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2-24 15:22苗俊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1期
关键词:卓越幼儿教师教学资源

苗俊美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江门 529000)

为满足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4 年8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1]2018 年9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提出“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由此可见,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3]。

1 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和必要性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卓越的幼儿教师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但部分高职院校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难以胜任幼儿教师岗位;在课程设计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职前培养中缺乏对幼儿园实际岗位需求和教学实践情况的充分了解,导致一些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等。

高职院校作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重视卓越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提高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缩短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高职院校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设计

2.1 明确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

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先导,需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在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过程中应合理制定职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技能扎实,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深厚,有理想、有道德的卓越幼儿教师;以卓越教师理念引领课程建设,做好课程规划建设,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卓越创新实践能力,保教活动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等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幼儿教师;根据地域特色和地方幼儿园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地方特色和满足地域需求的实用型人才[4]。

2.2 注重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

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加强对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师德教育,应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为着力点,将“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引导学生以德立身、以德施教[5]。此外,课程设置应该以增强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为目标。例如,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在实践课程中,通过模拟教学、跟岗锻炼、教育见习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

2.3 优化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在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中,课程设置是重要的一环,高职院校应根据幼儿教师实际发展情况和岗位需求合理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6];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营养保健等,这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专业课程包括幼儿教育教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管理、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游戏等,这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课程包括幼儿园实习教学和教育实践等,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另外,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职业能力。

2.4 重视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应根据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合理设置实践环节。具体来说,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以下要素:实践教学、实训课程、教育见习与实习等。高职院校应建立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如幼儿综合游戏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声乐及视唱练耳实训室、微格教学技能实训中心等,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水平。另外,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探索“校园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的基地。学生可通过实训和见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教学情景相结合,培养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2.5 完善“高职院校+优质幼儿园”协同育人机制

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需要多方位、多主体的合力。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优质幼儿园共同构建协同培养的联盟机制,达成双向合作;通过创建“高职院校+优质幼儿园”教学、教研合作共同体,高职院校既可以充分发挥培育具有卓越潜质的幼儿园教师的职能,也可以充分利用优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资源;聘请优秀的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担任校外实践教师,对接校内理论课程,开展学生跟岗锻炼,如班级管理工作、家园共育、活动设计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高职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协同培养机制[7-8],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职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幼儿教师。

3 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和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9]。

3.1 规范学生管理制度是基础

在高职院校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中,学生管理是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学生选拔、分配、成长监测、评估等环节,以确保学生的优质培养和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其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设置奖励机制,如开展荣誉班级评选、成绩排名、实践表现评价等方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同时,需要规范学生行为管理,制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营造和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10]。

3.2 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前提

首先,高职院校应制定详细的课程方案和教学大纲,确保职前培养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需要严格管理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出勤状况,及时弥补不足之处。其次,高职院校要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指导服务。教师团队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指导方案[8]。再次,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实习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充足、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实习机会。最后,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评估体系,对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从而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职前培养模式。

3.3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为加强实践教学指导,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共同配备了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导师,实行“校内学业导师+幼儿园实践导师”双导师全员指导。校内学业导师应了解卓越创新班发展的方向、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培养过程,通过专业引领、课程教学、名著阅读分享会等方式,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校外实践导师可选择具有丰富的幼儿园一线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园长、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担任,通过带班观摩、活动指导、沙龙讲座、微课题研究等措施,锻炼学生实践技能。高职院校也需要为幼儿园师资队伍提供培训机会,以便其能够紧跟教育行业发展的脚步,提高教学质量[11-12]。

3.4 完善的设施和教学资源是保障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充分保障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应该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智能化教学管理系统、教育仿真系统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共享、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和学习环境。在保障设施和教学资源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创新,以提升职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效果,为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奠定基础[13]。

4 结语

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高职院校在探索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机制的过程中应合理定位,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园·校协同育人等方面思考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新梳理职前培养模式;注重职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设施及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最终目的是通过探索优化高职院校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模式,培养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卓越幼儿教师,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14]。

猜你喜欢
卓越幼儿教师教学资源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卓越之梦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