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农村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2023-02-27 06:06吴志伟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山城乡居民差距

吴志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中山城乡居民收入比于2014年达到全省最低水平,近年来持续缩小,且保持全省最小。本文通过分析2018—2022年中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制约因素,就进一步如何缩小中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中山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中山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逐年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持续推进城乡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就业创业、民生保障、精准扶贫脱贫等民生政策,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中山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8年的1.51逐渐缩小至2022年的1.43,连续保持全省最低。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2022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764元,比2018年增长27.5%。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96元,比2018年增长2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90元,比2018年增长34.8%;从增长趋势看,2018—2022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8%,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除2018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2个百分点外,其他年份农村收入增速均高过同期城镇居民。

(三)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

2018—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逐年缩小,但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2018年,中山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16541元,到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18706元,扩大13.1%。

(四)工资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带动作用明显

从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四大类收入①相对差距基本呈逐年缩小趋势,转移性收入在四大类收入比中仍然保持最大,但差距缩小趋势最快,2022年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比为1.72,较2018年下降0.17;工资性收入比从2018年的1.49下降至2022年的1.40,相对差距缩小0.09;经营性收入在四大类收入中城乡差距最小,下降趋势稍缓,2022年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比为1.39;财产性收入城乡比略有波动,总体表现较为平稳。

从收入绝对数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因素。2022年,工资性收入分别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7.7%、69.3%,工资性收入城乡绝对差距扩大至11915元,较2018年扩大1121元。2022年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绝对差距较2018年分别扩大675元、234元和135元。

二、中山与珠三角其他城市比较

(一)中山城乡发展均衡

2022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六。按常住地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六;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二,仅次于东莞。以广东平均水平为中轴线,将珠三角八个城市②分为两个象限,落到第一象限的是广东省内经济基础好、城市农村协同发展较好的区域,从图1可以看出,广州、珠海、东莞、佛山和中山均处于第一象限。

图1 2022年广东和珠三角八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二)东莞与中山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接近

从珠三角片区看,2018—2022年珠三角八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均不断下降,但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东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向中山逐步接近,2022年东莞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5,与中山仅有0.2的差距(见表1)。

表1 2022年珠三角八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制约因素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持续增收压力犹存

2022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3.2%,增速较2018年同期(7.6%)回落4.4个百分点,增速放缓趋势明显。从四大项收入看,各项收入增速较2018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财产性净收入的增幅回落(-24.1%)最为明显。近年来,疫情零星散发,对中山居民的务工、经营等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受疫情及楼市低迷影响,部分房屋出租情况不太乐观,存在房租缓缴或者房屋空置状态,减少了部分房租收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使居民投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随着疫情管控全面优化,居民就业、市场形势以及生产经营秩序正得到改善。

(二)土地利用空间总体有限,产业转型升级遭遇掣肘

中山市域面积位于广东省倒数第二,土地资源瓶颈较为突出。一方面,土地资源越发紧缺,中山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已近40%,部分镇(街)开发强度甚至接近70%,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另一方面,工业用地碎片化、低效性现象对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形成较大制约。

■ 原永红/摄

(三)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规划需更加科学合理

在乡村旅游方面,镇区之间、景点之间同质化、单一化现象明显。一方面是对乡村旅游理解的局限,乡村旅游被片面地理解为“农家乐”“乡村游乐场”,乡村旅游大多以乡间骑行、乡野民宿、田园烧烤、摘果等方式呈现。另一方面是缺乏详细的产业规划,对乡村产业的认识不足、乡村旅游开发力度不大,吸引力有限。同时,乡村旅游配备设施的规模易受集体经济约束,后续的设备更新和日常维护往往取决于景点的经济收益,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经济效益便可能荒废,进一步阻碍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四、扩大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促进稳岗就业,提质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工资性收入作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在收入结构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要着力以稳发展促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为抓手,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一是完善“东西协作”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外劳务协作,与广西、四川、云南等务工人员输出大省全方位建立劳务协作关系,针对“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并存、供需错位的问题,通过组建劳务派遣机构联盟,发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跨省市对接企业,在劳务协作城市设立劳务服务站,开展有组织转移就业、企业稳岗和维权服务,及时有效为企业提供用工保障。二是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结合中山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古镇灯饰、沙溪服饰、小榄水产养殖、横栏花卉、大涌家具、城区餐饮服务业以及北部片区小家电等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为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等模式,实现以技能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三是结合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统筹开发一批绿化、治安巡防、保安、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网格员等基层公益性岗位,发掘潜在的劳动力价值。鼓励企业对因照料家庭无法就业的家庭主妇开发“妈妈岗”等灵活就业岗位,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二)深化工改盘活土地资源,促进“百千万工程”③实施

完善产业发展保护区管理机制,坚守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完善提升镇级、村级工业园改造,加大“工改工”“工改产”项目扶持力度,持续深化细化“工改”政策。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将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混合改造,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同时加大对“三旧”改造项目的政策和税费支持力度。进一步激活经济活力,拓宽城乡发展空间,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一是深化集体土地整备机制。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开展土地前期整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一招商入市,推动统筹开发,实现区域增值。二是建立片区综合整治机制。对相连片低效集体土地划定片区范围,通过综合运用规划修编、土地复垦、地类变更、土地权属调整、空间位置调整等措施,实现土地按性质和用途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推动连片开发和集中利用。以佛山南海为例,南海全面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着眼于实验区建设大局,南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聚焦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的主要矛盾,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同时,南海村改与产业大招商有机结合,一方面面向全球进行大招商、招大商,加快引进一批新的龙头项目、头部企业;另一方面服务好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确保新招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原有企业深扎根、快发展。

(三)探索集体资产管理新模式,走好乡村振兴“共富路”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创新集体土地和物业托管统租服务,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运营水平,重点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融资功能,促进农村股权资本化。二是规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建立集体资产托管统租机制。实施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分类管理,给予精准扶持和全链条监管。三是突出国有资产引领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市镇联合成立合作公司,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托管统租服务,推动集体土地批量整备,统一招商、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建设高端产业载体。同时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体资产托管运营,形成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的叠加效应。集中各级专项扶持资金、包保帮扶资金、项目引导补助资金、无息农业贷款资金等,投入到前景好、收益高、带动效果佳的集体经济项目中,发挥资金最大作用。

(四)深挖中山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一是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传统产业。以培育重点产业为契机,因地因时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村镇,以食品、家电、家居制造、灯具照明、服装、美妆等中山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具有本地特色主导产业,以“品”带业,以“业”致富,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二是构建延伸农业特色产业链。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农业特色产业链,推动建立农民与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合作机制,强化区域间产业合作,深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运销体系。支持村集体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经营,形成产业化联合体。从企业、产业及产业链,实现“点上开花”到“全域振兴”。三是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文旅特色村镇。中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保留不少的古祠堂、古桥、古井碉楼侨房等历史遗存以及乡贤旧居,通过深挖各村镇老建筑、古村落等文化内涵,走出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径。以南朗街道左步村为例,通过挖掘欧初故居、旧农会所(左步乡农会旧址)等红色古迹以及红色名人文化资源,盘活村内旅游元素,成为新晋“网红乡村”打卡点。

猜你喜欢
中山城乡居民差距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历史上的“中山人”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