准,把思政元素评价纳入问诊及体格检查考核评价体系中。该模式较以往更加关注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同时,全程渗透课程思政考核评价要点。具体的课程考核方式见表1。

表1 《诊断学》课程过程性评价构成

3.2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心得体会、督导评价等来评估课程教学满意度及效果。课程结束时利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问卷工具对我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19级学生开展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24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总体信度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881。结果显示,全体学生对诊断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表示满意,认为在教学中需融入医德医风教育。大部分学生在课程中感悟到医学职业道德、医者仁心精神及医患沟通等思政教育内容,价值观受到积极的引导。认为混合式教学方式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等。见表2、图2~3。

表2 《诊断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问卷(n=124)

图2 学生在《诊断学》课程中感悟到的思政内容(n=124)

图3 《诊断学》混合式教学对学生能力影响(n=124)

4 结语

实施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医学教学的大胆创新尝试,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能力培养结合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为主。教学全程渗透“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26],多场景、多途径强化学生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医德医风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及批判性思维等医生的核心能力,真正实现了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书育人理念。

猜你喜欢
医风诊断学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记忆法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