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2023-02-24 15:22高红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业辅导员

高红梅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三全育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部分高校在学业指导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立足学校学业指导工作开展现状,积极推进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1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业指导的内涵与原则

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对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当重视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推动学业指导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的学业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明确学业发展思路,确定学业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1 学业指导内涵

学业指导的内涵是指高校对学生提供学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各类育人资源,协调校内外各方育人主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指导服务。校内外各方育人主体形成合力,制定出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学习计划。学业指导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及未来发展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既定的发展思路和学习目标下形成自主学习能力[1]。同时,学业指导不仅是专业课程层面的指导,还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此外,还有职业规划指导、学业规划指导、学科与专业指导与素质拓展规划指导等内容。

1.2 学业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学生的具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因生制宜”,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2]。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学业指导。关注学生在学习能力、个人素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学业指导,既可以将理论知识、个人品德作为学业指导的切入点,也可以将职业素养、身心健康作为学业指导的切入点[3]。简而言之,学业指导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4]。

三是坚持全员参与,推进学业指导主体多元化。在全员参与原则下,学业指导的主体不局限于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学校行政人员、杰出校友等也可以成为学业指导的主体。全员参与有助于推动学业指导与日常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5]。

四是全过程指导。要坚持将学业指导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业指导方案,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业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学业目标,实现全面发展。

2 高校学业指导的现状与不足

学业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高等教育持续改革的背景下,学业指导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高校对此展开了实践探索。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学业指导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所述。

2.1 学业指导主体单一,尚未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现阶段,部分高校存在学业指导主体单一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学业指导工作由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负责,而家长、企业等主体明显缺位[6]。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增加,但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数量相对有限,因此,师生比不断扩大,给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困难。同时,学业指导的专业力量不足,部分高校的学业指导主要由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负责,缺乏职业化与专业化特点,难以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7]。此外,缺乏主体协同机制,信息沟通不畅,协同作用不明显,未能为协同育人提供有效支撑,在学业指导方面未实现有效互动[8]。

2.2 学业指导阶段断层,忽视事前、事中环节的指导和追踪监测

学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然而,目前高校学业指导存在阶段断层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学校未能实现不同学期学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衔接,致使学业指导内容出现断层。同时,学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放在事后处理阶段,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以后,学校和教师才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和干预,缺乏事前、事中环节的干预和指导[9]。此外,部分高校对学生在学业指导方面的需求了解不足,并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追踪监测,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业发展层面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例如,学校对高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业职业规划等工作重视不足,学生各阶段的学业指导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

2.3 校内外学业指导主体协同不足,学业指导存在局限性

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来看,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不足,未能实现多方主体协同育人,没有充分发挥学校的连接作用。同时,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家庭缺乏育人主动性,只是被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学业指导和育人工作。此外,学业指导主要采取授课的方式,局限于智育层面,并未充分融入体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难以实现学生“五育”协同发展,导致学业指导工作存在短板[10]。

3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业指导体系构建路径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全面性的复杂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开展。对此,高校应当立足人才培养现状,明确人才培养思路与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和学生发展规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校内各类育人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育人主体协同参与育人实践,共同构建全面、完整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高校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3.1 开展学业指导工作动员,建立横向协同的联动机制

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调动各方育人力量,这就要求校内专业教师、辅导员、其他教职人员、社会组织、杰出校友、家长等不同主体针对学业指导的育人目标达成统一共识,形成以专业教师、辅导员为核心,以其他主体为支撑的横向协同育人体系。

第一,各方育人主体达成共识,统一思想,便于后续学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11]。第二,发挥育人主体的协同作用。以辅导员为例,辅导员应当主动转变观念,既要主动开展学业指导工作,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辅导员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局面[12]。第三,构建扁平化的校院协同机制,推进各学业指导主体的横向协同,在校级层面成立学业指导中心,就学业指导、学业适应等开展工作,作为对院系辅导员学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补充。

3.2 推进学业指导前后帮扶,构建纵向衔接的指导体系

全程育人的关键在于将学业指导贯穿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关注入学适应、学业适应和毕业设计三个关键阶段,促进不同阶段的学业指导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同时,应当注重推进学业指导体系前置和扩延,尤其应做好过程控制和精准化帮扶。

第一,坚持纵向衔接,推进学业指导前置,不仅要做好学生入学后的适应工作,更要在这一阶段做好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业发展目标和职业意愿,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积极学习,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13]。第二,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学业基础和学业指导需求,准确把握学业指导时机,进行精准化的学业指导帮扶,尤其是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予以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措施。第三,针对学生学业发展情况做好数据追踪,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期末成绩和教师评价等要素判断学生学业状况,为后续的学业指导提供依据。

3.3 坚持全面开展学业指导,打造多维互动的支持体系

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构建多维互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从不同维度对学生开展学业指导,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改善学业状况,提升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积极参加美育和劳动教育。

第一,应当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并针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主体育人工作建立相应的动态管理机制,整合不同主体的育人资源,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效沟通,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导向开展协同育人,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14]。第二,通过多方面的育人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对话机制,促进师生协调互动,从而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以学业为纽带、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环境、以需求为主导的双向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学业指导的开展,而且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与帮扶作用。第三,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需求,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多维互动的学业指导体系,充分发挥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对学生智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

4 结语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构建高校学业指导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在这一过程中,全员指导是重点,全过程、全方位指导是难点。对此,学校应当立足本校的学业指导体系构建现状,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推动全员育人的开展,构建各方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学业指导前后环节衔接,并从“家校社”协同育人、德智体美劳协同推进等角度着手,推进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学业辅导员
艰苦的学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35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